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沟通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实践体会

护患沟通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实践体会

江油市人民医院621700

摘要:目的:对护患沟通在儿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间收治的儿科门诊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强化护患沟通,对比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及护理纠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强化护患沟通,有利于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门诊护理;儿科;护患沟通

儿科门诊所面对的患者是小儿,其治疗与护理依从性配合度均低,再加上很多患儿家长缺乏相关医学知识,因对自己孩子宠爱使得其很容易由于担心自己孩子受苦而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这使得儿科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过程中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且儿科护理纠纷发生率较高,强化护患沟通就显得非常必要[1]。鉴于此,本文就主要对护患沟通在儿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予以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间收治的儿科门诊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男女各为31例、19例,年龄3~12岁,平均(6.30.6)岁;观察组男女各为30例、20例,年龄4~11岁,平均(3.50.5)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护患沟通,具体为:(1)强化患儿家属的安全教育与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完善的病情识别服务,针对患儿病情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沟通方案,对患儿的身高、体重、生命体征、营养风险、疼痛指数等进行评估,从而对患儿的身体康复需求、是否存在心理需求、疾病严重程度等进行判断,并为患儿家属详细讲解患儿当前实际情况,从而让患儿家属对患儿病情、当前实际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相关工作;(2)把握好沟通时机,到门诊就诊的患者大多为初次来院就诊患者,对于医院的就诊流程、环境等各方面都不熟悉,再加上门诊就诊过程中挂号、缴费、化验、检查、治疗等各个步骤复杂,导致一些患儿家属比较盲目,那么此时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儿家属沟通,耐心回答患儿家属的提问,并积极主动发现就诊患儿及其家属所面临的困难,引导其及时到达就诊区域[2];(3)注意沟通技巧,儿科就诊的患儿大多年龄比较小,自制力与认知能力都比较差,再加上对医院、打针的恐惧,导致其就诊时配合度非常低,患儿家长本就因为小孩生病感到焦虑,一旦小儿发生哭闹,家属就很容易因为心疼患儿不配合护理工作,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注意沟通技巧,除了保持亲切、温和的语言之外,还可以采用触觉、声音、面部表情、身体运动等一些非语言沟通方式,通过倾听患儿害怕的点、手势触摸、仪表姿态等开展沟通交流,更好的安抚患儿及家属[3];(4)尽可能的提升操作技能,儿科患者的血管较细再加上患儿本身不配合,导致一些检查、输液、治疗无法顺利开展,即便是简单的静脉穿刺,也有可能一次穿刺不成功,这时很容易引发护患纠纷,那么护理人员就应该不断提升自身操作技能,尽可能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以便于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及护理纠纷发生率。其中护理满意度以我院自制调查量表实施评价,分为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几项。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1.0处理本文相关数据,计数、计量资料分别实施卡方、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对照组有4例发生护患纠纷,占比8.00%,观察组有0例,占比0.00%。

3讨论

护患关系就指的是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的联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患儿及其家属建立起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从而更好的配合护理人员的各项工作的开展。

门诊是医院一个非常中的服务窗口,尤其是对于儿科门诊患者来说,其具有流动性强、人流量大等特点,再加上服务对象是患儿,疾病对象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使得儿科门诊是医疗纠纷事件及投诉事件的高发场所,那么在开展护理工作的工程中,通过强化各方面的工作促进护患关系的提升非常必要[4]。在本文开展护理工作中,将所选患者划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是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另外一组是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强化护患沟通,结果显示接受护患沟通的患儿家属满意度更高、护患纠纷发生率更低,这主要是因为在护患沟通模式当中,整个护理工作是从患儿实际情况出发,想患儿家属所想,急家属所急,有任何情况都及时与患儿家属沟通,以便于其对患儿病情有一个动态的掌握,且在开展任何治疗与护理操作之前,都给患儿家属讲明白了机制与目的,从而有利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5]。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结果可知,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强化护患沟通,有利于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冬梅.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5):160-161.

[2]崔文灿.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7(34):24-25.

[3]王辉芝.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1):152-153.

[4]庄丽玉.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J].医学信息,2016,29(13):181-182.

[5]魏静.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4):267-268.

标签:;  ;  ;  

护患沟通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实践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