金哲教授治疗湿瘀互结证盆腔炎性疾病经验述要

金哲教授治疗湿瘀互结证盆腔炎性疾病经验述要

邢天伶1李云波2通信作者张璇3林晓华4指导:金哲41.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妇科,北京101400;2.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北京100029;3.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科,北京100086;4.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妇科,北京100078

【摘要】盆腔炎性疾病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以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最常见。中医古籍中并没有盆腔炎之名的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当属祖国医学的“热入血室”“带下病”“妇人腹痛”“症瘕”“不孕”等病证。金哲教授认为“湿瘀互结、久病伤正”为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应以化瘀、利湿为主,兼以清热、扶正为治疗大法,兼用多途径用药方式结合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金哲;盆腔炎性疾病;湿瘀互结;名中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11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173-01

盆腔炎性疾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反复发作、病情顽固的特点,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等。若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可转致PID后遗症期[1-2]。据统计,25%的PID患者可再次急性发作,盆腔炎反复发作导致输卵管炎性不孕达40%~60%,异位妊娠危险增加8~10倍,65%以上的患者出现持续性慢性盆腔痛。金哲教授从事妇科临床三十余载,学验颇丰,在治疗PID及PID后遗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3-6],笔者有幸成为第四批北京市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侍诊金师左右,深感金师对PID的诊治具有独到的经验,现将其治疗PID的经验总结如下。

1.盆腔炎性疾病的诊疗思路1.1急性发作期:1.1.1病因病机:急性盆腔炎大多在产后、多次流产后、宫腔内手术处置后,盆腔内手术后或经期卫生保健不当,邪毒乘虚侵袭,稽留于冲任、胞宫及脉络,与气血搏结邪正交争,出现发热疼痛,邪毒炽盛则腐肉酿脓甚至出现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经研究表明,急性盆腔炎与人工流产关系密切。急性盆腔炎的病机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热毒炽盛,湿热瘀结。经期、产后、流产后、手术损伤,体弱胞虚气血不足,房室不洁,邪毒内侵,客于胞宫留于冲任,化热酿毒致高热腹痛,此属于热毒炽盛证;经行产后、余血未尽,湿热内侵与余血相搏,冲任脉络阻滞瘀结不畅,瘀血与湿热内结,滞于少腹则腹痛带下缠绵难愈。

1.1.2辩证论治:急性盆腔炎病情急重。临床湿热瘀结证为多见,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拒按,或胀满,热势起伏,寒热往来,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淋漓不止,大便溏或燥结,小便短赤;舌红有瘀点,苔黄厚,脉弦滑。金教授常用药物为金银花、连翘、当归、元胡、川楝子、蜈蚣、路路通等。金银花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能宣散风热,善清解血毒。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金银花[7]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连翘具清热解毒散结之效,与金银花合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尤其适于已有包块形成者;元胡、川楝子二者组成金铃子散[8]为止痛良方,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具有抗炎作用;当归活血养血,蜈蚣通络散结止痛,路路通活络利水通经;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散结、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1.2慢性缓解期:1.2.1病因病机:慢性缓解期盆腔炎大多由于急性期发作时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而迁延,或由于患者体质虚弱病程迁延所致,少部分见于医源性。经行产后,胞门未闭,正气未复,风寒湿热,或虫毒之邪乘虚内侵,与冲任气血相搏结,淤积于胞宫,反复日久,耗伤气血,虚实错杂,缠绵难愈。主要病机:血瘀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湿浊之邪损伤任带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兼有湿热、寒湿、气滞等发病因素。因此慢性盆腔炎的病机主要有: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和气虚血瘀。

1.2.2辨证论治:邪毒迁延日久与冲任气血相搏结,凝聚不去,日久难愈,耗伤气血,虚实夹杂。少腹部隐痛或疼痛拒按,低热起伏缠绵,经行或劳累时加重,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或秘结,小便黄赤;舌体胖大,色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金师常以活血通络、健脾利湿为治疗大法。此期常用药物为党参、白术、路路通、茯苓、当归、赤芍、蒲黄等。党参、白术健脾,茯苓利湿;当归、赤芍活血,蒲黄通络止痛;如合并有包块形成,酌加牡蛎、连翘、夏枯草诸药,软坚散结;如合并有阳虚症状,加桂枝温阳通络散结;如腹痛未止,加元胡、川楝子等活血止痛之品;如合并腰痛,加桑寄生、杜仲等补肾之品;如带下量多色黄,加土茯苓、百部等利湿解毒。

2.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诊疗思路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女性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病变。若盆腔炎性疾病未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就可能会发生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表现为不孕、异位妊娠、继发盆腔痛、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等。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相当于中医学中的慢性盆腔炎,相较于急性盆腔炎的慢性浅延期病势较缓。

