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业系统构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生态产业系统构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二十世纪以来,经济在高速发展的科技的推动下得到了快速增长——人类在过去的100年的时间里创造了比以往历史总和还要多的物质财富。但是,这种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为特征的。长此以往,不仅仅经济的增长会受到资源短缺和环境容量的制约,人类的生态安全也将因生态承载力的下降而受到威胁。如何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是我们面临的难题。 在这种背景下,只有建立新型的发展观念,采用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产业系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的难题,才能保证人类的发展走上经济高效性、环境低污染性、能源的低耗性、社会和谐性的可持续的道路。 本研究共分为十章。 第一章导论。阐述了本文的选题动因和意义,并就国内外生态产业系统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回顾与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概述。 第二章生态产业系统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产业生态理论、生态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回顾,为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生态产业系统构建了相应的理论支撑。 第三章生态产业系统的结构、特征与功能。首先分析了生态产业系统的内涵和特点,再通过系统的要素及其耦合对该系统的结构进行了剖析,又通过对环境与系统互塑共生的关系的分析,为该系统应具有的功能进行逐一阐述。 第四章生态产业系统管理的理念。首先,通过对生态产业系统管理的实质和层次的阐述,分析了生态产业系统管理的内涵与实质;其次,通过对生态产业系统管理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目的性与预见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分析,对其性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最后,提出了生态产业系统管理中应该具有的整体协同、时空、生态效益、耦合共生的观念。 第五章生态产业系统发展的国内外实践。首先对国外生态产业系统发展实践的历史、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再对我国生态产业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评述,从而指出了发展中的障碍,最后通过对国外经验的借鉴,提出我国的发展应从法制的建立和完善、环境产业的大力发展、科技的支持与多主体的共同参与等方面统筹考虑。 第六章生态产业系统的构建模式。首先,通过对目标与基本原则、构建模式的分析,指出了生态产业系统构建的两种模式:生态产业园模式和产业链的加环

