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周刊与城市平民文化

《生活》周刊与城市平民文化

论文摘要

《生活》周刊1925年10月由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于上海。初期为该社的机关刊,后在邹韬奋主持下,逐步发展演变为都市通俗文化生活杂志。九·一八事变前,《生活》行销海内外,尤其受到城市平民阶层的欢迎。九·一八事变后,《生活》宗旨发生很大变化,以针砭时弊,宣传抗日救国、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成为一份著名的新闻时政刊物。1933年12月,《生活》出至第八卷第50期时被国民党当局查封。初创时的《生活》,因人手不足,经费短缺,面临极大困难。为了生存发展,1926年邹韬奋接办《生活》后,及时调整办刊方向,积极走市场化发展道路,由此带来了刊物销量和广告的激增,造成了《生活》的兴旺发达。在此过程中,《生活》正确处理事业性与商业性的关系,努力追求“民治、民有、民享”的办刊理想。《生活》的经济自立、精神自由为其城市平民文化的营造构筑了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独立的空间与平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都市大众社会业已成形,日益增长的市民文化生活消费需求,催生了都市通俗大众传媒的繁荣与发展,通俗报刊等大众传媒普遍介入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直接参与创制都市大众文化。《生活》编者、作者与读者彼此间形成了一种超越亲缘、地缘的对话关系与沟通网络,结成了一个声气相通的文化群落,在实现平衡/互换良性大众传播模式的同时,围绕着与城市中下职员阶层民众切身相关的各种问题,通过投稿、通信、讨论等方式,于信息传递、情感沟通、思想交流激荡中,共同营造孕育出一种雅俗共赏、务实向上、与时俱进的都市大众文化——《生活》城市平民文化。这一文化傲然超越于“权”和“钱”,是一科真正属于城市平民的都市大众文化。《生活》城市平民文化由《生活》的相关内容反映出来,具体地体现在城市平民的日常生活、求学就业、恋爱婚姻、娱乐休闲等各方面。在日常生活上,它积极提倡现代生活方式,努力倡导量入为出、合理有度、正当健康的理性消费和娱乐休闲;在求学择业上,它主张工读自修,自学成才,通过“进德修业”,依靠个人奋斗努力开辟一条学业、事业成功之路;在恋爱婚姻上,它鼓励城市平民青年大胆冲破封建旧传统、旧礼教的束缚,勇敢追求个人婚恋自由自主和小家庭的幸福生活……。《生活》城市平民文化,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城市小资产阶层青年在人生过渡成长过程中思想观念、价值行为等方面由传统向现代的嬗变,折射出他们在求学就业、婚恋家庭、个人与社会关系等社会化问题上的困惑与追求。《生活》城市平民文化属于现代早期都市大众文化。从地域、源流、主体的角度来看,它具有海派都市性、民主科学性和平民青年性三个特征。它的功能具体表现在调适城市平民心理精神,导引其现代人格塑造,促使其政治觉醒三个方面。《生活》周刊及其城市平民文化追寻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关心现代人格塑造,关注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精神导向,对城市平民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思想价值取向乃至整个都市大众文化的积极的现代性转变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时局环境的变化,以娱情消费为主要特征的上海都市大众文化逐步走向衰微,而《生活》城市平民文化则日渐转变成为左翼文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生活》周刊的创办、宗旨与栏目
  • 第一节 《生活》周刊的创办
  • 第二节 《生活》周刊宗旨及其杂志性质转变
  • 第三节 《生活》周刊的主要栏目
  • 注释
  • 第二章 《生活》周刊的发行、广告及其发展运作
  • 第一节 《生活》周刊的发行
  • 第二节 《生活》周刊的广告
  • 第三节 《生活》的发展运作之道
  • 注释
  • 第三章 《生活》城市平民文化的营造
  • 第一节 邹韬奋与《生活》周刊
  • 第二节 《生活》周刊的作者、读者
  • 第三节 《生活》城市平民文化的营造
  • 注释
  • 第四章 《生活》城市平民文化的主要内容(一)
  • 第一节 日用与消费
  • 第二节 娱乐与休闲
  • 注释
  • 第五章 《生活》城市平民文化的主要内容(二)
  • 第一节 求学与就业
  • 第二节 婚恋与家庭
  • 注释
  • 第六章 《生活》城市平民文化的特点与功能
  • 第一节 《生活》城市平民文化的特点
  • 第二节 《生活》城市平民文化的功能
  • 注释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藏戏艺术的平民文化特征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 2014(11)
    • [2].中国平民文化与西方贵族文化,孰优孰劣[J]. 人民论坛 2016(19)
    • [3].《幸运是我》视域下的平民文化解读[J]. 电影新作 2017(06)
    • [4].街头的风景[J]. 中国摄影 2012(01)
    • [5].论“精英文化”与“平民文化”有机对接——以儒墨文化互补为例[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1)
    • [6].论汉代平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对社会的影响[J]. 唐山学院学报 2015(04)
    • [7].“弃儒就贾”与明代平民文化的兴盛[J]. 人民论坛 2018(25)
    • [8].孔子没有平民文化教育思想[J]. 长江学术 2017(01)
    • [9].当代平民题材电视剧与平民文化[J]. 青年记者 2013(23)
    • [10].“中国侠文化属于平民文化”说质疑[J]. 学术交流 2010(01)
    • [11].萨满文化对萧红和迟子建平民文化立场的影响[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 [12].当代中国平民文化的城乡协调发展[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2(04)
    • [13].巷子,在尘埃里盛开成一朵莲花[J]. 时代青年(悦读) 2012(11)
    • [14].街拍 一场平民文化“盛宴”[J]. 神州 2011(04)
    • [15].整合视角看萨满文化对萧红平民文化视角选择的潜在影响[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6)
    • [16].青岛平民文化的博物馆——里院建筑研究[J]. 华中建筑 2011(08)
    • [17].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中平民文化利益的实现与不足[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1(06)
    • [18].城市开放空间在保护平民阶层文化环境中的作用[J]. 华中建筑 2008(02)
    • [19].浅析电视节目中的“草根化”现象[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 2012(03)
    • [20].E·P·汤普森的平民文化与工人阶级文化研究[J]. 东岳论丛 2009(01)
    • [21].伯明翰学派与文化研究的演进[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 [22].论毛泽东的平民文化观[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3].微电影困局[J]. 国际公关 2014(02)
    • [24].梁晓声平民化创作风格产生的背景[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3)
    • [25].电视从精英文化到平民视角的转化[J]. 现代交际 2012(02)
    • [26].宋代审美风尚视角下的花卉空间[J]. 文艺评论 2015(11)
    • [27].论当代中国视野下的社会主义与“平民文化”话语权[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04)
    • [28].试论网络文学的文学价值[J]. 芒种 2014(17)
    • [29].当代马克思主义与“平民文化”话语权研究[J]. 甘肃理论学刊 2012(04)
    • [30].名著与名画(两章)[J]. 翠苑 2012(02)

    标签:;  ;  ;  ;  ;  

    《生活》周刊与城市平民文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