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低屈服点钢筋的RC框架耗能能力研究

配置低屈服点钢筋的RC框架耗能能力研究

论文摘要

本课题通过三榀1/3比例的两层两跨混凝土现浇框架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其受力过程、破坏形态、破坏机制、变形恢复能力、恢复力模型、滞回特性、位移延性、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探讨了影响RC框架延性的主要因素,并将配置低屈服点钢筋的RC框架与普通RC框架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低屈服点钢筋对整榀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建立了配置低屈服点钢筋的RC框架的恢复力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配置低屈服点钢筋的RC框架承载力与普通的RC框架基本相同,但其位移延性和抗震性能均优于普通RC框架。运用ANSYS软件对三榀试验框架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从荷载一位移曲线分析来看,ANSYS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通过本试验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从三榀试验框架的滞回曲线来看,配置低屈服点钢筋的RC框架KJ-2耗能能力强于普通RC框架KJ-1;既配置低屈服点钢筋又配置高韧性混凝土的RC框架KJ-3的耗能能力最强。(2)三榀框架的位移延性系数均大于3.0,说明框架的延性性能良好。既配置低屈服点钢筋又配置高韧性混凝土的RC框架KJ-3的位移延性系数比普通RC框架KJ-1提高了31.7%;配置低屈服点钢筋的RC框架KJ-2的位移延性系数比KJ-1提高了15.7%;KJ-3的位移延性系数比KJ-2提高了13.8%。表明配置低屈服点钢筋的RC框架具有比普通RC框架更好的延性性能,同时配置高韧性混凝土会更能提高框架的延性。(3)在相同水平力的情况下,配置低屈服点钢筋的RC框架与普通RC框架相比,它具有延性性能好、变形能力大、刚度退化趋缓、耗能能力强的特性,显示了配置低屈服点钢筋、高韧性混凝土的RC框架具有更优异的抗震性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耗能减震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1.1 结构减震控制的研究现状
  • 1.2.1.2 常见耗能装置
  • 1.2.2 高韧性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1.2.3 不同屈服点高韧性钢筋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2 试件设计与试验方案
  • 2.1 试验目的
  • 2.2 试件的设计和制作
  • 2.2.1 试件的设计
  • 2.2.2 试件的制作
  • 2.3 材料的力学性能
  • 2.3.1 混凝土
  • 2.3.2 钢筋
  • 2.4 试验方法和试验内容
  • 2.4.1 试验方法
  • 2.4.2 试验内容
  • 2.5 加载方案
  • 2.5.1 加载装置
  • 2.5.2 加载制度
  • 2.6 框架屈服点的确定
  • 2.7 本章小结
  •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1 试验过程及破坏机制
  • 3.1.1 框架试验破坏形态分析
  • 3.1.2 破坏过程分析
  • 3.1.3 试件破坏机制分析
  • 3.2 滞回曲线分析
  • 3.3 骨架曲线分析
  • 3.4 荷载—应变关系与转角—应变关系
  • 3.5 结构耗能能力分析
  • 3.6 结构延性分析
  • 3.7 承载力退化
  • 3.8 刚度退化分析
  • 3.9 本章小结
  • 4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4.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4.1.1 模型和材料单元的选取
  • 4.1.2 材料的本构关系
  • 4.1.3 破坏准则
  • 4.2 有限元建模过程
  • 4.3 后处理及结果比较分析
  • 4.3.1 试件KJ-3应力云图
  • 4.4 结果比较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框架抗震性能分析
  • 5.1 影响延性的因素
  • 5.1.1 配置不同屈服点钢材
  • 5.1.2 混凝土的性质
  • 5.2 承载能力的比较分析
  • 5.3 变形能力分析
  • 5.4 框架恢复力模型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硫含量对极低屈服点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钢铁研究学报 2019(11)
    • [2].国产低屈服点钢材循环加载试验研究[J]. 工程力学 2018(08)
    • [3].抗震新材料——低屈服点钢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06)
    • [4].抗震用极低屈服点钢组织和性能研究[J]. 热加工工艺 2008(22)
    • [5].极低屈服点钢在密肋壁板结构中的减震控制研究[J]. 振动与冲击 2014(05)
    • [6].极低屈服点钢抗震耗能阻尼器焊接技术[J].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13(20)
    • [7].带低屈服点钢材“延性保险丝”的钢框架盖板连接节点设计方法研究[J]. 工程力学 2020(02)
    • [8].设置低屈服点钢材“结构保险丝”的延性钢框架连接节点受力性能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19(11)
    • [9].铌微合金化极低屈服点钢的组织与性能[J]. 钢铁 2019(01)
    • [10].低屈服点钢抗震耗能阻尼器焊接工艺分析[J]. 现代焊接 2013(10)
    • [11].低屈服点钢低周疲劳性能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19(01)
    • [12].低屈服点钢防屈曲支撑在桁架结构中的减震研究[J]. 甘肃科学学报 2015(05)
    • [13].多行开缝低屈服点耗能钢板有限元分析[J]. 建筑钢结构进展 2020(01)
    • [14].低屈服点钢剪切型阻尼器试验研究[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9)
    • [15].低屈服点钢阻尼器在高速铁路简支梁桥中的应用研究[J]. 铁道建筑 2013(06)
    • [16].极低屈服点钢低周疲劳特性[J]. 钢铁研究学报 2010(05)
    • [17].配置不同屈服点钢筋的RC十字型节点试验[J].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1(03)
    • [18].低屈服点钢RC框架抗震性能研究[J]. 建筑结构 2012(11)
    • [19].梁端填充低屈服点钢材的梁柱连接减震性能试验与损伤分析[J]. 建筑结构学报 2017(05)
    • [20].考虑焊接影响的低屈服点钢LY100超低周疲劳破坏机理研究[J]. 建筑钢结构进展 2018(04)
    • [21].循环荷载下低屈服点钢材LYP225的力学性能[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22].碳纤维布对低屈服点钢BLY160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J]. 热加工工艺 2018(04)
    • [23].建筑抗震用低屈服点钢LY225的开发[J]. 特殊钢 2017(02)
    • [24].浅谈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的结构性能[J]. 科技创业家 2013(20)
    • [25].低屈服点钢材与Q345B和Q460D钢材本构关系对比研究[J]. 工程力学 2017(02)
    • [26].基于多目标拓扑优化的复合低屈服点钢阻尼器减震性能分析[J]. 振动与冲击 2018(08)
    • [27].半刚性框架-密肋框格防屈曲低屈服点钢板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15(11)
    • [28].225MPa级抗震用低屈服点钢的开发[J]. 热加工工艺 2009(12)
    • [29].建筑抗震用低屈服点钢的生产与应用[J]. 建筑钢结构进展 2009(05)
    • [30].建筑抗震用低屈服点钢厚板的生产与应用[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9(06)

    标签:;  ;  ;  ;  

    配置低屈服点钢筋的RC框架耗能能力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