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索尔·贝娄是美国当代最富有盛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被认为是“融合了对人的理解和对当代文化的精妙分析”,于1976年获得了诺贝尔奖。贝娄集学者和作家于一身,他的作品对于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的关注是难能可贵的。本文着重关注了索尔贝娄最为成熟,最能体现创作思想的两部小说:《赫索格》和《洪堡的礼物》,并通过对小说人物命运,心理路线图的剖析,结合贝娄的个人经历小说创作的文化背景和犹太文化根源对贝娄小说和人物心理和命运影响的剖析,提出了索尔贝娄小说流浪,逃离和精神救赎机制三个主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对其作品的影响,分析提炼小说当中较为突出的流浪,逃离和精神救赎三大主题。结合论文主要分三个部分探讨了贝娄小说主人公精神危机,流浪逃离,和精神救赎的三大特点。通过索尔贝娄代表小说,《赫索格》和《洪堡的礼物》中主要人物赫索格,洪堡和西特林命运和心理路程的分析,面对精神危机的挣扎,精神世界的异化,人际关系的疏离,生活的无意义,现实与理想的冲突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索尔贝娄小说中精神救赎机制的构成即,通过精神和形体的流浪逃离,受难过程最终得到救赎的观点。基于对贝娄小说精神救赎机制的提炼,本文旨在解读贝娄小说中反映出的对于现代社会人的精神世界的关怀。贝娄小说中人物大多彷徨和挣扎,实际上是当代物质对人性摧残的结果,对于精神救赎机制的提炼也可以找到精神危机的解决方式,实现回归。不同于活着精神已死的悲观论调,精神救赎机制分析的视角研究体现出贝娄小说探索追寻和坚持的积极意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厘清源流 格物致知——读乔国强的《贝娄学术史研究》[J]. 外文研究 2020(01)
- [2].从《更多的人死于心碎》看贝娄小说中犹太性与美国文化的碰撞[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1)
- [3].浅析贝娄小说中的“寻找”主题[J]. 文教资料 2013(31)
- [4].索尔贝娄小说的人文关怀[J]. 高考 2017(12)
- [5].贝娄小说的标题艺术[J].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7(01)
- [6].新世纪美国贝娄研究概述[J]. 当代外国文学 2012(03)
- [7].从《更多的人死于心碎》看贝娄型知识分子[J]. 新余高专学报 2009(06)
- [8].贝娄作品对城市文化的批判[J]. 外国语文研究 2016(01)
- [9].论贝娄小说的犹太性与世界性[J]. 文艺争鸣 2015(06)
- [10].问题意识与文化自觉[J]. 中国图书评论 2017(06)
- [11].贝娄:一位伟大的跨世纪作家[J]. 外国文学 2015(06)
- [12].论贝娄小说主题的荒诞——以《院长的十二月》为例[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1)
- [13].浅议贝娄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犹太原型[J]. 名作欣赏 2013(27)
- [14].贝娄小说《院长的十二月》的荒诞主题[J].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01)
- [15].解读贝娄长篇小说中的追寻主题[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36)
- [16].从《更多的人死于心碎》看贝娄对泛性论的批判[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 [17].贝娄笔下的美国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研究[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05)
- [18].贝娄的女性主义倾向[J]. 成才之路 2009(15)
- [19].透过《今天过得怎么样》看贝娄的女性观[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 [20].从《洪堡的礼物》看贝娄的知识分子情怀[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2)
- [21].负罪、受难、死亡与救赎——论贝娄小说中犹太知识分子精神救赎的必要性[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0(02)
- [22].从“边界意识”到“共同体意识”——论贝娄作品的伦理指向性[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 [23].新中国60年索尔·贝娄小说之考察与分析[J]. 当代外国文学 2013(02)
- [24].从解构视角看贝娄作品中的建构哲学[J]. 译林(学术版) 2012(01)
- [25].日本索尔·贝娄研究综述[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2(05)
- [26].贝娄作品的女性主义批判[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8)
- [27].从《赫索格》中的女性形象看贝娄的性别观[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2)
- [28].贝娄先生的星球[J]. 意林文汇 2014(03)
- [29].贝娄小说的哲学性与当代意义浅析[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07)
- [30].生存技术与技术化生存——从贝娄小说《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谈起[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