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性特低渗透砂岩油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研究

裂缝性特低渗透砂岩油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研究

论文题目: 裂缝性特低渗透砂岩油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油气井工程

作者: 高波

导师: 康毅力

关键词: 低渗透,裂缝,砂岩油层,储层损害,储层保护,屏蔽暂堵,钻井完井液

文献来源: 西南石油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特低渗透油藏在我国油气储量构成中占有相当比重,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特低渗透砂岩油层普遍具有低孔特低渗、裂缝发育、非均质性较强的特征,钻井完井过程中极易受到损害,影响了对油层的及时发现和准确评价。储层保护研究在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以中石化华东分公司项目“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地区储层保护工艺技术研究”为项目支撑,以松辽盆地南部腰英台地区青二段、青一段和泉四段油层为具体的研究对象。研究区特低渗砂岩油层具有一定的自然产能,但钻井完井过程中的损害使油井初始产量极低或无。 采用SEM、XRD、压汞分析等手段,开展了裂缝性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地质特征和潜在损害因素分析。研究区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0.73%,平均渗透率为8.55×10~3μm~2,属于低孔特低渗透储层。根据压汞资料统计,储层喉道半径在0.01~0.54μm之间,属于微细喉道。岩心观察表明裂缝密度平均值为0.25条/米;实验模拟原地应力条件下裂缝的平均宽度为19.94~23.26μm。粘土矿物层间差异明显,青二段以绿泥石和伊利石占优,青一段以伊利石为主,泉四段以伊利石占绝对优势,次为伊/蒙间层矿物。潜在损害因素主要有敏感性矿物、裂缝等。 敏感性实验评价揭示出研究区储层速敏、水敏、盐敏、酸敏和碱敏为弱—中等,基块的应力敏感性较弱,裂缝的应力敏感性较强。室内静态和动态损害评价指出,处理剂和钻井完井液体系对储层损害较严重。综合分析得出,固相和液相侵入造成的固相颗粒沉积、应力敏感、微粒运移等是主要损害机理。 本文编制出屏蔽暂堵材料优选软件,拟合不同加量比例暂堵材料的粒度分布,优选暂堵配方。开展屏蔽暂堵室内实验,确定了适合裂缝性特低渗透砂岩油层的屏蔽暂堵钻井完井液,提出有针对性的储层保护技术方案,并驻井参加了3口井的现场试验。现场试验表明,实施储层保护技术不仅达到了及时发现和准确评价油层的目的,而且还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油井产能的提高。

论文目录:

1 引言

1.1 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区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4 技术路线及工作量

1.5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2 裂缝性特低渗砂岩油藏地质特征

2.1 油藏地质概况

2.2 低渗砂岩储层物性与孔隙结构

2.2.1 储层物性

2.2.2 储层孔隙类型

2.2.3 储层孔隙结构

2.3 天然裂缝及裂缝参数分析

2.3.1 天然裂缝存在的客观性

2.3.2 裂缝参数分析

2.4 粘土矿物

3 裂缝性特低渗砂岩油层敏感性评价

3.1 速敏性评价

3.1.1 地层水速敏评价

3.1.2 束缚水饱和度下煤油速敏评价

3.2 水敏性及盐敏性评价

3.2.1 水敏性评价

3.2.2 盐敏性评价

3.3 碱敏性及酸敏性评价

3.3.1 碱敏性评价

3.3.2 酸敏性评价

3.4 应力敏感性评价

3.4.1 基块的应力敏感性实验

3.4.2 裂缝的应力敏感性实验

4 裂缝性特低渗砂岩油层损害机理

4.1 潜在损害因素

4.1.1 敏感性矿物

4.1.2 裂缝引发的潜在损害

4.1.3 其它损害因素分析

4.2 敏感性损害机理

4.2.1 速敏损害机理

4.2.2 水敏及盐敏损害机理

4.2.3 碱敏及酸敏损害机理

4.2.4 应力敏感损害机理

4.3 钻井完井过程中的损害

4.3.1 处理剂损害评价

4.3.2 钻井完井过程中油层损害机理

4.3.3 裂缝性特低渗砂岩油层保护对策

5 屏蔽暂堵材料优选软件设计及应用

5.1 屏蔽暂堵技术原理及必要性

5.1.1 屏蔽暂堵技术原理

5.1.2 采用屏蔽暂堵技术的必要性

5.2 屏蔽暂堵材料优选软件

5.2.1 软件设计及编制

5.2.2 屏蔽暂堵技术设计依据

5.2.3 应用软件优选暂堵材料

5.3 屏蔽暂堵钻井完井液实验

5.3.1 原浆粒度与暂堵效果实验分析

5.3.2 推荐配方的暂堵实验评价

5.3.3 屏蔽暂堵钻井完井液配方

6 保护低渗砂岩油层射孔液技术

6.1 射孔液体系选择

6.2 暂堵型甲酸钠射孔液体系评价

6.3 推荐射孔液配方及使用要点

7 屏蔽暂堵技术现场应用及评价

7.1 屏蔽暂堵技术试验目的

7.2 屏蔽暂堵技术现场实施细则

7.3 屏蔽暂堵技术现场试验描述

7.4 屏蔽暂堵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7.4.1 对钻井液性能的影响

7.4.2 有利于提高井眼质量和井壁稳定性

7.4.3 有利于提高目的层段平均机械钻速

7.4.4 表皮系数明显降低

7.4.5 油井产能明显改善

8 结论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版

附:硕士研究生期间参加科研项目及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2006-01-11

参考文献

  • [1].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流线型数值模拟研究[D]. 陈晨.西南石油大学2014
  • [2].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D]. 罗银富.西南石油学院2005
  • [3].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分段压裂优化研究[D]. 刘哲.东北石油大学2018
  • [4].大庆外围低渗透油藏缝网压裂技术研究与在茂13区块的应用[D]. 于晓雪.东北石油大学2018
  • [5].史南油田低渗透油藏活性水降压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D]. 李向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
  • [6].顺北区块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研究[D]. 吕忠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 [7].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 孙健.西安石油大学2016
  • [8].低渗透油藏渗流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 刘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 [9].致密砂岩气藏压裂缝耦合损害机理研究[D]. 曾辉.西南石油大学2017
  • [10].微裂缝发育的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与应用[D]. 马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

相关论文

  • [1].川中磨溪气田致密碳酸盐岩储层损害机理研究[D]. 刘静.西南石油大学2006
  • [2].川东北裂缝漏失性碳酸盐岩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研究[D]. 刘大伟.西南石油大学2006
  • [3].吉林油田英台地区油气层保护技术研究[D]. 吴晓红.大庆石油学院2007
  • [4].致密砂岩气层水相圈闭损害机理及应用研究[D]. 游利军.西南石油学院2004
  • [5].吉林油田储层损害机理研究[D]. 杨立国.大庆石油学院2005
  • [6].川中地区致密砂岩气藏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研究[D]. 杨建.西南石油学院2005
  • [7].涠洲地区低渗透储层损害机理与保护措施研究[D]. 赵峰.西南石油学院2005
  • [8].裂缝性砂岩油层应力敏感性及裂缝宽度研究[D]. 兰林.西南石油学院2005
  • [9].低渗透油层伤害与防治[D]. 高云文.长安大学2006
  • [10].开发层损害机理与评价研究[D]. 李茂成.大庆石油学院2003

标签:;  ;  ;  ;  ;  ;  ;  

裂缝性特低渗透砂岩油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