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疾病干预的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疾病干预的相关性研究

贵阳中医二附院心血管内科

【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路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到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按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路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结果:出院后两组健康知识及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科学的管理,既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度和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护理;老年慢性疾病;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常是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导致气流受限为特征的一类疾病。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可有部分可逆性。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性反应有关[1]。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气喘等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以上,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行性发展,并与肺脏有害颗粒和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本病多属于中医学“喘证”、“咳嗽”、“肺胀”、“支饮”等范畴[2]。选取2013年12月到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中西医护理模式,进行疗效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2月到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39例,女11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8.7岁;对照组男38例,女12例;年龄63~84岁,平均年龄69.3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按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路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对每例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分为掌握、基本掌握、未掌握。出院前采用医院通用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问卷均于当场有效收回。

1.3统计学处理所收集到的数据采用软件SPSS19.0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护理方法

2.1注重情志调养,戒焦戒躁,避免七情内伤,如创建温馨病区环境,鼓励患者适当宣泄等。

2.2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护理措施的配合,药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项等。

2.3责任护士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正确氧疗、肺腧穴贴敷、艾条灸足三里,指导和协助家属进行正确胸部叩击助排痰。①肺腧穴贴敷:采用自制中药麻杏石甘散合银翘散粉肺俞穴贴敷,使用时用蜂蜜和醋调匀为糊状,贴敷时,取药糊3~5g/帖,涂于医用自粘敷料中间(敷料为江西安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规格:6cm×7cm),再粘贴于两侧肺俞穴位上,每次4~6h取下,每日1次,连续6d为1个疗程。②灸足三里:采用艾条温和灸法,即将艾条燃着一端,靠近足三里熏灼(一般距离皮肤约3cm),如有温热舒适感觉,就固定不动,灸至皮肤稍有红晕为止。一般要灸15~20min,每天灸1次,14d为1疗程,出院后可连续灸治,指导足三里按摩方法。

2.4呼吸功能的锻炼①腹式呼吸锻炼:强调每分钟7~8次,每次10~20min,每日2次,逐渐增加次数和时间,务求成为自觉的呼吸习惯。②缩唇式呼吸:强调呼气时间至少是吸气时间的2倍,避免大口吸气或屏气。

2.5手指点穴呼吸养生操的训练将养生操操作要点自制成卡片发放给患者,由责任护士指导其完成。手指点穴呼吸养生操共8节,所点压穴位包括云门、中府、少商、合谷、大椎、定喘、鱼际等。

3结果

出院后两组健康知识及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4讨论

慢阻肺属于中医的“喘证”“肺胀”范畴。肺胀主要特征有咳嗽、胸中胀满、喘促、气短、胞睑水肿,甚则四肢水肿,唇舌青紫。具有咳、喘、痰、肿四大特点。是一种虚实夹杂病证,多因肺脾肾虚损、水停痰凝、气虚气满、痰瘀互结,以致气机升降失调而发。肺胀最早见于《内经》。《灵枢·经脉篇》有“肺太阴经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灵枢·胀论》云:“肺胀者虚满而喘咳”,《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云:“气喘而躁,属肺胀,咳而与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有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中医认为COPD的病因以久病肺虚为主,由于反复感邪,而使病情进行性加重且呈不可逆的进展。病位初在肺,继则影响脾[3]。肾,后期及心。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互为影响。本虚为气虚、气阴两虚,或发展为阳虚;标实以痰、饮、瘀为主。在本虚的基础上,痰浊与瘀血交阻,是其主要的病机特点。发病与五脏有关,其中与肺、脾、肾、心最为密切。病变首先在肺: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表、卫外[4]。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首先犯肺,《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篇》:“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日久累及脾肾;致肺脾同病:脾为肺母,肺病日久,子耗母气,则脾运失健,导致肺脾两虚,脾虚不能散精上归于肺,肺病不能输布水精,则聚为痰浊。或致肺肾同病:足少阴肾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助肺纳气,若肺病日久,累及于肾,精气耗散,肺不主气,肾不纳气,可致气喘日益加重,吸气不易,呼吸浅短难续,动则更甚。后期病及于心:肺与心脉相通,同居上焦,肺朝百脉,肺气辅助心脏运行血脉。久咳久喘,肺病日深,治节失司。心营不畅,而致喘悸不宁[5]。心气虚或心阳虚衰,心脉瘀阻,则肺病及心。因此,住院教育是患者及家属短期内系统学习、强化COPD中西医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时机。应用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科学的管理,既可提高工作效率、突出中医护理优势,又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文英,万锦芳,刘莉莉.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5,03:619-621.

[2]李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J].慢性病学杂志,2015,04:421-422.

[3]王晓静.中西医结合护理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0:188-189.

[4]陈文英,万锦芳,刘莉莉.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5,03:619-621.

[5]黄丽君,黄勍栋.延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5,03:233-235.

[6]李俊.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07:652-653.

标签:;  ;  ;  

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疾病干预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