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制备与改性研究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制备与改性研究

论文摘要

橄榄石结构的LiFePO4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价格低廉、对环境友好、循环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等优点。但是LiFePO4极低的本征电子电导率和锂离子扩散系数严重影响其电化学性能,并阻碍了它的应用。本论文主要围绕提高LiFePO4的电子电导率和离子扩散系数从而提高其电化学性能的目的对其进行改性研究。 为在高温固相条件下合成纯相的LiFePO4材料,论文提出采用一种改进的高温固相反应来制备LiFePO4,并分析了该方法的反应历程。根据反应物的特性,首先确定了高温固相法制备LiFePO4的原料体系为LiOH·H2O、FeC2O4·2H2O和NH4H2PO4。对固定体系反应历程的研究发现:由于LiOH·H2O、FeC2O4·2H2O两种原料之间相互反应生成Fe(OH)2,导致混料阶段产生Fe3+杂质。为了避免杂质的产生,改变了传统的混料方式,提出改进的高温固相反应法。研究了高温固相反应温度对材料的粒度、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发现750℃条件下制备得到的LiFePO4材料电化学性能优于其它温度条件下制备的材料。 论文在研究碳源选择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的基础上,选用可与原料之一形成络合物的β-环糊精为碳源,在高温固相条件下制备了微细颗粒的LiFePO4/C材料。β-环糊精热解碳的包覆将LiFePO4的电导率提高了6个数量级。该LiFePO4/C材料在0.1C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57mAh/g,而纯相LiFePO4在0.1C下的放电比容量仅为85mAh/g左右。由于β-环糊精对材料的细化作用,该LiFePO4/C材料单颗粒粒度在200nm左右,细化颗粒使得锂离子在LiFePO4颗粒中的扩散距离减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锂离子的表观扩散系数。 论文提出了在LiFePO4中构建导电网络结构的思路并通过添加两种碳源制备LiFePO4/C得到了实现。以碳溶胶和麦芽糖(或β-环糊精)两种碳源制备了具有碳纳米网络结构的LiFePO4/C材料。由于两种碳的分布状态不同,它们在LiFePO4活性物质颗粒的内部和周围构成“碳网络”结构,给电子提供了良好的通路。因此,以两种碳源制备的LiFePO4/C材料表现出优良的电性能,0.1C下的放电比容量达到了162mAh/g,接近理论比容量。研究了两种碳源的比例改变对LiFePO4/C材料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锂离子电池概述
  •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史
  • 1.2.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概述
  • 1.3.1 钴系正极材料
  • 1.3.2 镍系正极材料
  • 1.3.3 锰系正极材料
  • 4'>1.3.4 橄榄石结构正极材料LiMPO4
  • 4的基本性能'>1.4 LiFePO4的基本性能
  • 4的结构特征'>1.4.1 LiFePO4的结构特征
  • 4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1.4.2 LiFePO4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
  • 4中锂离子的输运和扩散研究'>1.4.3 LiFePO4中锂离子的输运和扩散研究
  • 4的电化学性能'>1.4.4 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
  • 4的制备方法'>1.5 LiFePO4的制备方法
  • 1.5.1 高温固相法
  • 1.5.2 机械化学法(高能球磨法)
  • 1.5.3 微波法
  • 1.5.4 碳热还原法
  • 1.5.5 共沉淀法
  • 1.5.6 溶胶凝胶法
  • 1.5.7 物理和电化学方法
  • 4的主要缺点及改性方法'>1.6 LiFePO4的主要缺点及改性方法
  • 1.6.1 表面包覆改性
  • 1.6.2 掺杂改性研究
  • 1.6.3 细化颗粒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 1.7 应用与产业化进展
  • 1.8 选题背景及博士论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仪器
  • 2.1 材料合成
  • 2.1.1 合成原料
  • 4的高温固相制备方法'>2.1.2 LiFePO4的高温固相制备方法
  • 2.2 材料表征方法及仪器
  • 2.2.1 X射线衍射(XRD)
  • 2.2.2 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SEM和EDS)
  • 2.2.3 透射电镜(TEM)
  • 2.2.4 粒度分布
  • 2.2.5 比表面(BET)和孔径分布
  • 2.2.6 离子耦合等离子体激发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元素分析)
  • 2.2.7 热重和差热分析(TG和DTA)
  • 2.2.8 光电子能谱(XPS)
  • 2.2.9 红外光谱(FTIR)
  • 2.2.10 电导率测定
  • 2.3 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
  • 2.3.1 电极制备
  • 2.3.2 电池装配及恒电流充放电
  • 2.3.3 循环伏安测试
  • 2.3.4 交流阻抗测试
  • 2.4 活性材料放电比容量的计算
  • 2.5 交流阻抗测试锂离子的表观扩散系数的方法
  • 4高温固相法反应历程和制备条件研究'>第三章 LiFePO4高温固相法反应历程和制备条件研究
  • 引言
  • 3.1 高温固相反应
  • 4的反应过程研究'>3.2 高温固相法制备LiFePO4的反应过程研究
  • 3.2.1 反应体系确定
  • 3.2.2 固定体系的杂质问题研究
  • 4'>3.2.3 改进的高温固相法制备LiFePO4
  • 4的反应过程分析'>3.2.4 改进高温固相法制备LiFePO4的反应过程分析
  • 4材料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3.3 温度对LiFePO4材料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4/C材料'>第四章 以β-环糊精为碳源制备微细LiFePO4/C材料
  • 前言
  • 4/C材料的制备'>4.1 微细LiFePO4/C材料的制备
  • 4.1.1 环糊精的结构和性能
  • 4/C'>4.1.2 改进的高温固相法合成LiFePO4/C
  • 4/C的结构和形貌表征'>4.2 LiFePO4/C的结构和形貌表征
  • 4/C电化学性能研究'>4.3 LiFePO4/C电化学性能研究
