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诉讼中的事实认定

论民事诉讼中的事实认定

论文摘要

事实认定是民事诉讼中的核心问题。然而很多人对作为核心概念的“事实”存在认识上的偏颇。事实具有主体性和客观性,然而其主体性一直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研究。我国司法实践中由于“事实”的定位不明,且人们偏重事实的客观性,甚至视其为客观存在,以致出现“事实探知绝对化”、“违反程序探求事实”等问题。事实认定是个法律问题,也是个现实问题,如果“事实”丧失了现实意义而成为一种遥不可及的目标指向时,往往会导致一些程序得不到保障。如果“事实”的目标带给法官一种“偏离程序不为过”的价值指引时,事实认定又失去了其法律意义。笔者认为首要问题是解决“事实”的定位。在客观性基础上,我们需要认清“事实”的主体性,并由此将“生活事实”和“法律事实”进行区分。“法律事实”与“法律程序”的关系就建立在上述区分上。保障诉讼程序是认定“法律事实”的前提。保障诉讼程序可以使事实认定获得“形式之真”,而“实体之真”亦不可放弃,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法官的司法技术。文章由引言、正文和结语构成。引言。我国司法实践中常因“事实”认识不清、定位不明而导致认定之稳定性、威严性丧失。文章依此为引,指出研究事实认定的重要意义。正文部分共有三章:第一章:“事实”的内涵及其哲学基础。研究“事实”的内涵在于揭示其客观性和主体性。“事实”应该是人们通过对事物或事件的某种情况的感触而做出的能够以陈述方式表达的判断。“事实”必然建立在客观基础之上,但应是主客观的统一体,其主体性不容忽视。笔者以“认识论”为其哲学基础,承认“事实”的主体性和认定的有限性,不影响“事实”的正确性;承认正当程序下的认定的“事实”符合认识中的“相对真理”,为“事实”重新定位作铺垫。第二章:法官认定事实之路:诉讼程序。“法律事实”不同于“生活事实”,不仅两者的主体和客体不同,而且“法律事实”是通过“法律程序”获得的。“法律事实”的认定主体是法官,认定的客体是证据,两者都具有特殊性。该认定活动的特殊性,使得诉讼程序所起的作用非同寻常。程序保障是审判中事实认定的前提。在诉讼程序中,法官认定事实的两项原则是证据裁判主义和自由心证,从客观方面和主体方面保障其认定事实的正确性。第三章:程序中法官的基本技能。本章关注于事实认定的主体性因素。保障程序可以使事实认定获得“形式之真”,“实体之真”的获得一定程度上依靠于法官的司法技能,如推理、解释等。在我国成文法传统下,司法三段论依然可以表述裁判的过程,但其局限也很明显。法官的司法技术可以对之进行弥补。法官的司法技能是事实认定“实体之真”的保障。结语。概括全文,点明文章的研究情况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事实”的内涵及其哲学基础
  • 第一节 “事实”的内涵
  • 第二节 事实认定的“认识论”基础
  • 第三节 事实认定的限度
  • 一、证据的限制
  • 二、当事人的证明行为
  • 第二章 法官认定事实之路:诉讼程序
  • 第一节 “法律事实”与“法律程序”的关系
  • 一、生活事实与法律事实
  • 二、法律事实与法律程序的关系
  • 第二节 诉讼程序中的事实认定原则
  • 一、证据裁判主义
  • 二、自由心证
  • 第三章 程序中法官的基本技能
  • 第一节 司法三段论运用和局限
  • 第二节 推理技术与转变
  • 第三节 法律解释技术
  • 一、制定法下的法律解释——“目光的交互流转”
  • 二、自由裁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虚假民事诉讼的识别与控制机制[J]. 人民司法 2019(20)
    • [2].虚假民事诉讼的成因及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 2019(36)
    • [3].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认定的困境与出路[J]. 区域治理 2019(46)
    • [4].民事诉讼生成权利规制探析——以“人脸识别第一案”为切入点[J]. 法学杂志 2020(03)
    • [5].仲裁送达对民事诉讼送达的借鉴作用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20(05)
    • [6].我国民事诉讼释明规范问题研究[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7].构建我国民事诉讼诉答规范的设想[J].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8].民事诉讼线上作证方式的完善[J]. 法制博览 2020(17)
    • [9].民事诉讼中远程庭审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22)
    • [10].民事诉讼中证据搜集的法律适用研究[J]. 法制博览 2018(35)
    • [11].民事诉讼执行难问题的理论与实务分析[J]. 法制博览 2018(36)
    • [12].从执行角度看民事诉讼调解及其完善策略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19(03)
    • [13].责令退赔后被害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问题研究[J]. 法制与经济 2019(04)
    • [14].论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的应用[J]. 河北农机 2019(09)
    • [15].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缺席规制研究[J]. 法制博览 2019(30)
    • [16].虚假民事诉讼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S2)
    • [17].判决既判力问题的反思——以国际民事诉讼为视角[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6(06)
    • [18].妨害民事诉讼强制措施之重构[J]. 法制与经济 2017(07)
    • [19].民事诉讼中对虚假诉讼的检察监督[J]. 中国检察官 2017(13)
    • [20].论我国民事诉讼协议管辖的发展与完善[J]. 法制博览 2017(24)
    • [21].论我国民事诉讼转型中的诚信原则[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2].论民事诉讼中虚假证据之理性规制[J]. 山东社会科学 2017(10)
    • [23].浅析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自认规则[J]. 商 2016(01)
    • [24].清代民事诉讼规则概述[J]. 商 2016(08)
    • [25].遏制民事诉讼中规避管辖问题的建议[J]. 商 2016(11)
    • [26].民事诉讼目的视阈下程序性制裁考察[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 [27].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与民事诉讼率——转型期中国民事诉讼率实证研究[J]. 学术论坛 2014(10)
    • [28].论我国反垄断民事诉讼社会组织的原告资格——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7条为视角[J]. 法制博览 2015(04)
    • [29].反垄断民事诉讼中间接购买者原告资格问题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 [30].论我国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主体[J]. 法制与经济 2015(03)

    标签:;  ;  ;  ;  ;  

    论民事诉讼中的事实认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