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大型水生植被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太湖大型水生植被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论文摘要

大型水生植被是浅水湖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浅水湖泊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对其富营养化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在湖泊生态系统修复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室外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手段,通过对太湖水体和沉积物的理化性质,沉水和浮叶植被的种类组成、生物量、群落类型及其植物体内的N、P含量等指标的全面调查与分析,探讨了水生植被的生长和分布对太湖湖水的透明度、TN、TP、叶绿素含量和沉积物的TN、TP、有机质含量等因子的影响;重点研究了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malaianus)、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等三种沉水植物和莕菜(Nymphoidespeltatum)、四角菱(Trapa quadrispinosa)两种浮叶植物在太湖不同沉积物和上覆水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及其对太湖湖水的净化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太湖现存沉水和浮叶植被有9个主要群落类型,其中主要为沉水植物群落:①微齿眼子菜群落(Ass. Potamogeton maackianus)②马来眼子菜群落(Ass.Potamogeton malaianus)③伊乐藻群落(Ass. Elodea nuttalli)④穗花狐尾藻群落(Ass. Myriophyllum spicatum)⑤金鱼藻群落(Ass.Ceratophyllum demersum)⑥苦草群落(Ass. Vallisneria natans);浮叶植物群落有3个,它们是:①莕菜群落(Ass. Nymphoides peltatum)②金银莲花群落(Ass.Nymphoides indica)③野菱群落(Ass. Trapa maximowiczii)。 沉水和浮叶植物的生物量和分布范围在不同季节存在明显差异。5月份以沉水植物占绝对优势,采样点平均生物量前三位是:微齿眼子菜(514.56g·m-2)、伊乐藻(341.26g·m-2)和马来眼子菜(151.38g·m-2),按样方出现的频度排列为:马来眼子菜>伊乐藻>苦草>黑藻>微齿眼子菜>金鱼藻>狐尾藻>莕菜>菹草>野菱;9月份时浮叶植物较5月有较大增长,尤其以莕菜增加最快。采样点平均生物量前三位是:莕菜(670.62g·m-2)、马来眼子菜(658.02g·m-2)和微齿眼子菜(346.14g·m-2),按样方出现的频度排列为:马来眼子菜>苦草>黑藻>微齿眼子菜>金鱼藻>莕菜>金银莲花>狐尾藻>伊乐藻>野菱>菹草。 太湖主要沉水和浮叶植被的分布格局对太湖水体和沉积物中N、P等营养盐浓度有一定的影响,但其作用效果和影响强度随着水生植物种类和生长季节的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太湖水体、沉积物和水生植被特征
  • 1.1 太湖概况
  • 1.2 太湖水质特征
  • 1.2.1 太湖水环境的变化
  • 1.2.2 太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 1.2.3 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原因分析
  • 1.3 太湖沉积物特征
  • 1.3.1 太湖沉积物总氮、总磷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概述
  • 1.3.2 太湖沉积物的富营养化特征及其评价
  • 1.4 太湖水生植被特征
  • 1.4.1 太湖水生植被的演替
  • 1.4.2 环境因素对太湖水生植被演化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太湖水生植被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恢复
  • 2.1 太湖水生植被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 2.1.1 水生植被的初级生产功能
  • 2.1.2 水生植被的生态功能
  • 2.2 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水生植被的恢复
  • 2.2.1 太湖水生植被恢复的理论与实践
  • 2.2.2 太湖水生植被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
  • 2.2.3 太湖水生植被恢复的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太湖沉水和浮叶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 3.1 研究方法
  • 3.1.1 样点设置
  • 3.1.2 水生植物的采集与生物量测定
  • 3.1.3 水样的采集与测定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太湖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
  • 3.2.2 太湖沉水和浮叶植物的主要群落类型
  • 3.2.3 太湖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的生物量
  • 3.2.4 太湖沉水和浮叶植被的水环境效应
  • 3.3 太湖水生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 附表:太湖沉水和浮叶植物名录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太湖水生植被对湖水和沉积物营养盐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样点设置
  • 4.1.2 水样的采集与测定
  • 4.1.3 沉积物的采集与测定
  • 4.1.4 水生植物的调查与采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太湖沉水和浮叶植被分布特征
  • 4.2.2 太湖水体和沉积物N、P营养盐特征
  • 4.2.3 水生植物的分布对太湖水体N、P营养盐的影响
  • 4.2.4 水生植物的分布对太湖沉积物N、P及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 4.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太湖水生植物氮磷含量与湖水和沉积物营养盐的关系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水样、沉积物及水生植物的采集与测定
  • 5.1.2 水生植物全氮、全磷的测定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太湖水体和沉积物营养盐概况
  • 5.2.2 太湖沉水和浮叶植物N、P含量及其变化规律
  • 5.2.3 太湖沉水和浮叶植物N、P含量与水体N、P含量的相关分析
  • 5.2.4 太湖沉水和浮叶植物N、P含量与沉积物N、P含量的相关分析
  • 5.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太湖梅梁湾不同沉积物对三种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研究材料
  • 6.1.2 试验设计
