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电电泳单颗粒捕捉中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及应用

介电电泳单颗粒捕捉中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及应用

论文摘要

单颗粒捕捉技术是胶体科学、分析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里具有挑战性的方向之一,是众多前沿研究领域所需要的技术,因而发展一种低成本、高稳定性的捕捉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电电泳(Dielectrophoresis,DEP)技术是一种相对廉价同时又可以提供丰富控制形式的颗粒操控技术,且所操纵的颗粒不需满足带电或具有磁性的条件,特别适用于在局部区域对颗粒进行操纵。近年来随着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采用基于DEP的微流控芯片进行单个微米级颗粒的捕捉成为可能。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以DEP微流控芯片技术为依托,针对连续流动条件下微米尺度单颗粒的捕捉问题,分析了近程颗粒间相互作用力(静电相互作用力)对捕捉性能的影响,研究在捕捉区域内同时出现两个紧邻颗粒的情况下,相互作用力对单颗粒捕捉性能的影响及消除此负面影响的方法。通过构造一半开式突缩型内流道,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得出静电相互作用力的量级分布,结果表明其在单颗粒捕捉中的影响不容忽视,该力是导致传统连续型DEP单颗粒捕捉失败的主要原因。数值仿真亦表明脉冲型DEP可有效消除静电相互作用力的影响,是一种具有较高稳定性的单颗粒捕捉方法。另一方面,以脉冲型DEP单颗粒捕捉技术为基础,在两颗粒之间连入一段DNA分子,通过该DNA分子为两个相距较远的颗粒提供一种远程的相互作用力(DNA分子弹力),将对DNA的拉伸转变为对与DNA相连的颗粒周期性地捕捉与释放,借此提出一种反复拉伸DNA分子的新方法。采用数值模拟和仿真的方法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通过微柱阵列及三组条带型电极结构可以实现两个颗粒在流道中稳定地往复振动,从而实现对DNA的反复多次拉伸。随后,研究了在该相互作用力下颗粒的运动情况,得到了颗粒稳定往复振动的运动轨迹,并通过颗粒的受力分析进一步获得了DNA分子在反复拉伸过程中的典型力学性能曲线。最后,分析了DNA的弹性系数及颗粒直径等参数对DNA拉伸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为开展相关的实验研究铺平了道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单颗粒捕捉及微流控芯片
  • 1.1.2 介电电泳
  • 1.2 研究意义
  • 1.2.1 研究单颗粒捕捉中相互作用力影响的意义
  • 1.2.2 研究单颗粒捕捉中相互作用力应用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单颗粒捕捉的研究现状
  • 1.3.2 单颗粒捕捉中相互作用力影响的研究现状
  • 1.3.3 单颗粒捕捉中相互作用力应用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 2 基本理论
  • 2.1 基本概念
  • 2.1.1 层流和紊流
  • 2.1.2 极低雷诺数下的圆柱绕流
  • 2.2 颗粒在微流道中的受力
  • 2.2.1 介电电泳力
  • 2.2.2 静电相互作用力
  • 2.2.3 斯托克斯力
  • 2.2.4 萨夫曼力
  • 2.2.5 其它受力
  • 2.3 基于介电电泳的颗粒捕捉基本原理
  • 3 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 3.1 数值模拟
  • 3.2 控制方程
  • 3.2.1 连续方程
  • 3.2.2 动量方程
  • 3.2.3 静电场的拉普拉斯方程
  • 3.3 参数设定
  • 4 单颗粒捕捉中相互作用力的影响
  • 4.1 研究内容
  • 4.2 数值模拟
  • 4.2.1 几何模型
  • 4.2.2 网格划分
  • 4.2.3 边界条件设定
  • 4.2.4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4.3 静电相互作用力影响的模拟与分析
  • 4.3.1 DEP 力的计算
  • 4.3.2 Stokes 力的计算
  • 4.3.3 颗粒捕捉点位置的确定
  • 4.3.4 静电相互作用力的计算
  • 4.3.5 静电相互作用力对单颗粒捕捉的影响
  • 4.4 消除静电相互作用力的方法
  • 4.5 本章小结
  • 5 单颗粒捕捉中相互作用力的应用
  • 5.1 研究内容
  • 5.2 DNA 反复拉伸的原理及受力分析
  • 5.3 DNA 反复拉伸器件的设计
  • 5.3.1 方案选择
  • 5.3.2 几何模型
  • 5.3.3 网格划分
  • 5.3.4 边界条件设置
  • 5.3.5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5.4 DNA 反复拉伸的典型力学性能
  • 5.4.1 DEP 力的计算
  • 5.4.2 Stokes 力的计算
  • 5.4.3 Stokes 力与 DEP 力合力的计算及稳定捕捉点分布
  • 5.4.4 颗粒轨迹计算
  • 5.5 影响 DNA 反复拉伸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
  • 5.5.1 弹性系数影响
  • 5.5.2 颗粒半径影响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附录 颗粒轨迹数值仿真流程图
  • 相关论文文献

    • [1].微纳颗粒[J]. 中国粉体技术 2020(02)
    • [2].《颗粒,颗粒!》[J]. 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7(03)
    • [3].9月防城港硫磺市场趋于平稳[J]. 硫酸工业 2015(05)
    • [4].感麦[J]. 黄河之声 2014(09)
    • [5].浅谈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用法用量[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26)
    • [6].芩麻颗粒前处理工艺的优化[J]. 中成药 2020(02)
    • [7].胆胃平颗粒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分析[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06)
    • [8].生产辅酶Q_(10)颗粒的方法[J]. 石油化工 2010(03)
    • [9].眠安宁颗粒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的临床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01)
    • [10].2012—2016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复舒颗粒应用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03)
    • [11].观察扶正消瘤颗粒联合综合微创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90)
    • [12].萎胃颗粒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17(06)
    • [13].颗粒离散元法的颗粒碎裂研究进展[J]. 工程地质学报 2012(03)
    • [14].模拟舱内颗粒物分布状态评估[J]. 商业故事 2018(19)
    • [15].经典名方四妙勇安汤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J]. 生物化工 2020(02)
    • [16].吸附雾霾颗粒的小卫士——叶[J]. 中学生物教学 2015(24)
    • [17].考虑颗粒旋转的颗粒动力学模拟提升管气固两相流动特性[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10(05)
    • [18].汽油车和天然气汽车颗粒物排放特性研究[J]. 汽车工程 2009(02)
    • [19].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应用[J]. 九江学院学报 2008(06)
    • [20].妇科保胎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J]. 甘肃科技 2016(19)
    • [21].兽药板青颗粒辨别方法[J]. 北方牧业 2016(10)
    • [22].滚筒干燥器中杆状颗粒混合特性的三维数值模拟[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23].小儿连番止泻颗粒成型工艺和含量测定[J]. 亚太传统医药 2016(24)
    • [24].循环流化床中颗粒振荡循环现象的实验研究[J]. 化工学报 2015(08)
    • [25].钛颗粒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影响的研究[J].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2(01)
    • [26].颗粒羟基氧化锆的除氟性能[J]. 环境工程学报 2012(06)
    • [27].特粗WC颗粒的制备方法研究[J]. 金属功能材料 2012(04)
    • [28].复方一支蒿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16)
    • [29].室内颗粒物分布运动的研究进展[J].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9(05)
    • [30].雪糕表面喷涂大颗粒特殊生产工艺的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22)

    标签:;  ;  ;  ;  ;  

    介电电泳单颗粒捕捉中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