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文章利用“中国居民家庭收入调查”(CHIPs)1995和2002年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首先运用双差分方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s)从性别角度考察医疗保险政策的效果,研究发现医疗保险缩小了医疗费用支付的性别差异,但是女性的支付弹性高于男性,具有较高的支付风险,而医疗保险的覆盖使男性的获益优于女性。文章还从反事实分析框架出发,讨论了医保参与以及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和过度使用情况。文章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PSM)估计法有效地控制了样本自选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995年的医疗保障体系中存在被保险者的道德风险威胁,较高比例的公费医疗使得医疗资源利用低下,配置不公平;2002年的医疗保险安排,虽然不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威胁,但却出现了医疗服务过度使用的情况。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一、引言二、制度背景与文献综述2.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医疗保障改革历程2.2 文献综述2.3 创新和不足三、数据说明及分析性描述3.1 数据3.2 健康度量及其他变量3.3 医疗保险和医疗费用四、医疗保险与支付能力的性别公平4.1 经验方程的设定4.2 识别策略4.3 医疗费用支出的决定因素五、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和过度使用5.1 反事实分析5.2 倾向分数配对(PSM)法5.3 个人参加医疗保险的概率(PSM 估计值)5.4 道德风险与过度使用5.5 1995 年与2002 年支付行为的比较六、结果讨论与政策建议6.1 结果讨论6.2 政策建议附录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医疗保险论文; 医疗支付行为论文; 性别论文; 双差分论文; 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