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绿洲后备耕地资源开发适宜性研究 ——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例

干旱区绿洲后备耕地资源开发适宜性研究 ——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例

论文摘要

土地利用状况直接影响着绿洲的生态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选取条件适宜的土地进行合理开发,可以有效平衡耕地数量和质量,对绿洲生态系统起到改良作用,从而保障绿洲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干旱区绿洲的经济发展带动绿洲人口增长,土地承载压力也随之增加;对土地资源的盲目开发导致耕地质量下降,绿洲边缘区荒漠化现象严重,土地利用结构进一步恶化。为保证耕地保有量,确保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国家提出“耕地占补平衡”的要求,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干旱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使得补充耕地的难度日益增加,如何针对干旱区特点,确定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后备耕地资源,已成为现阶段土地资源研究工作中的重点之一。本文选取典型干旱区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作为靶区,基于“3S”技术,在充分的野外实测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遥感影像等资料支持下,分析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土地利用的现状结构及特点,提取自然、生态、社会等方面共17个适用于干旱区绿洲的后备耕地资源适宜性评价因子,应用空间插值法、多元回归分析法、神经网络模型、层次分析法等地统计方法和数学方法,构建了以自然适宜性子系统为基础,以生态适宜性和社会适宜性子系统为辅助参考的评价模型,最终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后备耕地资源进行适宜性评价研究,并划分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适宜等级区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区自然、生态、社会适宜程度均属适中,总体上呈现出以现有绿洲为中心,向东、向西逐级递减的趋势。(2)适宜度较高的评价单元绝大部分位于渭干河-库车河-塔里木河间的三角洲区域。在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的情况下,该区域有望成为未来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重点方向。(3)适宜或较适宜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共计257901.56hm2。在水源丰沛、资金充裕的条件下,若全部开发,预计净增加耕地面积可达200000.00hm2以上。其余区域应注重现有耕地质量的保持和提高,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4)就各县而言,库车县、沙雅县各方面适宜度均得分较高,适宜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分布较多,其中库车县略高于沙雅县;而新和县后备耕地资源因自然适宜度偏低,需限制开发。库车、沙雅、新和三县有必要树立相互协作、和谐发展的策略,尝试探索更为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和资源分配方式,避免形成各自为营、重复开发建设的局面。(5)研究区今后的后备耕地资源开发工作应重点偏向库车县、沙雅县,以库车、沙雅之间红旗镇-哈尼喀塔木乡-新垦农场一线为主。而新和县应注重土地整理,改善现有耕地质量,填补现有农区耕地间的空白区域,从而使耕地资源的质与量均实现较大突破。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同时需注意防治次生盐渍化、风沙等生态安全问题,应合理分配资源,做好林网灌排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工作,保证研究区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1.3 理论基础
  • 1.3.1 空间插值
  • 1.3.2 叠置分析
  • 1.3.3 逐步回归分析法
  • 1.3.4 神经网络
  • 第二章 研究方案
  • 2.1 研究区的确定
  • 2.2 资料来源
  • 2.3 研究内容
  • 2.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2.5 相关软件的应用
  • 2.5.1 ArcGIS
  • 2.5.2 PASW Statistics
  • 2.5.3 ENVI
  • 2.5.4 辅助软件
  • 第三章 研究区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 3.1 研究区概况
  • 3.1.1 地理位置
  • 3.1.2 自然环境概况
  • 3.1.3 社会经济概况
  • 3.2 土地利用现状
  • 3.3 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干旱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构建
  • 4.1 确定评价因子的原则
  • 4.2 资料预处理
  • 4.2.1 县级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
  • 4.2.2 野外实测数据
  • 4.2.3 自治区农用地分等成果
  • 4.2.4 遥感影像
  • 4.2.5 其他资料
  • 4.2.6 数据检查
  • 4.3 划分评价单元
  • 4.4 评价模型的建立
  • 4.4.1 自然适宜性评价
  • 4.4.2 生态适宜性评价
  • 4.4.3 社会适宜性评价
  • 4.4.4 综合评价
  • 第五章 评价结果分析
  • 5.1 自然适宜性分析
  • 5.2 生态适宜性分析
  • 5.3 社会适宜性分析
  • 5.4 综合适宜性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潜在的创新之处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研究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
  • 附录 2 数据库表单结构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后备耕地资源区域差异分析及其政策启示[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 [2].山东省土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22)
    • [3].康乐县耕地开发潜力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20)
    • [4].康乐县不稳定耕地利用对策分析[J]. 甘肃科技 2016(05)
    • [5].基于适宜性和安全性评价的干旱区绿洲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例[J]. 地理研究 2016(01)
    • [6].内蒙古自治区耕地后备资源动态监测研究——以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为例[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 [7].东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及分布研究[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4(07)
    • [8].吉林省五项措施力争2014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J]. 吉林农业 2014(11)
    • [9].加强武汉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若干思考[J]. 学习与实践 2009(10)

    标签:;  ;  ;  ;  

    干旱区绿洲后备耕地资源开发适宜性研究 ——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