2.1.1病因病机:慢性盆腔炎大多由于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而迁延,或由于患者体质虚弱病程迁延所致,少部分见于医源性。经行产后,胞门未闭,正气未复,风寒湿热,或虫毒之邪乘虚内侵,与冲任气血相搏结,淤积于胞宫,反复日久,耗伤气血,虚实错杂,缠绵难愈。主要病机:血瘀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湿浊之邪损伤任带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兼有湿热、寒湿、气滞等发病因素。因此慢性盆腔炎的病机主要有: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和气虚血瘀。

2.1.2辨证论治:邪毒迁延日久与冲任气血相搏结,凝聚不去,日久难愈,耗伤气血,虚实夹杂。临床常见湿热瘀结夹虚证:少腹部隐痛或疼痛拒按,低热起伏缠绵,经行或劳累时加重,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或秘结,小便黄赤;舌体胖大,色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治疗以益气健脾利湿为法,扶正祛邪。一方面,通过扶助正气补充由于本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对机体正气的损耗,改善虚弱症候;另一方面,可使正气旺盛,抗邪力强,病邪难以侵入。常用药物为炙黄芪、桑寄生、杜仲、白术、茯苓、赤芍、丹参、鸡血藤、冬瓜皮、金银花、紫花地丁、黄芪等。

3.多途径综合治疗针对PID及其后遗症的临床治疗难点,制定相应中医药多途径综合治疗方案是本病治疗的基本思路,亦是防治PID相关后遗症的关键环节。所谓中医药多途径综合治疗方案,即以中医辨证治疗为核心,在单独口服中药制剂或采用单一外治方法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外敷、灌肠、离子导入、纳药等的综合治疗方案。金师在治疗PID后遗症时,以口服补肾健脾利湿中药为主以扶正祛邪,同时结合外治法进行综合治疗。通过口服中药的整体调摄,结合局部外用中药直达病所,使机体正气盛,邪气除,从而恢复生理稳态,达到缓解盆腔疼痛、改善盆腔炎性粘连状况、消散盆腔炎性包块、降低不孕症和异位妊娠等PID后遗症发生的治疗目的。

3.1中药保留灌肠:局部用药,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药液通过肠黏膜直接弥散进入盆腔组织,达到消炎镇痛、减少炎性渗出、抑制结缔组织增生等目的。常用药物为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败酱草、三棱、莪术、牡丹皮、黄芪、甘草等。方法:中药浓煎至100mL,温度为38℃~40℃。治疗时患者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0cm以上,插管深度15~20cm,灌肠速度以100mL药液20min内滴完为宜,灌肠液在肠道存留4~6h,每日1次。经期停用。

3.2中药外敷法:中药外敷,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促进包块吸收、防止粘连等作用。常用药物为败酱草、红藤、丹参、赤芍、乳香、没药、透骨草、苍术、白芷、三棱、莪术、细辛等。方法:将中药装入布袋,加水浸泡40~60min后蒸40min,温热熨敷小腹部位,每次40min,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外敷时可配合红外照射保持药物温度,协同促进药物吸收。经期停用。

3.3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的药物离子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透入皮肤到达病变部位,达到抗炎、止痛、活血通络的治疗作用。常用药物为红藤、丹参、赤芍、乳香、没药、红花、三棱、莪术、延胡索、透骨草、苍术、白芷、川芎等。方法:水煎浓缩至60~100mL,药汁用离子导入仪经皮给药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经期停用,治疗时配合中药口服。

参考文献:[1]刘朝晖,廖秦平.中国盆腔炎性疾病诊疗策略[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7,2.[2]瘳秦平,张岱.中国女性生殖道感染诊治现状及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1,38(6):469-474.[3]金哲.盆腔炎性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10):13-15.[4]李云波,张红,金哲.丹苓饮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临床观察[J].中华中西医临床杂志,2010,10(6):438-439.[5]李云波,张红,金哲.清热利湿化瘀法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0,29(6),437-438.[6]张红,李云波,金哲.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10):58-59.[7]林宏,金银花药理研究进展.《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21(06),82-84.[8]曹丽娟,韩超,王双华.金铃子散及单味药镇痛抗炎作用的比较.《天津药学》2012,24(01),9-11.第一作者简介:邢天伶,女,大学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妇科内分泌,宫颈病变。身份证号:110227196807062127。

通讯作者简介:李云波,女,博士学位,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妇科内分泌疾病、妇科炎症性疾病。

标签:;  ;  ;  

金哲教授治疗湿瘀互结证盆腔炎性疾病经验述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