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

论文摘要

农村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持续、健康发展不仅对我国整体经济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而且成了我国能否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关键点。但是怎样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不同的学者依据不同的假设前提,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尽管这些解释千差万别,其中有一点就是大家越来越将目光聚集到了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上。这样一来,探寻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就成为建立高效的农村金融体系必要了。 本文在全面梳理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马克思经济理论、现代金融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和其他经济学理论为分析框架,采用规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论证了农村金融深化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方向,提出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立应包括民间金融在内,以便提高金融机构(包括民间金融机构和正规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使得原本就很稀缺的农村金融资源处在合理的配置状态。 本文首先在修正了利用生产函数测度各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通式的基础上,运用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经济的有关数据,得出了资本在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中占有最重要位置的结论。根据这一结论文章接着分析了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及其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从金融发展规模和结构两个视角全面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与结构、水平与效率,并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论述了我国民间金融存在和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意义。另外,文章还从实证的角度验证了农村居民储蓄、农业投资以及利率的变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鉴于我国农业的弱质性,本文认为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信贷的支持,但是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以前短缺经济时代的商品供给状况,并使得“一大二公”体制所压抑的生产力得以释放,单纯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资金支持的效果低于农村改革初期。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农业信贷或农业投资应投向能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领域;另外,在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过程中,应弱化政府对金融系统的控制力,引入市场机制,让市场机制在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文章的主要观点有:1.资金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增加农业投资不仅有利于加大资金在生产领域的密集度,还有利于新技术向农业生产的转移。资金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投资数量和投资效率体现出来的,二者在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同:在1979~1990年间,投资数量增加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高于投资效率,从1991年至今,投资效率对农村经济增长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选题的意义
  • 1.3 本文研究的基本方法
  • 1.4 基本思路和框架结构
  • 1.4.1 本文的基本思路
  • 1.4.2 本文的框架结构
  •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综述
  • 2.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发展
  • 2.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
  • 2.3 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
  • 2.4 实现经济增长的途径:金融深化还是金融约束
  • 2.5 促进经济增长的金融体系:以银行为基础还是以金融市场为基础
  • 2.6 金融发展的途径:金融体系还是金融制度
  • 2.7 结语
  • 3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 3.1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文献回顾
  • 3.2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与波动
  • 3.2.1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历史轨迹
  • 3.2.2 农业经济增长率与第二、三产业经济增长率的比较
  • 3.3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分析
  • 3.3.1 引言
  • 3.3.2 测算方法和模型
  • 3.3.3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因素贡献率测算
  • 3.4 结论
  • 4 农村金融深化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分析
  • 4.1 金融深化促进经济增长传导机制的一般理论分析
  • 4.1.1 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促进经济增长传导机制的理论
  • 4.1.2 卡普和马西森的金融深化促进经济增长传导机制的理论
  • 4.1.3 加尔比斯的金融深化促进经济增长传导机制的理论
  • 4.1.4 帕加诺的金融深化促进经济增长传导机制的理论
  • 4.2 影响金融深化促进经济增长传导机制的约束条件
  • 4.2.1 金融深化能否使真实利率达到均衡利率水平
  • 4.2.2 真实利率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 4.3 金融深化促进经济增长传导机制
  • 4.3.1 金融中介促进经济增长传导机制
  • 4.3.2 金融市场促进经济增长传导机制
  • 5 农村金融深化与我国农村经济增长
  • 5.1 引言
  • 5.2 理论分析框架
  • 5.2.1 金融压抑理论分析及其后果
  • 5.2.2 金融深化与农村经济增长理论分析
  • 5.3 实证分析
  • 5.3.1 模型、变量与数据
  • 5.3.2 回归结果
  • 5.3.3 结果分析
  • 5.4 结论
  • 6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与结构、水平与效率分析
  • 6.1 引言与文献回顾
  • 6.2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分析
  • 6.2.1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金融规模理论值
  • 6.2.2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实际规模测度
  • 6.2.3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提升空间
  • 6.3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结构分析
  • 6.3.1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结构变迁
  • 6.3.2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结构现状
  • 6.3.3 小结
  • 6.4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问题
  • 6.4.1 引言
  • 6.4.2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现状
  • 6.5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效率问题
  • 6.5.1 理论分析
  • 6.5.2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效率现状
  • 6.5.3 提升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效率途径:市场细分与贷款模式改善
  • 6.6 评价性结论
  • 7 我国农业投资与农村经济增长
  • 7.1 农业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 7.2 实证分析
  • 7.2.1 数据说明与分析方法
  • 7.2.2 分析结果
  • 7.3 结论与政策建议
  • 8 农村储蓄与农村经济增长
  • 8.1 储蓄与农村经济增长理论分析框架
  • 8.2 农村储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8.2.1 描述性分析
  • 8.2.2 相关性分析
  • 8.2.3 回归分析
  • 8.3 我国农村资金通过储蓄行为外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 8.3.1 我国农村资金通过储蓄行为外流的总体状况
  • 8.3.2 农村资金通过储蓄行为外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 8.4 结论及政策建议
  • 9 利率调整与我国农村经济增长
  • 9.1 利率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回顾
  • 9.2 利率产生的原因与决定因素
  • 9.2.1 利率产生的原因
  • 9.2.2 利率的决定
  • 9.3 利率调整的理论依据
  • 9.3.1 利率的作用与利率政策
  • 9.3.2 利率变动的影响因素
  • 9.4 利率调整对我国农村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 9.4.1 利率与农村投资总量的关系
  • 9.4.2 利率与农村投资效率的关系
  • 9.4.3 利率与农村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
  • 9.5 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 10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 10.1 民间金融的内涵界定
  • 10.2 民间金融的生成制度机理分析
  • 10.3 民间金融制度安排的绩效分析
  • 10.3.1 民间金融与金融脆弱性
  • 10.3.2 民间金融与金融体系效率
  • 10.3.3 民间金融与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
  • 10.3.4 民间金融与金融制度创新
  • 10.4 民间金融的制度变迁路径依赖及对民间金融制度安排认识的几个误区
  • 10.4.1 制度变迁路径依赖
  • 10.4.2 民间金融制度安排认识的几个误区的解读
  • 10.5 我国民间金融数量估算
  • 10.5.1 规模估算及简要分析
  • 10.6 扶持和规范民间金融发展:政府的制度选择
  • 10.7 建议
  • 11 结束语
  • 11.1 全文的主要结论
  • 11.2 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 中文参考文献:
  • 外文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与获奖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