论文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生态产业系统的相关理论研究综合评述
  • 1.2.1 国外关于生态产业系统的理论研究
  • 1.2.2 国内关于生态产业系统的理论研究
  • 1.2.3 研究评述与展望
  • 1.3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2章 生态产业系统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生态产业理论
  • 2.1.1 产业生态学
  • 2.1.2 清洁生产理论
  • 2.1.3 循环经济理论
  • 2.1.4 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与生态产业理论的关联分析
  • 2.2 生态学理论
  • 2.2.1 种群生态学相关理论
  • 2.2.2 群落生态学相关理论
  • 2.2.3 生态系统相关理论
  • 2.3 系统科学理论
  • 2.3.1 系统论
  • 2.3.2 信息论
  • 2.3.3 控制论
  • 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4.1 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 2.4.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2.4.3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生态产业系统的结构、特征与功能
  • 3.1 生态产业系统的内涵与特征
  • 3.1.1 生态产业系统的内涵
  • 3.1.2 生态产业系统的特点
  • 3.2 生态产业系统的结构
  • 3.2.1 生态产业系统的要素组成
  • 3.2.2 生态产业系统的要素耦合
  • 3.2.3 生态产业系统的环境
  • 3.3 生态产业系统的功能
  • 3.3.1 生态产业系统的经济功能
  • 3.3.2 生态产业系统的生态功能
  • 3.3.3 生态产业系统的文化功能
  •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生态产业系统管理的理念
  • 4.1 生态产业系统管理的内涵与实质
  • 4.1.1 生态产业系统管理的实质
  • 4.1.2 生态产业系统管理的层次
  • 4.2 生态产业系统管理的性质
  • 4.2.1 生态产业管理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 4.2.2 生态产业系统管理的目的性与预见性
  • 4.2.3 生态产业系统管理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 4.3 生态产业系统管理的理念
  • 4.3.1 整体协同观念
  • 4.3.2 时间空间观念
  • 4.3.3 生态效益观念
  • 4.3.4 耦合共生观念
  •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生态产业系统发展的国内外实践
  • 5.1 生态产业系统国外实践的历史、现状与趋势演变
  • 5.1.1 生态产业在发达国家的实践
  • 5.1.2 生态产业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
  • 5.2 生态产业系统在我国实践的历史、现状与障碍
  • 5.2.1 我国生态产业发展的历程
  • 5.2.2 我国生态产业发展的现状
  • 5.2.3 我国生态产业发展的障碍
  • 5.3 国外经验对我国生态产业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 5.3.1 法制的建立和完善
  • 5.3.2 环境产业的大力发展
  • 5.3.3 科技进步的有力支持
  • 5.3.4 多主体的共同参与
  • 本章小结
  • 第6章 生态产业系统的构建模式
  • 6.1 生态产业系统构建模式与战略选择
  • 6.1.1 生态产业系统构建的目标与基本原则
  • 6.1.2 生态产业系统的构建模式
  • 6.2 生态产业系统的产业园模式
  • 6.2.1 生态产业园的设计规划
  • 6.2.2 生态产业园的建设
  • 6.2.3 生态产业园的管理
  • 6.3 产业链的加环闭合模式
  • 6.3.1 科技对生态产业化的促进作用
  • 6.3.2 生态农业产业链的构建
  • 6.3.3 生态工业产业链的构建
  • 6.3.4 生态服务业的构建
  • 6.4 环保产业的强化
  • 6.4.1 环保产业的作用与地位
  • 6.4.2 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与困境
  • 6.4.3 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战略
  • 本章小结
  • 第7章 生态产业系统的运行及调控
  • 7.1 生态产业系统的运行
  • 7.1.1 生态产业系统的运行机制
  • 7.1.2 生态产业系统的运行动力
  • 7.1.3 生态产业系统演进的路径
  • 7.2 基于价值链的生态产业系统的运行
  • 7.2.1 生态产业系统的价值链
  • 7.2.2 生态产业系统价值链的形成
  • 7.2.3 生态产业系统价值链的整合
  • 7.3 生态产业系统的调控
  • 7.3.1 生态产业系统调控的可能性与有限性
  • 7.3.2 生态产业系统的调控方式
  • 7.3.3 生态产业系统的调控主体
  • 7.4 生态产业系统的评价体系
  • 7.4.1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7.4.2 选取的层次
  • 7.4.3 体系的构建
  • 7.4.4 评价方法
  • 本章小结
  • 第8章 构建生态产业系统的政策支撑与保障
  • 8.1 生态产业系统法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 8.1.1 生态产业系统的法律框架
  • 8.1.2 生态产业系统的法律完善和制定
  • 8.2 产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建立与完善
  • 8.2.1 产业政策
  • 8.2.2 经济政策
  • 8.3 相关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 8.3.1 绿色GDP核算制度
  • 8.3.2 生产制度
  • 8.3.3 生态消费制度
  • 8.3.4 环境标志及管理认证制度
  • 8.3.5 资源及废弃物回收的其它制度
  • 8.3.6 产权与排污权制度
  • 8.4 生态文化的建立与完善
  • 8.4.1 生态文化的内涵
  • 8.4.2 生态文化的构建层次
  • 本章小结
  • 第9章 贵阳市的生态产业构建分析
  • 9.1 贵阳市的生态产业系统发展的背景分析
  • 9.1.1 贵阳市的生态产业系统发展的自然及资源环境
  • 9.1.2 贵阳市的生态产业发展的社会与经济环境
  • 9.2 贵阳生态产业系统构建的战略分析
  • 9.2.1 贵阳生态产业系统构建的约束与障碍
  • 9.2.2 贵阳生态产业系统发展的战略选择
  • 9.3 贵阳市的生态产业系统构建与发展的支撑体系分析
  • 9.3.1 经济政策支撑体系
  • 9.3.2 法制政策支撑体系
  • 9.3.3 科技与人才的支撑体系
  • 9.3.4 公众参与的支撑体系
  • 本章小结
  • 第10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10.1 全文总结
  • 10.1.1 全文主要内容
  • 10.1.2 主要创新点
  • 10.2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课题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生态产业核心作用探究[J]. 产业科技创新 2019(34)
    • [2].围场县“生态产业+扶贫”模式助力脱贫攻坚[J]. 河北林业 2020(08)
    • [3].生态文明视域下江西生态产业建设成效与对策研究[J]. 价格月刊 2016(02)
    • [4].“一条鱼”的生态产业脱贫路[J]. 当代广西 2016(04)
    • [5].沙区生态产业理论体系与实践模式[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12)
    • [6].不同发展模式的沙区生态产业价值链特征及其综合效益[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12)
    • [7].在落实落小落细上下功夫 在抓主抓重抓早上求实效[J]. 发展 2020(01)
    • [8].崇仁罗山:特色生态产业助推脱贫“提档加速”[J]. 老区建设 2020(07)
    • [9].以绿色发展为指导推进大生态产业发展[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7(06)
    • [10].影响生态产业竞争力的因素有哪些[J]. 人民论坛 2017(34)
    • [11].发展智慧生态产业 建设智慧生态城乡[J]. 办公自动化 2018(07)
    • [12].福建生态产业发展现况与对策[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 [13].生态产业科技创新及服务供需主体均衡问题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 2012(02)
    • [14].论遂宁生态产业体系的构建[J]. 现代商贸工业 2010(06)
    • [15].生态产业系统的支撑体系研究[J]. 东南学术 2008(01)
    • [16].在全市十大生态产业和2019年项目谋划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J]. 兰州政报 2018(12)
    • [17].企业社会资本嵌入对生态产业共生网络的影响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 2014(08)
    • [18].生态产业系统发展的科技战略[J]. 科技管理研究 2008(07)
    • [19].生态产业:贫困地区提高脱贫质量的可行路径[J]. 学习论坛 2018(09)
    • [20].青海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战略选择[J]. 攀登 2016(01)
    • [21].乌江流域生态产业体系构建与发展对策研究[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04)
    • [22].遂昌县原生态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J]. 绿色科技 2013(10)
    • [23].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 攻坚破难科学转型[J]. 今日浙江 2013(20)
    • [24].林特生态产业带:强化生态功能,扩大产业优势[J].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11(07)
    • [25].生态产业系统的要素及构成分析[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1)
    • [26].彰武县草原示范区生态产业培育发展现状与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8)
    • [27].关于永登县发展生态产业的对策建议[J]. 发展 2020(07)
    • [28].北京:建设生态产业 实现养蜂富民[J]. 中国畜牧业 2014(24)
    • [29].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形成加强环境保护、推进铜陵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支撑[J]. 北方经济 2013(16)
    • [30].发展生态产业推动恩施州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4(01)

    标签:;  ;  ;  ;  

    生态产业系统构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