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视角下的职业与律师职业化 ——以美国“法律职业危机”为解读对象

制度视角下的职业与律师职业化 ——以美国“法律职业危机”为解读对象

论文摘要

中国律师业在“去行政化”的过程中遭遇了法律服务质量控制机制空缺的困境,未摆脱这种困境,业界和学界纷纷将希望寄托于职业和职业化之上,但职业和职业化为何,却是众说纷纭,不甚清楚。为此通过对美国法律职业危机的梳理和分析来获取对职业新的理解,希望从一个新的视角——制度视角来重新理解职业并通过该视角来对我国当前的一些职业实践有所启示。本文共由五个部分组成,其中:导言部分主要叙述了律师定位在我国的近二十年来的变迁以及当前我国律师向职业方向定位的趋势,这种叙述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一种言说背景和写作目的。在此基础上,导言进一步交待了本文的研究进路和结构安排。第一章主要考察了美国学界中对1960年至今美国律师职业变迁的诸多看法,共由四个小节组成:第一节概述了美国律师界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所发生的一系列变迁;第二节主要叙述了美国法学界有关该场变迁的争论以其内在的理论困境;第三节则将职业社会学引入其中,着重介绍了职业社会学理论及各家流派对这场变迁的看法;最后一节则主要将美国法学界关于该场变迁的争论引入职业社会学中进而论证职业社会学视角的引入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这场变迁以及法学界中关于这场变迁的一些争论。第二章则着重从社会变迁的大背景来理解律师界的这场变迁。共分为三节:第一节详细论述垄断学派的理论主张及其制度基础;第二节垄断学派的制度基础瓦解过程以及芝加哥学派在新的制度基础上的兴起;第三节把这种制度变迁与大的社会变迁背景联系起来,从大的社会变迁背景来解释这场所谓法律职业危机的深层次原因。第三章在对美国律师职业的这场变迁的梳理和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从制度视角来理解职业和职业化,并将这种视角运用来对我国当前职业实践进行反思。共分为三节:第一节主要理清职业与职业化之间的关系;第二节提出如何从制度视角来理解职业;第三节则运用这种视角来对我国职业实践进行一点反思。结语部分则陈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并提倡对职业进行多视角研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导言、职业:律师业的前进方向?
  • 第一章 美国学界中的“法律职业危机”
  • 第一节、20 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美国律师界的变迁
  • 一、律师界整体概况
  • 二、律师事务所发展概况
  • 三、律师宏观管理体系上的变化
  • 四、公众对律师的看法及律师的自我认同方面
  • 第二节、“职业危机”论证逻辑及其困境
  • 第三节、美国职业社会学视野中的美国“法律职业危机”
  • 第四节、对美国有关“法律职业危机”问题争论的重新反思
  • 第二章 理论危机、制度危机与社会变迁
  • 第一节、垄断学派的主张与制度基础
  • 第二节、制度变迁与垄断学派的理论危机
  • 第三节、制度变迁背后的社会变迁
  • 第三章、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的职业
  • 第一节、职业与职业化
  • 第二节、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的职业
  • 第三节、对国内职业实践的反思
  • 一、反思之一:职业化进程的起点
  • 二、反思之二:对新律师法草案的一点思考
  • 结语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制度视角下的职业与律师职业化 ——以美国“法律职业危机”为解读对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