  • 6.1.3 测定项目
  • 6.2 结果与讨论
  • 6.2.1 不同沉积物对3种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分枝数、株高、根长和根茎比等形态指标的影响
  • 6.2.2 不同沉积物对3种沉水植物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的影响
  • 6.2.3 沉积物的pH值、Eh值及剩余营养物的含量比较
  • 6.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太湖湖水和沉积物对四角菱生长的影响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研究材料
  • 7.1.2 试验设计
  • 7.1.3 测定项目
  • 7.1.4 分析方法
  • 7.2 结果与讨论
  • 7.2.1 不同沉积物对四角菱生长的影响
  • 7.2.1.1 不同沉积物对四角菱植株、果实生物量的影响
  • 7.2.1.2 不同沉积物对四角菱株高、叶长、叶宽等形态指标的影响
  • 7.2.1.3 不同沉积物对四角菱叶色、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7.2.1.4 试验结束时四角菱植物体及沉积物营养物的含量
  • 7.2.2 不同上覆水对四角菱生长的影响
  • 7.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大型水生植物对太湖富营养化湖水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
  • 8.1 材料与方法
  • 8.1.1 研究材料
  • 8.1.2 试验设计
  • 8.1.3 测定项目
  • 8.2 结果与分析
  • 8.2.1 水生植物对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
  • 8.2.2 水生植物对不同形态氮、磷的去除效果
  • 8.2.2.1 水生植物对硝态氮的去除效果
  • 8.2.2.2 水生植物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 8.2.2.3 水生植物对正磷酸盐的去除效果
  • 8.3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太湖水生植物的管理探讨
  • 9.1 东太湖水生植物的管理
  • 9.1.1 东太湖水生植物的生长控制
  • 9.1.2 外来入侵水生植物的管理
  • 9.2 西太湖受损生态系统水生植物的恢复与管理
  • 9.2.1 认识西太湖水域环境的复杂性和治理的艰巨性
  • 9.2.2 从多种示范区吸取成功经验,为大面积水生植被的恢复创造条件
  • 9.2.3 明确西太湖生态修复工程的长期性
  • 9.2.4 加强水生植被恢复后的保护,逐步建立西太湖湖泊的长效管理机制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安徽宿松华阳河湖群水生植被恢复试验研究[J]. 生物学杂志 2017(04)
    • [2].湖库水生植被光学遥感监测研究进展和展望[J].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9(05)
    • [3].一种基于高斯拟合的水生植被遥感分类阈值确定方法[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8(05)
    • [4].武汉东湖水生植被重建及水质改善试验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06)
    • [5].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主要草塘(水生植被)植被特征[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0(02)
    • [6].昆明城市河流——盘龙江水生植被跟踪调查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2)
    • [7].关于承德地区“水生植被构建”对北京生态园林的深远影响[J]. 中国林副特产 2014(01)
    • [8].武汉月湖水生植被重建的实践与启示[J]. 水生生物学报 2009(02)
    • [9].湖泊水位变动对水生植被的影响及调控[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7(11)
    • [10].冬季五种水生植被污水环境中环棱螺的生存状况研究(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08)
    • [11].基于Landsat8-OLI影像的近年太湖水生植被分布遥感监测[J]. 环境科技 2020(02)
    • [12].鄱阳湖水生植被30年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08)
    • [13].Sentinel-2数据的小型湖泊水生植被类群自动提取方法——以翠屏湖为例[J]. 遥感信息 2019(05)
    • [14].近百年来枝角类群落响应洱海营养水平、外来鱼类引入以及水生植被变化的特征[J]. 湖泊科学 2016(01)
    • [15].冬季5种水生植被污水环境中环棱螺的生存状况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9)
    • [16].基于Otsu算法的太湖蓝藻水华与水生植被遥感同步监测方法[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14)
    • [17].基于MODIS影像的洪泽湖水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环境科学 2019(10)
    • [18].大理双廊湖滨带水生植被现状[J]. 环境科学导刊 2018(06)
    • [19].水生植被恢复对城市景观水体磷浓度及沉积物磷形态的影响[J]. 湖泊科学 2015(02)
    • [20].疏浚及水生植被重建对太湖西五里湖沉积物有机质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09)
    • [21].基于NDVI指数的微山湖水生植被分级研究[J]. 黑龙江科学 2015(02)
    • [22].鄱阳湖越冬水鸟数量动态指示水生植被退化[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8(03)
    • [23].富营养化湖泊围隔中重建水生植被及其生态效应[J]. 湖泊科学 2014(03)
    • [24].固城湖水生植物的组成现状和动态变化研究初探[J].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3(02)
    • [25].浅水湖泊水生植被恢复判别模型研究与应用[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2(01)
    • [26].基于NDVI指数的骆马湖水生植被分级研究[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4(02)
    • [27].上海辰山植物园生态驳岸的水生植被构建与应用[J]. 园林 2017(10)
    • [28].基于决策树的水生植被遥感信息提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6)
    • [29].太湖水生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遥感学报 2018(02)
    • [30].阳澄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J]. 水资源保护 2017(02)

    标签:;  ;  ;  ;  ;  ;  ;  ;  

    太湖大型水生植被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