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潜变量分析及其生物学基础的初步研究

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潜变量分析及其生物学基础的初步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1.用潜变量分析技术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辨证标准的建立方法,初步建立5种证候的结构方程。2.通过探索性分析,了解中医证型与中医症状和体征、细胞免疫、肝功能状态、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3.探讨AFPmRNA、IGFIImRNA和GGTmRNA表达与原发性肝癌不同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采集2003年10月至2005年12月太原市辖区四所医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1.调查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医四诊信息,探讨证型分布特征及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采用Binary 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初步判定证型与中医症状和体征的相关性。采用LISREL软件建立证候结构方程,并对其拟合度进行检验。2.以西医症状和体征为自变量,以中医证型为因变量,进行Binary 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出西医症状和体征的中西医结合的辨证方法。采用LISREL软件,建立以西医症状和体征为显变量的中医宏观证型结构模型,并对其进行拟合度检验。3.对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以本证组与非本证组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探讨本证的生物学基础。采用Binary 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中医证型的相关实验室指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本证组与本证的组合组实验室指标比较,探讨本证演变的生物学基础。采用潜变量分析的方法,探讨实验室指标为显变量的潜在的变量—中医证型的存在,用LISREL软件建立中医证型微观辨证模式,并对其进行拟合度检验,分析中医证的生物学基础。4.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了解中医证型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5.以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为肝血瘀阻、脾气虚、肝胆湿热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AFPmRNA、IGFIImRNA、和GGTmRNA的表达。并用Binary 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AFPmRNA、IGFIImRNA、和GGTmRNA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12月,共采集和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439例。1.原发性肝癌基本证型分布特点为单证、两证相合、三证相兼,单证187例占42.3%,两证相合213例占48.5%,三证相兼39例占9.2%。不同的中医症状和体征的组合具有一定的规律,原发性肝癌两证相合有肝血瘀阻合并脾气虚、脾气虚合并肝胆湿热、脾气虚合并肝肾阴虚、肝郁气滞合并肝血瘀阻、肝郁气滞合并脾气虚、肝血瘀阻合并肝胆湿热、肝血瘀阻合并肝肾阴虚、肝胆湿热合并肝肾阴虚、肝郁气滞合并肝胆湿热。原发性肝癌三证相兼表现为肝郁气滞、肝血瘀阻合并脾气虚;脾气虚、肝胆湿热合并肝肾阴虚;肝血瘀阻、脾气虚合并肝肾阴虚;肝血瘀阻、脾气虚合并肝胆湿热;肝郁气滞、肝血瘀阻合并肝肾阴虚;肝血瘀阻、肝胆湿热合并肝肾阴虚。2.证型与临床分期的关系:I期以肝郁气滞、肝血瘀阻、脾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章 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宏观辨证潜变量分析
  • 1 资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小 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原发性肝癌西医症状和体征与中医证潜变量分析
  • 1 资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小 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生物学基础分析
  • 1 资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小 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探索性因子分析
  • 1 资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小 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原发性肝癌不同证型 AFPmRNA、IGFII-mRNA、GGTmRNA 基因表达
  • 1 资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小 结
  • 参考文献
  • 小结
  • 综述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研究近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肝胆湿热源流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10)
    • [2].夏季汗脚臭,三法解忧愁[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7(06)
    • [3].重症肝炎肝胆湿热程度与生化指标及预后的关系[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9(01)
    • [4].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鼻窦炎肝胆湿热郁结型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10)
    • [5].嘴里总觉得苦是病吗[J]. 人人健康 2011(01)
    • [6].甜口良药——食糖保健妙用[J]. 健康 2011(02)
    • [7].陈欣菊治疗肝癌的临床经验[J]. 国医论坛 2020(06)
    • [8].肝豆状核变性肝胆湿热病机探讨[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04)
    • [9].钱秋海从肝胆经论治脂溢性脱发[J]. 辽宁中医杂志 2014(10)
    • [10].高血压病中医肝胆湿热证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01)
    • [11].茵陈蒿汤颗粒剂与汤剂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症)中的应用比较[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12)
    • [12].龙胆泻肝汤联合西药治疗阴道炎(肝胆湿热)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03)
    • [13].龙胆泻肝汤的临床运用[J]. 内蒙古中医药 2010(08)
    • [14].漫谈中医的辨证(十四)——脏腑辨证(之六)[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1(03)
    • [15].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J]. 中外妇儿健康 2011(08)
    • [16].解毒利湿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胆湿热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09)
    • [17].甜口良药——糖[J]. 金秋 2015(02)
    • [18].按摩防早泄[J]. 健康生活(下半月) 2012(03)
    • [19].龙胆泻肝汤治疗妇科带下病临床体会[J]. 亚太传统医药 2013(01)
    • [20].口苦案举隅[J]. 山东中医杂志 2015(08)
    • [21].口味识病[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3(06)
    • [22].乙肝肝硬化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证物质基础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04)
    • [2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胆湿热证患者尿液代谢组学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08)
    • [24].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J]. 吉林中医药 2016(07)
    • [25].水飞蓟饮片[J]. 光明中医 2016(07)
    • [26].从中焦论治胆心综合征[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78)
    • [27].胆囊炎、胆石症[J]. 健康生活 2010(02)
    • [28].小儿遗尿的论治与分析[J]. 中医儿科杂志 2009(06)
    • [29].影响消炎利胆片含量的几个问题[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70)
    • [30].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和诊断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04)

    标签:;  ;  ;  ;  ;  

    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潜变量分析及其生物学基础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