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哲学视角下文明冲突现象研究

宗教哲学视角下文明冲突现象研究

论文摘要

文明是人类不同群族之间相互认同的最大的共同体。维系文明的重要纽带是传统的宗教信仰或者伦理价值系统。世界上的文明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由于历史原因,人类形成了几个最主要的文明体系,按照宗教信仰或价值系统来分,就是西方基督教文明、中东伊斯兰教文明、东亚的儒教文明,以及南亚印度教、佛教文明。这些文明对峙了几千年,近代以来的西方化和殖民化浪潮使得各大文明之间的传统边界逐渐消淡。但进入新世纪前后,随着意识形态对立的淡化和冷战时代的结束,各大文明体系之间的差异将会再度凸现出来,从而使得文明冲突现象此起彼伏,进而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和谐。本文正是从宗教哲学视角对文明冲突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宗教是构成文明的重要因素,对文明的本质、面貌具有深刻的的影响作用。各大宗教确实存在着差异,宗教在文明冲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冲突的根源不是宗教分歧而是经济利益相争。所谓文明冲突的实质是在全球化、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下,以文化自我中心主义、文化霸权思想指导下的,各民族国家之间相互争夺利益的冲突。只不过这种冲突往往披上了文明冲突的面纱。宗教在其中只是扮演了工具价值、诱引催化作用。宗教间价值信仰、文化取向的差异性和普世伦理的同一性,以及宗教的正负双重社会功能使得宗教在文明冲突中扮演了双重角色。一方面,宗教间的差异及其排他性使其可能在文明冲突中成为导火索或者催化剂;另一方面,各宗教具有的共性以及相互交流性又使其成为各文明冲突的缓冲带、交流的桥梁和相互融合的黏合剂。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和抑制其消极影响,其途径就是要承认和尊重宗教、文明的多样性,加强各宗教、文明在合理的原则和可行的方法下进行交流与对话。在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我们要积极对中华文明的宗教体系进行探索,研究中国儒家文化的宗教性问题,建立以儒教为基础的丰富多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宗教信仰体系,以适应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时代要求,以促进中华文明各民族之间以及中华文明与其它文明之间的和谐相处,为建设和谐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 1.2 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 1.3.1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3.2 论文的创新点
  • 2. 文明及其冲突的表象
  • 2.1 文明的界定
  • 2.1.1 文明及其特性
  • 2.1.2 文明与文化的关系
  • 2.1.3 文明的分类
  • 2.2 文明冲突及其特征
  • 2.2.1 文明冲突是一种普遍现象
  • 2.2.2 文明冲突的主要特征
  • 2.3 文明的冲突与融合现象
  • 3. 文明冲突的宗教哲学分析
  • 3.1 从宗教方面考察冲突的原因
  • 3.1.1 宗教的概况及其本质
  • 3.1.2 宗教与文明、文化的关系
  • 3.1.3 宗教的主要社会功能
  • 3.2 几大文明核心宗教及其文化取向
  • 3.2.1 主要文明及其宗教简述
  • 3.2.2 几大宗教文化取向的差异
  • 3.2.3 各宗教间的一些共性
  • 3.3 宗教在文明冲突中的作用
  • 3.4 宗教极端主义与文明冲突的关系
  • 3.4.1 宗教极端主义
  • 3.4.2 宗教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
  • 4. 文明冲突的实质
  • 4.1 民族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是冲突的物质动因
  • 4.1.1 民族与宗教、文明之间的关系
  • 4.1.2 民族国家间的利益冲突与文明的冲突
  • 4.2 文化自我中心主义、文化帝国主义是冲突的意识根源
  • 4.3 全球化、现代化是文明冲突的时空背景
  • 4.3.1 全球化、现代化对文明核心价值体系的冲击
  • 4.3.2 文明冲突是全球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 5. 在对话中促进人类文明和谐发展
  • 5.1 和而不同尊重和保持文明的多样性
  • 5.1.1 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 5.1.2 尊重和保持文明的多样性
  • 5.2 从独白到对话加强各宗教、文明之间的对话
  • 5.2.1 对话的必要性
  • 5.2.2 宗教间对话的现状
  • 5.3 和谐世界从
  • 6. 对中华文明和谐宗教体系的探索与展望
  • 6.1 建立中国人自己的共同的宗教信仰
  • 6.1.1 儒教是宗教吗
  • 6.1.2 建立以儒教为核心的多元化宗教信仰体系
  • 6.2 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和谐相处
  • 7.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哲学视角的“初心”释解[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0(03)
    • [2].教育: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从哲学视角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J]. 教书育人 2017(20)
    • [3].从哲学视角看化学中的变化[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7(11)
    • [4].用哲学视角看人生[J]. 高中生 2018(21)
    • [5].哲学视角的道德与法治课[J]. 长江丛刊 2016(33)
    • [6].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互联网+时代的探讨[J]. 情感读本 2017(03)
    • [7].从哲学视角看“教”与“学”的关系[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15)
    • [8].对体育哲学视角下多维语境中的体育的研究[J]. 北方文学 2017(26)
    • [9].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标准[J]. 考试周刊 2012(21)
    • [10].杜威经验哲学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新教材——以北京师范大学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J].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8(01)
    • [11].论法律人的本质——一个法哲学视角的阐释[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2].法哲学视角下的我国警务督察程序理念研究[J]. 山西青年 2016(08)
    • [13].哲学视角下评价理论重建论纲[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4(01)
    • [14].从哲学视角看高职德育与智育工作的共同发展[J]. 教育与职业 2009(27)
    • [15].政治哲学视角下国家存续的理由[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01)
    • [16].论哲学视角下体育教学的真与“求真”[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02)
    • [17].基于哲学视角谈国家审计和国家治理的关系[J]. 决策探索(下) 2020(11)
    • [18].从哲学视角看21世纪的奥林匹克教育[J]. 消费导刊 2009(21)
    • [19].从哲学视角看警察战能的培养[J]. 教育现代化 2016(33)
    • [20].传统哲学视角下羌医基本理论的探讨——羌医中周论的研究[J]. 科技风 2016(19)
    • [21].文化哲学视角下中西方经典名言的哲学意蕴分析[J]. 作家天地 2020(12)
    • [22].从政治哲学视角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J]. 青春岁月 2016(15)
    • [2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的理性透析——基于“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8)
    • [24].现代海洋政治本质特征的哲学视角分析[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09)
    • [25].文化哲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品位的提升路径研究[J]. 鸡西大学学报 2016(06)
    • [26].从哲学视角认识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质”与“量”的关系[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01)
    • [27].管理哲学视角下的教育管理探析[J]. 管理观察 2014(26)
    • [28].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理性追问——从哲学视角审视职业“相遇”命题[J]. 人民教育 2013(Z1)
    • [29].哲学视角下的教育文化思想方法研究[J]. 前沿 2012(13)
    • [30].哲学视角下的人类与动物关系研究[J]. 才智 2010(21)

    标签:;  ;  ;  ;  

    宗教哲学视角下文明冲突现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