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化光纤陀螺捷联惯性测量装置的研究与设计

小型化光纤陀螺捷联惯性测量装置的研究与设计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由新型的光纤陀螺组成的小型化捷联惯性测量装置的研究与设计。该装置由三轴一体化光纤陀螺组合、三个石英挠性加速度计、DSP信号处理电路(包含V/F转换电路输出脉冲的计数器)、V/F转换电路、功放电路板、电源模块和机械结构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三轴一体化光纤陀螺组合的三个线圈与三个石英挠性加速度计安装在三维空间支架上,分别输出角速度和加速度信号,通过DSP完成姿态解算、导航解算和自动驾驶仪解算,然后DSP发出执行命令,通过功放电路板驱动执行部件来完成飞行控制。其中功放电路板由其它单位承担制作任务,并与本文研制的小型化捷联惯性测量装置联调后,一起交与总体实现导弹的制导系统。其中三轴一体化陀螺组合由三轴一体化集成光学表头和陀螺信号处理电路组成。光学表头部分将三个敏感线圈安装在三维空间支架上,它们共用一个光源。陀螺信号处理电路包括大功率SLD光源驱动电路和FPGA电路,最终输出与角速度成正比的数字信号。三个石英挠性加速度计输出经V/F转换电路后为脉冲信号,经过DSP信号处理电路上的计数器后变为数字信号,此数字信号可由DSP读取进行解算。DSP信号处理电路包括DSP数字信号处理器、FPGA、UART、ARINC429接口、并口组件、A/D、D/A转换和存储器。其中FPGA模块主要完成DSP外围芯片逻辑控制、三路V/F的计数器模块的实现、多普勒雷达信号的采频计数器的实现等功能。ARINC429接口主要实现与飞机的火控系统通讯。数字输出由RS422串口完成,可以根据系统要求配置不同的输出方式。模拟火控系统装订参数、陀螺及加速度计仿真信号、陀螺及组合内部的温度信号由多通道A/D进行采样。模块的软件部分是系统的核心部分,包括数据的采集、系统自检、零位温度补偿及串行通信等功能。软件用C语言编写,采用模块化设计,可读性好,可移植性强,便于维护。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本课题研制背景
  • 1.2.1 目的意义
  • 1.2.2 光纤陀螺的发展现状
  • 1.2.3 发展趋势
  • 1.3 技术指标要求
  • 1.3.1 对陀螺的要求
  • 1.3.2 对加速度计的要求
  • 1.3.3 对惯测组合的要求
  •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捷联惯性测量装置的组成及原理
  • 2.1 惯性导航的基本概念
  • 2.2 常用坐标系
  • 2.3 姿态矩阵
  • 2.4 捷联式惯性系统的导航算法
  • 2.4.1 四元数法及姿态计算
  • 2.4.2 速度计算
  • 2.4.3 导航计算
  • 2.5 组成及功能
  • 2.5.1 组成
  • 2.5.2 功能
  • 2.5.3 外形结构及安装坐标
  • 2.5.4 陀螺和加速度计仿真方案
  • 2.5.5 二次电源方案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三轴一体化光纤陀螺技术
  • 3.1 引言
  • 3.2 光纤陀螺基本原理
  • 3.2.1 萨格奈克效应
  • 3.2.2 单轴干涉型光纤陀螺工作原理
  • 3.2.3 三轴一体化光纤陀螺技术
  • 3.3 对外接口及性能
  • 3.3.1 对外接口
  • 3.3.2 三轴一体化光纤陀螺误差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加速度计的选用与 V/F 转换技术
  • 4.1 引言
  • 4.2 加速度计的选用
  • 4.2.1 加速度计的指标
  • 4.2.2 加速度计的工作原理
  • 4.3 V/F 转换电路
  • 4.3.1 V/F 转换电路基本原理分析
  • 4.3.2 V/F 转换电路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导航计算机板的设计
  • 5.1 引言
  • 5.2 DSP 简介
  • 5.3 DSP 外围电路设计
  • 5.3.1 电源电路设计
  • 5.3.2 复位电路设计
  • 5.3.3 时钟电路设计
  • 5.3.4 存储器的设计
  • 5.4 DSP 外围扩展电路设计
  • 5.4.1 多路模数转换的实现
  • 5.4.2 6 路 D/A 输出信号的设计
  • 5.4.3 ARINC429 串口通讯电路设计
  • 5.4.4 R5422 串口通讯的实现
  • 5.4.5 FPGA 的硬件电路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软件设计
  • 6.1 系统软件开发环境CCS 的介绍
  • 6.1.1 CCS 概述
  • 6.1.2 代码生成工具
  • 6.1.3 CCS 集成开发环境
  • 6.2 汇编语言和C 语言的混合编程
  • 6.2.1 混合编程的方式
  • 6.2.2 混合编程的接口规范
  • 6.3 系统程序设计
  • 6.3.1 系统程序流程简介
  • 6.2.3 TMS320VC33 中断的设计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系统测试
