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R & D投入关系研究

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R & D投入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企业中引入新的观念、产品、工艺、制度及方法等都可以视为创新,而企业研发活动是所有创新行为中最具代表性的行为,加大R&D投入的强度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但是,我国企业存在研发动力不足,研发意识不强,R&D投入不够的问题。为了鼓励和引导企业创新,政府采取了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然而,这些措施旨在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硬件设施,而解决企业创新不足的根本举措应当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软件设施,即制度环境——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条件,同时也会对技术创新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研发活动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两权分离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以利益相关者作为公司治理的主体,将协调利益相关者的一套制度安排定义为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是各种投入的组合,是由不同要素提供者组成的一个系统。除了股东向公司提供了物质资本外,经理、职工等也向公司投入了专用性资产,并分担了公司的剩余风险,他们是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是公司的主人。因而,他们有权参与公司治理。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经营者、员工、债权人、顾客、供应商、竞争者、政府、社会团体等。公司治理结构是协调企业各相关利益主体的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即通过内外监控机制和激励机制的设计,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以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益关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益,保证公司决策效率。将利益相关者纳入公司治理结构,其重要意义体现在,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有利于实现公司内部制衡机制;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扩大公司盈利空间;有利于提高公司长期绩效。以往的文献中,有不少关于公司治理与企业R&D投入关系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股东、董事会和管理者尤其是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这三方利益关系者对R&D投入的影响。本文先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将R&D投入的利益相关者拓展到股东、董事会、管理者、债权人和政府五方,并对他们各自在企业R&D活动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尤其突出了政府这个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基于R&D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R&D活动的“市场失灵”两方面原因,政府对整个国家的研发发展方向和发展情况要进行必要的干预和指导,这体现在:政府直接对研发活动进行投资,引导和促进整个社会研发的发展;制定政策规范,完善研发投资环境,提高企业积极性和效率,间接促进整个社会的技术创新。现阶段政府鼓励和引导企业研发的政策可以归纳为两方面:一是财政收入政策,以税收优惠为代表;二是财政支出政策,其中直接支出政策体现为财政科技拨款,间接支出政策体现为政府融资担保、财政资助、政府采购。本文将所有这些激励政策统称为政府对企业的R&D资助,而关于政府资助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已有不少研究文献,学者们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方法探讨政府资助到底具有挤出效应还是诱导效应,尚未得出统一结论。不过,这些研究都是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的,鲜有人站在企业的角度探索政府资助对企业研发活动产生的影响。企业进行研发投资的目的在于通过研发的成功获得市场领先者地位,获取垄断利润。即是说,企业在进行研发决策时,面临的约束条件是研发成功带来的收益要大于研发的成本。企业研发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购置研发设备的价款、雇用研发人员所需的工资和融资成本。政府对企业R&D的直接资助,是对企业特定研发项目的事前直接补贴。政府通过财政直接拨款,分担了企业为实现质量升级面临的研发成本,使得实际研发成本减少,增加了企业研发的预期收益,从而加强了对企业研发的激励。并且随着政府资助强度的加大,政府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会随之增强,企业挪用研发资助资金的可能性会降低。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假设政府资助强度与企业R&D投入存在正相关关系。在对公司治理结构与R&D投入关系进行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后,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把公司治理结构分成了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方面,从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的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中选取52家样本公司,构建了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对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R&D投入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且考察了公司规模、现金流量、盈利能力和公司成立年限等非治理变量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在内部治理变量中,本文分别选取了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比例、高管持股比例和资产负债率作为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替代变量构建模型;企业享受的研发补贴与当年销售收入的比率即政府资助强度作为外部治理结构的变量,加入两个模型。本文认为,公司治理结构变量对R&D投入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在建立模型时使用了滞后一期的企业R&D投入强度,即检验的是2008年的公司治理结构变量与2009年企业R&D投入强度是否具有显著相关性(注:写作本文时创业板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数据截止2009年)。实证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政府对企业的研发资助对其R&D投入有直接的影响,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政府研发资助对于缓解企业研发资金瓶颈、降低研发风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激励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2、与高度集中和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相比,具有一定的股权集中度,有相对控股股东,并且有其他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对于增加企业R&D投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公司绩效最为有利。3、创业板上市公司在研发活动中具有战略眼光,这可以从企业盈利能力对企业研发活动的贡献判断。企业盈利能力与R&D投入正相关,企业资产利润率越强R&D投入水平越高,说明企业形成了R&D投入→技术创新→新产品赚取丰厚利润→利润支持R&D投入的良性循环。4、大型企业在研发的绝对支出中,有着明显的优势。然而在具有可比性指标研发强度面前,中小型企业更有优势,说明中小企业在研发活动中更加积极,创新活力更强。5、企业资本结构和净现金流量与R&D投入并无显著关系,说明债务约束和企业的资金存量并非其是否开展研发活动的主要考虑因素,企业运用财务杠杆和筹集资金的能力较强。已有的文献中,关于企业R&D投入的研究并不少,然而这些研究往往只是考察公司治理的某一个或几个内容对研发活动的影响,很少有研究系统地考察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R&D投入的关系。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把公司治理结构分成了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方面,分别选取代表变量进行实证检验,而外部治理这一因素是以往的研究中没有涉及的。虽然有些文章探索过政府行为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但是它们都是从宏观层面进行的分析研究,从来没有在微观层面上进行过这样的探索,也没有采用过公司治理的角度。此外,由于对创业板的研究文献还不多,因此,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的成果对于加深人们对创业板的了解和认识也大有裨益。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R&D相关定义
