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

社会资本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

论文摘要

社会资本是存在于社会网络中可以为主体使用的资源,其表现形式为义务与期望,有效规范,权威关系,社会资源和组织。社会资本具有继承性,有些社会资本是既已存在的,只需要维持这种网络关系的存在;同时社会资本又具有累计增值性,这些社会资本原本不存在,需要通过主体的投资建立相互之间的联系,加强往来使这种关系从弱关系变成强关系。社会资本的建立遵循广泛参与,相互信任和互惠合作的原则。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主要来源于高校和大学生本人,既有大学生自身积累的各种社会资本,也包括高校拥有的各种社会联系;从功能方面研究,就业社会资本是指有助于大学生获取就业机会,并帮助其就业的各种社会联系的总和,包括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家庭、高校、企业和政府相互之间的网络,这些网络关系通过大学生个人和高校两个主体而发生作用。大学生社会资本提供就业需求信息,帮助双方相互了解和信任,搭建一座实现就业的桥梁;就业相关者需要广泛参与,相互信任建立互惠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循环增值体系。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大学生目前社会资本存在不平衡现象,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社会资本不同,但是在大学里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为自己累积有助于实现就业的就业社会资本;大学生实现就业的障碍主要还是社会整体的就业环境,建立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意义重大。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建设和谐小康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近年来人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就业形势严峻。我国高等教育自1998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从2002年开始至今,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大学毕业生就业就业率却逐年下降。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6月,115万名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70%,其中本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0%,专科生为40%;2002年6月,145万名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64.7%,比上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2004年毕业的280万大学生,本科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61.3%,2005年毕业的340万大学生,本科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0%。高等教育逐渐普及惠及普通老百姓的同时,为每年的就业大军添加了几百万的数字,大学生就业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心,更广泛引起政府和高校的重视。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研究多是从人力资本和劳动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影响就业的因素有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高校教育体制、政策引导、法律法规等;目前,有一些因素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即社会学研究中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联系大学生就业非常密切的因素,社会资本的缺失是造成就业难的因素之一。当前在大学生群体中社会资本是否引其足够重视,是否引起高校和家庭的重视,目前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利用情况怎样,建立一种怎样的机制可以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本文通过这些疑问的解答来分析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方法措施。目前对于大学生就业与社会资本的研究在国内较少,通过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CNKI世纪期刊搜索,仅有20篇相关研究的文章;这些文章多是社会资本对就业的中介作用的角度,具有一定的重复性;有少量的定量分析,多是关于社会资本与就业的相关性的研究,结论基本上是两者明显相关;搜索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关于大学生就业与社会资本的研究有5篇;可见在该领域的研究还有许多可以发挥的空间;而对大学生就业的相关研究目前非常丰富,基本上关注的是教育体制、高校定位、人才市场发育、和劳动力供需等方面;有多样的因素影响大学生就业,解决实际问题需要从社会资本角度来研究。本课题丰富了社会资本研究和大学生就业研究领域,强化社会资本与就业关系的理论研究,构建社会资本视野下大学生就业的理论分析框架,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缓解就业矛盾。丰富理论的同时可以指导实践,引起大学生群体、高校和全社会的重视,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方法使大家可以作为一种参考。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就业社会资本循环增值体系的理论构想,接着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大学毕业生社会资本存量及利用情况,然后针对实证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政府、高校、企业、家庭及大学生共同建立一个良好社会就业环境而需要的做出的努力。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引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选题意义,研究的方法和社会资本相关文献概述;第二章研究了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社会资本的形成,提出了关于建立社会资本循环增值体系的理论构想;第三章是文章的实证部分。首先介绍了不同体制下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的利用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资本在就业中是怎样的情况,大概了解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心态,社会资本的增值情况,以及就业社会资本,反映了大学生在就业中利用社会资本的一些问题,并分析了建立社会资本体系的前景和可能带来的隐患。第四章是对策篇,基于前面几章的研究,我提出了一些累积和扩张就业社会资本的方法,希望可以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第五章提出了研究结论,基于以往研究得出社会资本与就业的关联性,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发现社会资本的存量存在不均衡性,社会资本在大学生中还没有引起很大的重视;在对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的主体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提出家庭、高校、企业、政府在就业过程中发挥作用广泛参与、相互信任、互惠合作,发挥各自在就业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的循环增值体系。总结了本文研究的许多不足之出,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前景。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统计分析,系统研究,问卷调查,互联网信息搜集等方法,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本文写作中搜索全国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世纪期刊、优秀硕士论文、互联网相关网站,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参考资料;问卷方面:2006年12月20-30号之间完成,采取现场调查的方式,分三次对三所学校的大四学生随机进行了问卷发放与收集。对西南财经大学大四50名学生,电子科技大学50名大学生以及四川师范大学的5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32份,男生比例53.8%女生比例46.2%,比较符合男女性别比构成。这三所学校分别为教育部直属,教育部直属和省属重点大学。西南财大是财经类院校,电子科大是理工类学校,四川师大是文科类师范院校。他们的就业率一直比较接近官方公布的70%左右的就业率。本次问卷采用优秀硕士论文的量表进行适量修改,其效度不受影响;通过使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录入132份问卷的数据,使用了频率分析,交叉列联表分析分析,得出数据表现的一些分布情况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结构和方法
