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复杂环境中移动数字电视接收信道模型的研究

大城市复杂环境中移动数字电视接收信道模型的研究

论文摘要

模拟电视信号功率历来采用同步脉冲到达时刻传输信号的视频峰值功率测量值,模拟电视的服务场强按F(50,50)(50%地点概率50%时间概率)曲线预测。模拟电视的最小可接收信号功率以天线端噪声系数与接收系统载噪比(C/N)之和为基准,其中美国联邦通信委员推荐的UHF频道天线端噪声系数值为7。数字电视发射机的输出信号类似于高斯噪声,数字电视信号功率是采用以往定义无线电噪音功率的均方根值。在美国数字电视服务场强按F(50,90)曲线规划,中国行标GY/T 237-2008规定移动数字电视按99%的地点概率要求进行覆盖。覆盖时间与地点概率提升意味着信号场的增强。交通线路上的接收天线端噪声系数值大、噪声成分(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与干扰脉冲)也发生了变化。DTTB的C/N、载干比(C/I)及移动环境下的信道衰落规律都不同于模拟电视。因此,模拟电视覆盖预测模型难以准确预测移动数字电视的服务现状,车载移动电视接收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时有发生。然而,有关交通线路上数字电视信道噪声与干扰特征以及信号路径增益特征的文献很少,故本文重点研究UHF频段都市移动数字电视信道的噪声模型和信号路径增益模型。本文给出了交通线路上某UHF频道的平均噪声功率测量系统、方法与结果,提出了采用遗传算法回归分析该数字信道噪声系数概率累积分布曲线的方法,不仅获得了城市内三类交通线路信道噪声三参数weibull分布的三元组合模型,而且列出了噪声系数的90分位数及其K倍标准差值,据此建立了以噪声系数90分位数与C/I之和为基准的干扰信道最小可接收信号功率模型。移动数字电视测量结果表明,以噪声系数50分位数与C/N之和为基准的白噪声信道最小可接收信号功率模型的覆盖率约40%,干扰信道最小可接收信号功率模型的覆盖率约86%。本文给出了UHF频段某数字电视频道信号场强的固定与移动测量系统、方法及结果,提出了采用以物理光学、几何光学、几何绕射理论及一致性绕射理论为基础的三维多径射线跟踪方法,研究移动数字电视在城市复杂交通环境下信道特征的。运用双射线模型揭示了天线高度及其与高架桥桥面中心轴距离的变化与桥下阴影区域的形成、范围大小及构成改变的关系。考虑到四方面环境因素(直射、地面反射、桥面透射和桥劈绕射),建立的六射线跟踪模型计入了复介电常数桥面的高阶透射波与桥劈绕射波。模型计算结果反映了水平与垂直极化波在桥下覆盖直视区与阴影区的路径增益规律,并通过比较说明移动接收的阴影区路径增益规律可涵盖直视区。通过实测数据与Okumura曲线、标准GY/T 237及六射线跟踪模型预测值相比较,提出了修正的双径模型能够预测桥上道路的路径增益,修正的Okumura能够预测江面航线的路径增益,修正的六射线模型更符合桥下道路的路径增益规律;忽略了路边建筑物阻挡影响的六射线模型,在附加反映建筑物透射损耗的十几dB后,能够精确预测桥下道路上的传播路径增益。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移动数字电视信道模型的研究现状
  • 1.2.1 信道噪声的研究现状
  • 1.2.2 信道衰落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安排
  • 1.3.1 主要工作
  • 1.3.2 工作创新点
  • 1.3.3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的传输、覆盖和接收
  • 2.1 国内外传输标准
  • 2.2 系统设计与实现
  • 2.2.1 编码、复用和调制
  • 2.2.2 载波方式与频谱特征
  • 2.3 覆盖技术
  • 2.3.1 覆盖方式
  • 2.3.2 覆盖范围
  • 2.4 信号与质量参数
  • 2.4.1 基带信号
  • 2.4.2 调制信号
  • 2.4.3 射频信号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移动数字电视信道建模的数学方法
  • 3.1 信道模型的统计方法
  • 3.1.1 信道噪声
  • 3.1.2 信号传播
  • 3.2 信道模型的确定性方法
  • 3.2.1 引言
  • 3.2.2 自由空间的传播
  • 3.2.3 反射和透射
  • 3.2.4 一致性绕射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移动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的测量
  • 4.1 引言
  • 4.2 信道噪声测量
  • 4.2.1 噪声测量系统
  • 4.2.2 噪声测量结果
  • 4.3 信道信号衰落测量
  • 4.3.1 信号测量系统
  • 4.3.2 信号测量结果
