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效用函数论文-刘相锋,李森

政府效用函数论文-刘相锋,李森

导读:本文包含了政府效用函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间接效用函数,税收管理

政府效用函数论文文献综述

刘相锋,李森[1](2014)在《基于间接效用函数的政府税收管理数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间接效用函数对我国政府税收制度进行数理分析,从而对征收税负所造成的扭曲进行分析。利用CD模型在假设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得出不同的税种造成的扭曲不同和所造成的扭曲需要用公共事业来进行弥补两个重要结论。这篇文章突破了以往的定性分析框架,力求在数据和数理分析有所突破和建树。(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4年27期)

邵晓辉[2](2012)在《省级政府财政自给能力对其债务杠杆的影响——基于CES效用函数模型的比较静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省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比例与购买净支出占政府财政净收入的比例对其财务杠杆具有正向冲击影响,但是转移支付比例对于其财务杠杆影响幅度要大于购买净支出比例的影响幅度。直接影响政府资金使用成本的因素对于其财务杠杆影响比较显着。(本文来源于《财会月刊》期刊2012年18期)

陆远权,郭政浠[3](2011)在《城市公交服务的政府监管对策研究——基于效用函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阐述了政府对公交服务监管的重要性,然后基于效用函数方法构建了能够实现优质公交服务的政府监管模型,并且对目前重庆主城的市民进行了公交服务问卷调查,进一步分析了公交服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政府监管的不足之处,最后基于模型分析提出了几点政府应发挥对企业公交服务的优质监管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软科学》期刊2011年11期)

崔宁[4](2009)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政府效用函数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有商业银行经过多次改革已经实现部分上市,其改革过程中不可忽视政府的作用,因此,政府行为成为一条理清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脉络的重要逻辑。以诺斯的国家理论为基础,提出政府的动态效用函数,政府在改革中会存在从租金偏好向效率偏好权重的转移。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过程就是政府效用函数结构发生动态变化的过程。(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09年09期)

武艳杰[5](2009)在《论国有银行制度变迁中政府效用函数的动态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国有银行产权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收益最大化是其制度变迁中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政府追求的目标函数具有动态优化的特征,最大化的实现取决于租金收益与税收收益的最优组合。由于中央政府追求目标的多元化、地方政府利益以及政治银行家的个人效用等原因,国有银行制度变迁具有滞后性的特征。国有银行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政府与政治银行家的利益达成一致,以及外部环境的建设。(本文来源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汪浩,罗洋,邹炜[6](2008)在《基于国家效用最大化的外汇储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Kelly Michael G.的政府效用函数研究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国家效用最大化下的Kelly Michael G.的政府效用函数为基点,推导出最优外汇储备函数,并针对其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最优外汇储备函数的因素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的标准差、进口的边际倾向和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经济增长和进口对于外汇储备具有正向作用,机会成本则是反向作用;国内生产总值的标准差和进口边际倾向对最优外汇储备有显着的长期影响效应,机会成本影响很小。(本文来源于《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张治觉,侯奔,姚传飞[7](2007)在《经济增长与政府支出的最优规模——基于国家效用函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家庭和政府资源约束情况下,最大化国家效用函数,分别得到了平衡增长路径中政府投资性支出的最优规模和政府消费性支出的最优规模;根据"巴罗法则"进行经验研究,得到我国政府投资性支出的最优规模为占GDP的8.5%,政府消费性支出的最优规模为占GDP的21.7%;根据模型的结果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07年22期)

陈璇,淳伟德[8](2005)在《基于各行为主体效用函数的政府控制“低效率”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有股原则上归全体人民所有,但是在具体行使权利时,不可能全体人民共同行使,因此需要借助政府(比如国有资产管理局等)代为行使。因此政府既是上市公司的所有者,又是社会经济管理者。作为企业所有者,投资的目的就是盈利。而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它还有保持社会稳定、实(本文来源于《煤炭经济研究》期刊2005年11期)

魏元珏[9](2005)在《政府的效用函数和资本市场发展的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中国资本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来看,已经不难发现国家在其发展中的作用。在新制度经济学看来,国家具有经济人的人格特征决定了国家行为的悖论,即国家面临着界定和保护使统治者租金最大化的产权结构与降低交易费用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双重矛盾。具体到资本市场,政府作为资本市场的发起者,又是国有产权的所有者,必然有自己的利益要求。但同时政府在资本市场上又执行着经济管理者的一般职能,这包括制定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保护市场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营造健康公平的市场环境、维护有效运转的市场秩序等。(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期刊2005年03期)

江曙霞,罗杰[10](2004)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政府效用函数的动态优化——基于租金偏好和效率偏好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政府垄断型供给主导的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变迁过程中,当直接控制国有银行的成本迅速上升时,政府效用函数将发生结构性优化,即从租金偏好向效率偏好转移。文章通过对国有银行改革的政府效用函数阶段性特征的分析,试图建立一个"二元结构两阶段"的政府效用函数模型,从而剖析我国国有银行改革的制度逻辑。(本文来源于《财经研究》期刊2004年11期)

政府效用函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省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比例与购买净支出占政府财政净收入的比例对其财务杠杆具有正向冲击影响,但是转移支付比例对于其财务杠杆影响幅度要大于购买净支出比例的影响幅度。直接影响政府资金使用成本的因素对于其财务杠杆影响比较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府效用函数论文参考文献

[1].刘相锋,李森.基于间接效用函数的政府税收管理数理分析[J].现代商业.2014

[2].邵晓辉.省级政府财政自给能力对其债务杠杆的影响——基于CES效用函数模型的比较静态分析[J].财会月刊.2012

[3].陆远权,郭政浠.城市公交服务的政府监管对策研究——基于效用函数分析[J].软科学.2011

[4].崔宁.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政府效用函数动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

[5].武艳杰.论国有银行制度变迁中政府效用函数的动态优化[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6].汪浩,罗洋,邹炜.基于国家效用最大化的外汇储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KellyMichaelG.的政府效用函数研究视角[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

[7].张治觉,侯奔,姚传飞.经济增长与政府支出的最优规模——基于国家效用函数的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7

[8].陈璇,淳伟德.基于各行为主体效用函数的政府控制“低效率”原因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5

[9].魏元珏.政府的效用函数和资本市场发展的路径[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

[10].江曙霞,罗杰.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政府效用函数的动态优化——基于租金偏好和效率偏好的选择[J].财经研究.2004

标签:;  ;  

政府效用函数论文-刘相锋,李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