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神经母细胞瘤生长的影响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神经母细胞瘤生长的影响

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飞速发展,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的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EED主要来源于杀虫剂、塑料、洗涤剂、燃烧产物及工农业产物,这些物质进入机体后,干扰内分泌系统功能,从而对机体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最近,EED对性激素敏感性恶性肿瘤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但有关EED和儿章肿瘤相关性的报道还很少。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章好发的恶性胚源性肿瘤,其病因不明,孕前或孕期中父母及儿章早期的环境暴露因素日益受到关注。实体瘤的生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血管生成,而神经母细胞瘤具有较强的致血管形成性和血管依赖性,此点已经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EED是否对神经母细胞瘤的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产生影响,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拟以EED为干预物质,观察其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增殖和SK-N-SH细胞移植瘤体内生长的影响;并检测细胞周期进展、细胞凋亡和肿瘤血管的生成,以探讨EED促神经母细胞瘤生长可能的作用途径。本实验将揭示EED对神经母细胞瘤潜在的致癌作用,从而为儿童肿瘤的预防、治疗和强化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可靠的科学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一)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体外增殖实验:SK-N-SH细胞经常规培养扩增后分为7组:组1,无干预(对照组);组2,加17β-雌二醇(E2);组3,加双酚A(BPA);组4,加玉米赤酶烯酮(ZEA);组5,同时加E2和ICI 182,780;组6,同时加BPA和ICI 182,780;组7,同时加ZEA和ICI 182,780。分别在0、24、48和72 h检测细胞光吸收度值(AV),72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增殖指数(PI)及细胞凋亡指数(AI)。并在72 h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木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分析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CDK4、p21及PCNA的蛋白表达。 (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体外增殖实验:HUVEC经常规培养扩增后分为11组:组1,无干预(对照组);组2,加17β-雌二醇(E2);组3,加双酚A(BPA);组4,加玉米赤酶烯酮(ZEA);组5,加壬基酚(NP);组6,加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酯(DEHP);组7,同时加E2和ICI 182,780;组8,同时加BPA和ICI 182,780;组9,同时加ZEA和ICI 182,780;组10,同时加NP和ICI 182,780;组11,同时加DEHP和ICI 182,780。分别在0、24、48和72 h检测光吸收度值(AV),72 h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增殖指数(PI)及细胞凋亡指数(AI)。72 h用TUNEL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分析法检测CyclinD1、CDK4、p21及PCNA的表达。 (三)移植瘤体内生长实验:BALB/C雌性裸小鼠40只,1×107/0.2ml的SK-N-SH细胞接种于皮下,可触摸到肿瘤结节时,随机分为四组:组1,假手术组(SHAM);组2,卵巢切除(OVX)为对照组;组3,OVX+E2(E2);组4,OVX+BPA(BPA)。每周测两次肿瘤体积,第18天处死裸鼠,测量瘤重,运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法检测CyclinD1、CDK4、p21、PCNA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Ⅷ因子相关抗原等的表达,并计算微血管密度,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的DNA增殖指数(PI)。 结果: (一)SK-N-SH细胞体外增殖实验:SK-N-SH经各种物质干预后,各时点的AV均有增加。72 h时,组3、4的AV值分别为1.02±0.11、1.05±0.04,是对照组(0.86±0.25)的1.19~1.22倍(p<0.05);组3、4的P1分别为25.57±1.89%、25.70±0.60%,较对照组(17.96±1.31%)分别提高42.4%和43.1%(p<0.01),组2的AV和PI与组3、4结果相似(p>0.05);72 h时,组5、6、7的AV和PI明显低于组2、3、4(p<0.01)。72 h时,对照组及组5、6、7中均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峰,组2、3、4峰值较小,E2、BPA、ZEA组的AI值分别为6.31±1.42%、7.41±2.34%、8.08±1.23%,明显低于对照组(35.75±15.90%,p<0.05)。用TUNEL方法检测结果与之相似;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组2、3、4中CyclinD1、CDK4及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5、6、7组(p<0.05),p21在各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性差异(p>0.05)。 (二)HUVEC体外增殖实验:E2、BPA、ZEA、DEHP组中的AV在24、48、72 h均明显增加。72 h时,对照组、BPA、ZEA、NP、DEHP组的AV分别为0.56±0.12、0.76±0.04、0.74±0.07、0.90±0.15、1.00±0.04。4种物质组的AV约是对照组的1.3~1.7倍(p<0.05)。72 h,以上5组的PI分别为30.86±7.08%、44.81±4.29%、44.21±2.60%、44.13±3.06%、44.67±3.41%。BPA、ZEA、DEHP组的尸哟是对照组1.5倍(p<0.05),加入ICI 182,780后,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72 h时,对照组及加入ICI 182,780组中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峰,E2、BPA、ZEA、NP、DEHP组峰值较小,AI分别为8.25±3.32%、10.59±4.92%、9.81±4.60%、10.65±3.63%、9.83±5.29%,较对照组(45.16±11.50%)明显降低(p<0.05)。用TUNEL法检测结果与之相似;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组2、3、4中CyclinD1、CDK4及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5、6、7组(p<0.05),p21在各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性差异(p>0.05)。 (三)移植瘤体内生长实验:BPA、E2、SHAM组的移植瘤生长较对照组快,BPA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提高59%(p<0.05),肿瘤重量较对照组增高82%(p<0.05),瘤体内细胞PI提高19%(p<0.05),微血管密度提高83%(p<0.01),VEGF蛋白表达增高54%(p<0.05)。此外,CyclinD1、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但CDK4、p21在各组中免疫染色为弱阳性或无着色,Western Blot分析显示两者在各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E2、SHAM组的结果与BPA组相似。 结论: 1.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玉米赤酶烯酮可促进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的体外增殖。雌激素受体通路、细胞凋亡抑制和细胞周期进展可能参与了该促增殖作用。 2.双酚A、玉米赤酶烯酮可促进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增殖。雌激素受体通路、细胞凋亡抑制和细胞周期进展可能参与了该促增殖作用。 3.壬基酚、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酯促进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增殖,及其具体作用途径不确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4.双酚A可促进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系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5.细胞周期进展、肿瘤血管生成可能参与了双酚A、雌二醇促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系裸鼠移植瘤体内生长的作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索引
  • 前言
  • 第一部分 双酚A和玉米赤酶烯酮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四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部分 双酚A对神经母细胞瘤体内生长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完成论文
  • 致谢
  • 综述
  • 附页
  • 相关论文文献

