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器械技术训练方法的研究

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器械技术训练方法的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艺术体操竞技水平的飞速提高,规则全方位、跳跃性变化,以及对艺术体操项目本质特征与训练规律的重新认识,必将带动艺术体操训练所有领域的迅速发展和不断革新。现存的训练理论、训练结构、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都将在这场变革中接受新的挑战和检验。举世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给中国竞技体育带来机遇和挑战,也给中国艺术体操冲击世界第一集团创造了机会,搭建了平台。本研究以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器械技术训练方法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观察、问卷调查、逻辑分析、图像解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器械技术训练方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将艺术体操器械联合动作界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技术动作之间不经过过渡动作(预摆、绕环、八字及器械的简单运用),直接连接的动作过程。例如:抛圈,接圈同时身上滚圈动作。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器械动作的联合,二者均可由同类和不同类器械动作联合构成。2.在艺术体操训练实践中要遵循下列原则:①器械技术的规范性原则。②器械技术训练内容的多样性原则。③器械技术的创新性原则。④器械技术训练的系统性原则。⑤器械动作与身体动作的一体化原则。3.单个器械动作与器械联合动作构成了器械技术训练的主要内容。单个器械动作主要由技术组动作和非典型动作构成,其中技术组动作能够体现器械特点,是构成成套动作中器械动作的主体部分。4.艺术体操器械技术专项训练法按照训练目的的不同将其分为:器械动作和提高器械运用能力的训练方法两部分。5.持器械训练法是器械动作训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原地站立、行进间、器械动作结合身体其他组动作、结合身体基本组动作、结合技巧动作组、结合素质、结合体能训练七种形式。6.提高器械运用能力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组和动作训练法、双器械或多器械训练法、非标准器械训练法、断面动作训练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07版规则的出台使器械技术受到高度的重视
  • 1.1.2 器械技术的薄弱成为我国艺术体操项目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 1.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规则变化对艺术体操项目发展趋势影响方面的研究
  • 2.2 对我国艺术体操器械技术方面的研究
  • 2.3 有关艺术体操训练方法方面的研究
  • 2.4 其他项目训练方法方面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图像解析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专家访谈法
  • 3.2.5 观察法
  • 3.2.6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艺术体操器械技术训练方法相关概念的界定
  • 4.1.1 艺术体操器械技术训练方法与手段
  • 4.1.2 艺术体操器械的共性技术与个性技术(特性技术)
  • 4.2 艺术体操器械特征
  • 4.2.1 绳
  • 4.2.2 圈
  • 4.2.3 球
  • 4.2.4 棒
  • 4.2.5 带
  • 4.3 艺术体操器械技术训练原则
  • 4.3.1 器械技术的规范性原则
  • 4.3.2 器械技术训练内容的多样性原则
  • 4.3.3 器械技术训练的创新性原则
  • 4.3.4 器械技术训练的系统性原则
  • 4.3.5 器械动作与身体动作的一体化原则
  • 4.4 艺术体操器械技术训练内容
  • 4.4.1 单个器械动作
  • 4.4.2 器械联合动作
  • 4.5 艺术体操器械技术训练方法
  • 4.5.1 运动训练方法相关理论
  • 4.5.2 器械动作的训练方法
  • 4.5.2.1 徒手训练法
  • 4.5.2.2 持器械训练法
  • 4.5.3 提高器械运用能力的训练方法
  • 4.5.3.1 组合动作训练法
  • 4.5.3.2 双器械或多器械训练法
  • 4.5.3.3 非标准器械训练法
  • 4.5.3.4 断面动作训练法
  • 5 结论与建议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8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本体感觉练习对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33)
    • [2].教育心理学在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教学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20(25)
    • [3].艺术体操运动员转体类难度动作训练研究[J]. 运动 2019(01)
    • [4].艺术体操运动员艺术素质的培养内容研究[J]. 才智 2016(32)
    • [5].刍议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13)
    • [6].不同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成就动机的对比分析[J].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5(07)
    • [7].里约奥运周期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损伤康复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6(02)
    • [8].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发育特征的研究[J]. 四川体育科学 2016(02)
    • [9].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研究[J]. 青少年体育 2016(10)
    • [10].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退役后生活满意度调查研究[J]. 赤子(上中旬) 2014(15)
    • [11].影响青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自信心因素的调查研究[J]. 赤子(上中旬) 2014(23)
    • [12].浅谈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表现力及其培养[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07)
    • [13].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马千惠足部损伤康复的个案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22)
    • [14].如何培养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表现力[J]. 时代教育 2017(10)
    • [15].艺术体操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研究综述[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16)
    • [16].吉林省业余体校艺术体操运动员现状调查[J]. 网友世界 2014(12)
    • [17].中外艺术体操运动员转体技术差距的分析[J]. 湖北体育科技 2013(12)
    • [18].山西省艺术体操运动员球操技术训练内容及搭配比重的研究[J]. 山西体育科技 2011(04)
    • [19].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减控体重期间的机能监控及膳食改善措施研究[J]. 四川体育科学 2020(02)
    • [20].国内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旋转难度起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9(12)
    • [21].新规则下的艺术体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分析与训练[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01)
    • [22].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评价指标相关分析[J]. 西部皮革 2018(14)
    • [23].中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脊柱侧弯特征[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6(03)
    • [24].艺术体操运动员选材[J]. 少年体育训练 2010(04)
    • [25].艺术体操运动员器械感训练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05)
    • [26].中国艺术体操运动员髋关节损伤成因研究[J]. 运动 2014(12)
    • [27].我国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势研究[J]. 运动 2013(02)
    • [28].我国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训练负荷特征与监控[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06)
    • [29].浅谈艺术体操少儿(7—8岁)运动员“器械感”的培养[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01)
    • [30].艺术体操运动员赛前焦虑及调控方法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2(11)

    标签:;  ;  ;  

    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器械技术训练方法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