  • 4/C材料的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4.4 LiFePO4/C材料的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
  • 4.5 本章小结
  • 4/C复合材料'>第五章 以两种碳源制备LiFePO4/C复合材料
  • 引言
  • 5.1 样品的制备
  • 4/C的结构表征'>5.2 LiFePO4/C的结构表征
  • 4/C材料的电化学性能'>5.3 两种碳源制备的LiFePO4/C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5.4 本章小结
  • 4体相掺Co的研究'>第六章 LiFePO4体相掺Co的研究
  • 引言
  • 6.1 样品制备
  • 1-xCoxPO4的结构分析'>6.2 LiFe1-xCoxPO4的结构分析
  • 1-xCoxPO4的电化学性能'>6.3 LiFe1-xCoxPO4的电化学性能
  • 6的表面和结构分析'>6.4 不同状态下LFP6的表面和结构分析
  • 1-xCoxPO4锂离子扩散系数测定'>6.5 LiFe1-xCoxPO4锂离子扩散系数测定
  • 1-xCoxPO4/C的研究'>6.6 LiFe1-xCoxPO4/C的研究
  • 6/C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表征'>6.6.1 LFP6/C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表征
  • 6/C的电化学性能'>6.6.2 LFP6/C的电化学性能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 附录2:致谢
  • 个人简历
  • 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水热法合成LiFePO_4晶体结构的中子衍射研究[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7(02)
    • [2].基于相变材料和液冷的LiFePO_4电池包热管理研究[J]. 电源技术 2016(01)
    • [3].关于提高LiFePO_4振实密度的研究进展[J]. 电源技术 2010(08)
    • [4].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的研究进展[J]. 火工品 2008(03)
    • [5].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电导率的方法[J]. 化工科技 2011(02)
    • [6].硫氰酸钠光度法测定LiFePO_4中的铁[J]. 化学分析计量 2011(04)
    • [7].离子液体/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与LiFePO_4的相容性[J]. 物理化学学报 2010(05)
    • [8].矿用单轨吊LiFePO_4动力电池组均衡充电系统的设计[J]. 工矿自动化 2010(06)
    • [9].不同成膜添加剂对LiFePO_4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J].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10].乙二醇和水混合溶剂热法控制合成LiFePO_4及其性能研究[J]. 广东化工 2014(11)
    • [11].LiFePO_4锂离子电池容量的衰减机制[J]. 中国粉体技术 2013(01)
    • [12].环境友好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的制备方法[J]. 材料导报 2012(15)
    • [13].稀土金属离子掺杂对LiFePO_4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1(11)
    • [14].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S1)
    • [15].燃烧法制备LiFePO_4及其燃烧机制(英文)[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 [16].不同导电剂体系对LiFePO_4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J]. 电源技术 2016(08)
    • [17].纳米LiFePO_4/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J]. 化工新型材料 2015(04)
    • [18].LiFePO_4/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比较[J].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 [19].喷雾干燥方式对LiFePO_4材料性能的影响[J]. 电池工业 2012(05)
    • [20].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的制备与改性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1(15)
    • [21].LiFePO_4的电化学性能和锂离子扩散研究[J]. 盐湖研究 2009(01)
    • [2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的改性研究[J]. 材料导报 2008(S1)
    • [23].LiFePO_4锂离子电池的数值模拟:正极材料颗粒粒径的影响[J]. 化工学报 2020(02)
    • [24].LiFePO_4正极材料倍率性能改善的研究进展[J]. 电源技术 2017(08)
    • [25].新型材料LiFePO_4三维电极处理苯酚废水[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29)
    • [26].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合成方法的最新研究[J]. 当代化工 2014(04)
    • [27].石墨烯改性LiFePO_4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 电源技术 2015(07)
    • [28].功率型LiFePO_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12(17)
    • [29].固相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的研究进展[J]. 陶瓷学报 2011(02)
    • [30].LiFePO_4锂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J]. 电池 2009(01)

    标签:;  ;  ;  ;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制备与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