  • 7.1 前言
  • 7.2 数字输出的测试软件
  • 7.3 系统测试结果
  • 7.3.1 X 轴陀螺的测试数据
  • 7.3.2 Y 轴陀螺的测试数据
  • 7.3.3 Z 轴陀螺的测试数据
  • 7.3.4 测试结果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结论
  • 研究工作的目的意义
  • 主要研究成果
  • 对今后工作的设想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捷联制导武器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J]. 飞航导弹 2017(04)
    • [2].捷联导引头延时引起的隔离度问题研究(英文)[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09)
    • [3].基于角位置的弹载捷联稳定系统设计[J]. 四川兵工学报 2015(08)
    • [4].半捷联滚仰导引头视线角速度重构提取技术[J]. 制导与引信 2015(02)
    • [5].半捷联导引头光轴稳定性[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3(02)
    • [6].滚仰式捷联导引头跟踪原理与仿真[J]. 航空兵器 2010(05)
    • [7].捷联惯组火箭橇试验数据处理方案研究[J].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09(02)
    • [8].考虑视场角约束的捷联导引与控制一体化设计[J]. 宇航学报 2018(04)
    • [9].基于时序主成分分析的捷联惯组稳定性评估[J]. 现代防御技术 2016(06)
    • [10].相控阵导引头捷联去耦方法及性能分析[J].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15(03)
    • [11].旋转弹用半捷联惯性测量系统数据传输技术[J].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14(04)
    • [12].全捷联导引头解耦技术方法[J]. 战术导弹技术 2013(01)
    • [13].基于虚拟场景的捷联图像制导半实物仿真关键技术[J].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11(03)
    • [14].基于灰色模型的捷联惯组历次测试数据分析[J]. 航天控制 2008(02)
    • [15].半捷联模拟控制减旋电路设计[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06)
    • [16].正切细分在捷联寻北方位角解算中的应用[J]. 电光与控制 2012(05)
    • [17].捷联导引头去耦算法研究[J]. 航空兵器 2012(06)
    • [18].光学成像导引头半捷联稳定[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1(01)
    • [19].应对机动目标的全捷联导弹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J]. 宇航学报 2019(03)
    • [20].一种基于激光捷联惯组的定瞄一体化系统设计[J]. 导航与控制 2016(01)
    • [21].半捷联惯性测量系统多路采集数据对齐方法[J]. 传感技术学报 2015(09)
    • [22].全捷联导引头制导信息滤波算法及仿真[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5(05)
    • [23].全捷联小型弹药制导系统设计[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4(06)
    • [24].全捷联图像导引头制导的技术特点[J]. 光学精密工程 2014(10)
    • [25].红外成像导引头捷联稳定平台关键技术浅析[J]. 内江科技 2013(05)
    • [26].误差功率谱系数加权法在半捷联制导信息提取中的应用[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2(01)
    • [27].捷联惯测组合快速标定方法[J].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2011(06)
    • [28].基于倾斜补偿提高多位置捷联寻北精度的研究[J]. 系统仿真学报 2009(02)
    • [29].基于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捷联去耦算法[J]. 信号处理 2018(09)
    • [30].两轴捷联稳定跟踪平台关键技术[J]. 内燃机与配件 2018(22)

    标签:;  ;  ;  ;  

    小型化光纤陀螺捷联惯性测量装置的研究与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