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负极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

LiB负极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

论文摘要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电压,能量密度大,重量轻,体积小,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环境效益好等优点。负极材料是决定锂离子可逆容量与循环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对LiB化合物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进行了探索研究。考察了LiB化合物在室温非水电解质的充放电性能,用交流阻抗测试方法对LiB化合物电化学性能的机制进行了分析。用XRD衍射实验研究了脱嵌锂对LiB化合物结构的影响,并用SEM实验观察了LiB化合物在充放电过程的微观形貌的变化。 放电实验结果表明,LiB化合物的放电有三个电位平台0.46V,0.69V,0.80V(vs.Li+/Li),放电总容量达660mAh/g:而只有对应于0.46V和0.69V电位平台锂可以进行脱嵌,容量为274mAh/g。LiB化合物在0~0.75V范围具有很好的充放电可逆性。对应于0.80V放电平台的锂脱出后,不可嵌入。通过放电容量的计算得出LiB化合物的原子比为Li7.08B6,与Li7B6配比最为接近。 LiB化合物在0~0.75V范围,随脱锂量的增加,晶格参数发生阶跃式变化;化合物嵌锂后,晶格参数可恢复。在此范围内,对LiB化合物的可逆性,LiB化合物电极表面形成的钝化SEI膜起了良好的作用。而对应于0.80V放电平台,没有SEI膜的作用。实验表明,LiB化合物可循环部分的充放电机制为锂嵌入脱出机制。 本文还考察了原料中的B4C代替B形成的化合物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锂离子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 1.2.1 锂离子电池简介
  • 1.2.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1.3 LIB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 1.3.1 LiB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 1.3.2 Li-B合金反应机理与制备
  • 1.3.3 LiB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能
  • 1.4 LiB化合物作为锂离子负极材料的可能性
  • 1.5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 第二章 实验方法研究
  • 2.1 电极材料的制备研究
  • 2.2 电池组装和电极制作研究
  • 2.3 单相LiB化合物制备
  • 2.4 XRD衍射实验样品制作研究
  • 2.5 SEM实验样品制作研究
  • 2.6 实验用料
  • 2.7 小结
  • 第三章 LiB化合物放充电性能研究
  • 3.1 LiB化合物的放电性能
  • 3.1.1 锂硼合金放电曲线
  • 3.1.2 LiB化合物容量计算
  • 3.2 LiB化合物充电性能
  • 3.3 LiB化合物循环性能
  • 3.4 LiB化合物大电流密度充放电实验
  • 3.5 小结
  • 第四章 LiB化合物电化学机制研究
  • 4.1 交流阻抗实验曲线与模拟电路
  • 4.1.1 电位低于0.44V平台区(0.28V,0.34V,0.40V)
  • 4.1.2 0.44~0.66V电位区(0.49V,0.66V)
  • 4.1.3 0.66~0.80V电位区(0.75V,0.8V)
  • 4.1.4 电位高于0.80V区(0.95V)
  • 4.2 交流阻抗分析与讨论
  • 4.3 小结
  • 第五章 LiB化合物脱嵌锂机制研究
  • 5.1 LiB化合物结构研究
  • 5.1.1 LiB化合物脱锂结构变化
  • 5.1.2 Li-B合金中纯锂对LiB化合物结构影响
  • 5.2 LiB化合物放电脱锂结构微观形貌
  • 5.3 LiB化合物充电微观结构研究
  • 5.4 LiB化合物脱嵌锂中锂位置定性模型
  • 5.4.1 锂硼化合物锂位置模型假设
  • 5.4.2 模型假设对实验结果的解释
  • 5.5 小结
  • 第六章 含碳锂硼化合物电化学性能研究
  • 6.1 实验过程
  • 4C合金物相分析'>6.2 Li-B4C合金物相分析
  • 4C的放充电性能'>6.3 LI-40wt%B4C的放充电性能
  • 6.4 小结
  • 第七章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结构设计与研究进展[J]. 应用化工 2020(01)
    • [2].从董明珠入股银隆谈起:负极材料行业马太效应凸显硅碳负极冲击石墨主流地位[J]. 功能材料信息 2019(03)
    • [3].锂离子电池用石墨类负极材料结构调控与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20(15)
    • [4].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 炭素技术 2020(03)
    • [5].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表面和界面调控的研究进展[J].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0(04)
    • [6].混合动力车用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开发与性能研究[J]. 铸造技术 2017(08)
    • [7].离子电池中磷基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 功能材料信息 2017(02)
    • [8].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发展趋势[J]. 化工管理 2015(02)
    • [9].2019年国内负极材料投建、投产热情不减[J]. 中国粉体工业 2019(06)
    • [10].负极材料产销量全球第一,贝特瑞正式挂牌精选层[J]. 中国粉体工业 2020(04)
    • [11].炭负极材料前驱体对锂离子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J]. 炭素 2019(04)
    • [12].基于聚丙烯酰胺制备的硅碳负极材料及性能[J]. 电源技术 2020(08)
    • [13].硅碳负极材料的合成研究[J]. 山东化工 2019(21)
    • [14].锑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14)
    • [15].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 广东电力 2017(08)
    • [16].通信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 铸造技术 2017(10)
    • [17].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16(01)
    • [18].碳基负极材料储钠反应的研究进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6(03)
    • [19].硅负极材料的储锂机理与电化学改性进展[J]. 功能材料 2016(08)
    • [20].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在18650型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J]. 电源技术 2014(01)
    • [21].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粘结剂的研究进展[J]. 电池 2014(04)
    • [22].锂离子二次电池非碳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2009(03)
    • [23].锂离子电池锑基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29)
    • [24].大面积磷掺杂碳纳米片: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J]. 中国粉体工业 2016(05)
    • [25].锰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储锂性能研究[J]. 池州学院学报 2019(06)
    • [26].分析硅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及锂离子电池的工艺设计[J]. 电子测试 2020(18)
    • [27].钠离子电池合金类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 中国材料进展 2017(10)
    • [28].新能源汽车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 铸造技术 2018(11)
    • [29].专利名称:一种掺钼复合钛酸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J]. 中国钼业 2016(06)
    • [30].钠离子电池碳基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17(21)

    标签:;  ;  ;  

    LiB负极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