  • 4.3.3 测量结果的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统计方法的无线电噪声模型研究
  • 5.1 引言
  • 5.2 信道无线电噪声
  • 5.2.1 数学模型
  • 5.2.2 实现算法
  • 5.2.3 仿真结果
  • 5.2.4 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确定性方法的信号传播模型研究
  • 6.1 引言
  • 6.2 桥下道路上传播的双径模型
  • 6.2.1 桥面阴影区域判定
  • 6.2.2 双径传播模型
  • 6.2.3 计算结果分析
  • 6.3 桥下道路上传播的多径模型
  • 6.3.1 绕射信号场强
  • 6.3.2 直视区多径模型
  • 6.3.3 阴影区多径模型
  • 6.3.4 计算结果
  • 6.3.5 分析与结论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撰写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四川广电局推进移动数字电视清理整顿工作[J]. 中国有线电视 2019(07)
    • [2].关于移动数字电视技术及应用探讨[J]. 电视指南 2017(19)
    • [3].移动数字电视技术器其应用研究[J]. 西部广播电视 2017(05)
    • [4].浅析移动数字电视技术及其应用[J]. 中国新通信 2016(07)
    • [5].浅议公交移动数字电视发展现状[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5(03)
    • [6].移动数字电视及其应用分析[J]. 中国有线电视 2015(06)
    • [7].试论移动数字电视技术及应用[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20)
    • [8].移动数字电视的栏目设置[J]. 艺术科技 2013(03)
    • [9].移动数字电视标准综述[J]. 硅谷 2011(19)
    • [10].东莞正式开通移动数字电视业务[J].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0(05)
    • [11].论移动数字电视的发展对策[J]. 现代视听 2010(S1)
    • [12].移动数字电视比拼之析[J].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09(22)
    • [13].新科新移动数字电视掀起视听风暴[J]. TWICE消费电子商讯 2008(Z2)
    • [14].移动数字电视全功能产品现身[J]. TWICE消费电子商讯 2008(22)
    • [15].关于开展移动数字电视项目的分析[J]. 科技创业家 2012(22)
    • [16].移动数字电视综合覆盖方案[J]. 广播电视信息 2009(10)
    • [17].公交车移动数字电视的优势分析[J]. 科技风 2009(11)
    • [18].大事[J]. 中国计算机用户 2008(13)
    • [19].摩威科技研发出移动数字电视芯片MV6600[J]. 半导体信息 2008(04)
    • [20].开创个人多媒体娱乐终端时代 创维手持移动数字电视批量上市[J]. 家用电器 2008(08)
    • [21].移动数字电视发射技术浅论[J]. 西部广播电视 2019(11)
    • [22].青岛电视台大力推动移动数字电视产业化发展[J]. 电视工程 2011(02)
    • [23].长虹手持移动数字电视7月面市[J].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08(13)
    • [24].2012年为车载CMMB高速发展期 攻坚关键技术提升互动业务提供[J]. 通信世界 2012(14)
    • [25].思亚诺携手中国移动数字电视企业[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9(02)
    • [26].思亚诺推出第二代移动数字电视天线芯片SMS8022[J]. 电视技术 2008(03)
    • [27].补点器在杭州移动数字电视单频网中的应用[J]. 电视工程 2008(03)
    • [28].我们的小世界[J]. 时尚北京 2009(09)
    • [29].思亚诺与LIFIA合作建设阿根廷移动数字电视项目[J]. 电信科学 2012(03)
    • [30].永福观察[J]. 当代汽车 2008(11)

    标签:;  ;  ;  ;  ;  ;  ;  ;  ;  ;  

    大城市复杂环境中移动数字电视接收信道模型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