  • 1.2.1 研究结构
  • 1.2.2 研究方法
  • 1.3 社会资本理论概述
  • 1.3.1 理论渊源
  • 1.3.2 研究领域
  • 1.3.3 在社会学研究中的主流观点
  • 1.4 社会资本与就业关系的研究
  • 1.4.1 国外研究
  • 1.4.2 国内研究
  • 2. 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
  • 2.1 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一般关系
  • 2.1.1 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体现
  • 2.1.2 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发生作用的条件
  • 2.2 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
  • 2.2.1 社会资本主体的界定
  • 2.2.2 社会资本的形成
  • 2.2.3 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的界定
  • 2.2.4 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的功能
  • 2.3 社会资本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作用机制
  • 2.3.1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
  • 2.3.2 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
  • 2.3.3 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双重作用机制
  • 2.4 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的循环增值体系
  • 2.4.1 核心原则
  • 2.4.2 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循环增值体系
  • 3. 大学生就业与社会资本影响及利用状况
  • 3.1 不同经济体制下大学生就业与社会资本
  • 3.1.1 计划体制下大学生就业与社会资本
  • 3.1.2 双轨体制下大学生就业与社会资本
  • 3.1.3 市场体制下大学生就业与社会资本
  • 3.2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社会资本影响及利用
  • 3.2.1 与家庭背景相关的社会资本影响及利用情况
  • 3.2.2 与社会关系、社会环境相关的社会资本影响及利用情况
  • 3.2.3 大学生社会资本增值情况
  • 3.3 利用社会资本促进就业的前景与问题
  • 3.3.1 利用社会资本促进就业的前景
  • 3.3.2 利用社会资本促进就业的问题
  • 4. 促进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积累与扩张对策
  • 4.1 信任体系建设的社会资本积累与扩张
  • 4.1.1 社会信任体系建设
  • 4.1.2 强化大学生就业相关者与就业大学生的互动信任
  • 4.2 互惠互利规范建设的社会资本积累与扩张
  • 4.2.1 建立大学生就业相关者与就业大学生的互惠互利关系
  • 4.2.2 以学生成长、实现就业为引导创新高等教育发展模式
  • 4.2.3 以社会所需、适用为目标创新大学生治学模式
  • 4.3 社会参与网络建设的社会资本积累与扩张
  • 4.3.1 建立、强化高校与利益相关者的密切关系
  • 4.3.2 建立、完善地方大学生就业中介组织和中介服务体系
  • 4.3.3 建立、完善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服务网络平台
  • 4.4 加强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的研究
  • 5. 后记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03)
    • [2].应用型大学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模式进行分类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13)
    • [3].探讨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J]. 青年与社会 2018(30)
    • [4].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促进作用[J]. 考试周刊 2016(94)
    • [5].大学生就业困难分析及对策研究[J]. 吉林教育 2017(33)
    • [6].大学生就业立法现状及对策[J]. 经贸实践 2015(07)
    • [7].国外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及启示[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8].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 中国科技信息 2009(20)
    • [9].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与对策[J]. 中国成人教育 2008(20)
    • [10].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8(08)
    • [11].大学生就业压力、心理弹性与辅导员支持的关系研究[J]. 智富时代 2014(12)
    • [12].浅议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大学生就业[J]. 考试周刊 2011(10)
    • [13].论如何更好的实现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个体价值[J]. 青春岁月 2011(08)
    • [14].试探基于大学生就业的校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高教论坛 2009(07)
    • [15].新常态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与任务[J]. 中外企业家 2019(01)
    • [16].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体系研究[J]. 才智 2015(27)
    • [17].浅谈高校毕业生诚信就业现状及对策[J]. 青春岁月 2012(23)
    • [18].浅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与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J]. 中国成人教育 2011(09)
    • [19].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和对策探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04)
    • [20].大学生就业难与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03)
    • [21].浅谈大学生的就业社会资本开发和利用[J]. 中外企业家 2009(16)
    • [22].企业社会责任与大学生就业相关性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08(10)
    • [23].基于价值观变迁的大学毕业生离职动因研究[J]. 价值工程 2019(01)
    • [24].新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20)
    • [25].浅谈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 文教资料 2010(03)
    • [26].浅析音乐专业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分类指导[J]. 长江丛刊 2018(03)
    • [27].浅谈大学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J]. 才智 2011(09)
    • [28].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J]. 科技信息 2011(23)
    • [29].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J]. 才智 2008(03)
    • [30].电子商务引领大学生网上创业[J]. 商场现代化 2008(17)

    标签:;  ;  ;  ;  ;  ;  

    社会资本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