  • 1.2.2 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结构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构架思路及创新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本文的构架思路
  • 1.3.3 本文的创新之处
  • 2 基本理论分析——文献综述
  • 2.1 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
  • 2.1.1 两权分离理论
  • 2.1.2 委托代理理论
  • 2.1.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1.4 现代公司治理: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
  • 2.2 企业R&D活动概述
  • 2.2.1 企业R&D活动的动力因素——企业契约理论
  • 2.2.2 政府激励企业R&D活动的行为
  • 2.3 公司治理结构对R&D投入影响的研究综述
  • 2.3.1 股权结构对R&D投入影响的研究现状
  • 2.3.2 董事会对R&D投入影响的研究现状
  • 2.3.3 管理者对R&D投入影响的研究现状
  • 3 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R&D投入影响的理论分析
  • 3.1 政府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
  • 3.1.1 政府资助对企业R&D投入具有正向效应
  • 3.1.2 政府资助对企业R&D投入具有负向效应
  • 3.2 股权结构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
  • 3.2.1 股权性质
  • 3.2.2 股权集中度
  • 3.3 董事会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
  • 3.3.1 董事会规模
  • 3.3.2 董事会构成
  • 3.3.3 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情况
  • 3.4 管理者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
  • 3.4.1 管理者特征
  • 3.4.2 管理层激励
  • 3.5 债权人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
  • 3.5.1 资产负债结构
  • 3.5.2 长短期债务结构
  • 4 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R&D投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 研究假设
  • 4.1.1 政府研发资助
  • 4.1.2 股权集中度
  • 4.1.3 董事会结构
  • 4.1.4 高管持股
  • 4.1.5 资本结构
  • 4.2 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
  • 4.2.1 样本选择
  • 4.2.2 数据收集
  • 4.3 变量选择及定义
  • 4.3.1 被解释变量——R&D投入指标的选取
  • 4.3.2 解释变量——公司治理变量
  • 4.3.3 控制变量
  • 4.4 模型构建
  • 5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5.1 描述性统计
  • 5.1.1 全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5.1.2 分类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5.2 PEARSON相关性检验
  • 5.3 模型回归结果及分析
  • 6 研究结论与局限
  • 6.1 研究结论及其政策含义
  • 6.2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样本数据表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创业板上市公司政府补助的现状分析[J]. 农场经济管理 2019(11)
    • [2].创业板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定价机制改革效果研究[J]. 金融监管研究 2019(11)
    • [3].浅析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因素[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20(01)
    • [4].2019年创业板涨、跌幅前50只股票[J]. 股市动态分析 2019(50)
    • [5].中证500、上证50指数与创业板波动溢出效应[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20(01)
    • [6].出口贸易对创业板融资波动的影响分析——基于中美贸易摩擦视角[J]. 价值工程 2020(09)
    • [7].创业板走向及投资机会[J]. 理财 2020(03)
    • [8].风险投资对创业板公司业绩增长的实证研究[J]. 全国流通经济 2020(07)
    • [9].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并购动因及绩效研究[J]. 上海商业 2020(01)
    • [10].2020年1-4月创业板涨、跌幅前50只股票[J]. 股市动态分析 2020(09)
    • [11].二季度机会在于内需提振相关行业——创业板一季报预告净利润分析[J]. 财富时代 2020(05)
    • [12].股权集中度、企业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创新科技 2020(04)
    • [13].辽宁省青年创新创业板发展研究[J]. 北方经贸 2020(07)
    • [14].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问题研究[J]. 现代商业 2020(22)
    • [15].再出发!创业板“迭代升级”[J]. 金融博览 2020(09)
    • [16].辽宁省青年创新创业板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17)
    • [17].创业板改革首秀,聚焦优质投资机遇[J]. 现代商业银行 2020(18)
    • [18].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 经济师 2020(11)
    • [19].创业板成交金额缘何超越沪市[J]. 金融博览(财富) 2020(10)
    • [20].创业板指数[J]. 股市动态分析 2018(48)
    • [21].创业板市场的风险探析及发展对策[J]. 现代商业 2019(03)
    • [22].创业板指数[J]. 股市动态分析 2019(10)
    • [23].创业板借壳松绑影响几何[J]. 理财 2019(08)
    • [24].创业板投资收益风险分析[J]. 中国中小企业 2019(08)
    • [25].《重组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 创业板借壳迎“松绑”[J]. 新产经 2019(08)
    • [26].十年之后,再看创业板[J]. 中国品牌 2019(10)
    • [27].创业板借壳松绑影响几何?[J]. 现代商业银行 2019(18)
    • [28].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板融资效率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21)
    • [29].创业板扬帆再起[J]. 证券市场导报 2019(11)
    • [30].创业板十周年 在探索中前行[J]. 金融博览(财富) 2019(11)

    标签:;  ;  ;  

    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R & D投入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