    • [1].特异性肿瘤标记物检测对小儿神经母细胞瘤治疗的意义[J]. 实用医技杂志 2019(12)
    • [2].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护理分析[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9(S1)
    • [3].彩超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J]. 黑龙江医学 2020(07)
    • [4].结节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3例并文献复习[J].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20(03)
    • [5].研究发现成年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新靶点[J].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19(05)
    • [6].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 精准医学杂志 2018(05)
    • [7].程序性坏死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17(01)
    • [8].转录分析显示高危险的人类神经母细胞瘤和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的球形细胞中有共同的代谢调节[J]. 科学新闻 2017(04)
    • [9].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分期与治疗方案制定中影像检查的作用[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7(10)
    • [10].神经母细胞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10)
    • [11].肾上腺结节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5(06)
    • [12].绝症不绝望:和宝宝并肩抗癌[J]. 健康之家 2017(06)
    • [13].不同组织类型的小儿神经母细胞瘤自噬活性与免疫细胞水平的一致性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0(20)
    • [14].神经母细胞瘤裸鼠原位荷瘤细胞系与转移瘤细胞系生物学异质性分析[J].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5(06)
    • [15].先天性腹膜后囊性神经母细胞瘤一例[J]. 新医学 2020(03)
    • [16].神经母细胞瘤干细胞转录因子的表达与意义[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34)
    • [17].1例小儿神经母细胞瘤术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47)
    • [18].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母细胞瘤计算机辅助分级系统的研发初探[J].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9(04)
    • [19].长链非编码RNA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研究进展[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05)
    • [20].伊立替康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研究进展[J].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17(04)
    • [21].神经母细胞瘤手术后并发症及预防[J].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7(05)
    • [22].神经母细胞瘤外科治疗的技术与原则[J].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14(01)
    • [23].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手术及术后化疗的护理体会[J]. 山西医药杂志 2014(02)
    • [24].晚期高危组神经母细胞瘤1例报道[J]. 实用肿瘤杂志 2013(02)
    • [25].84例腹部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分析[J]. 实用肿瘤杂志 2013(02)
    • [26].范忠泽教授诊治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经验[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03)
    • [27].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23例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13(10)
    • [28].小儿神经母细胞瘤5例误诊分析[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2(03)
    • [29].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治进展[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1(01)
    • [30].缺氧对神经母细胞瘤分化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12)

    标签:;  ;  ;  ;  ;  ;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神经母细胞瘤生长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