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48例临床CT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48例临床CT分析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1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组织低密度灶CT值在临床分级中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分娩出生足月或早产,并经临床确诊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采用头颅CT,取固定点测量相应CT值,并与同期分娩无围产期窒息缺氧史的对照组患儿头颅CT扫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分度轻度28例,中度18例,重度2例。CT值分别是(12.88±1.55)HU,(9.83±0.85)HU,(8.56±1.24)H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比无围产期窒息缺氧史的对照组患儿、HIE不同分级程度患儿之间的CT值差异可以发现中度组和重度组患儿的基底节、脑白质、脑灰质C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顺产20例,剖宫产28例;CT值分别是(10.77±2.47)HU,(11.57±1.89)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31例,早产儿17例;CT值分别是(11.51±2.20)HU,(10.55±1.88)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进行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三组的两两之间CT值比较发现重度组的基底节、脑白质、脑灰质CT值与轻度组和中度组均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4~36周HIE早产儿的脑白质、脑灰质CT值与正常早产儿比较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适当时间测定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组织低密度病灶CT值,可以用来评估脑组织损伤程度,作为临床诊断和病情分级的客观指标,具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CT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130-01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指围生期宫内窘迫、产期窒息,导致脑组织中枢神经缺血缺氧而受损害,是新生儿窒息的重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组织代谢障碍、细胞损伤及血管的调节功能障碍,如不及时施治,会导致新生儿脑神经损害、智力受损、缺血缺氧性损害、共济失调,严重者甚至出现死亡。影像学检查及时准确诊断,意义重大,为此本院搜集48例进行临床影像分析比较旨在提高HIE诊断准确率,以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作出早期诊断,为临床的治疗及预后提供真实而客观的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诊治的HIE患儿48例,均经CT检查并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男24例,女24例。分娩后1~3d患儿38例,3~7d患儿10例。足月37例,早产11例,年龄5h~9天。临床症状表现为激惹、兴奋或抑制、肌张力异常,抽搐,反应差,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惊厥或呼吸异常等。临床诊断分为轻度21例,中度11例,重度6例。所有病例均有围产期缺氧因素和相应的临床表现,CT表现排除外伤、颅内感染和其他发育异常疾病及新生儿正常发育现象。

1.2方法

根据分度标准将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变程度分为三度,临床表现为兴奋、易激惹、肢体颤动、肌肉张力高、反射活跃的为轻度患者。低密度区范围超过两个脑叶,但不累及全部大脑半球,临床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哭声弱、肌张力低、反射减弱、惊厥、呼吸不规则,部分病例颅内出血的为中度患儿。两侧大脑半球广泛低密度区,脑室受压变小,有颅内出血,临床表现为:神志不清、不哭、不会吸乳、肌张力松软、反射消失、呼吸不规则、瞳孔不对称的为重度患儿。CT检查采用GE16排螺旋CT,[1]以眶耳线为基线,层厚、层间距均为8mm,WW:80HU,WL:35~38HU使用120Kv,65~75mAs低剂量照射条件。扫描前30min可用10%水合氯醛灌肠,快速扫描12~16层。复查15d~4周。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在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来了统计学软件SPSS15.0,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通过统计学软件的检验我们发现P<0.05,本研究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8例HIE患儿中,临床分度轻度28例,中度18例,重度2例。CT值分别是(12.88±1.55)HU,(9.83±0.85)HU,(8.56±1.24)H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危害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病情较重可导致新生儿死亡、脑瘫、智力低下等严重后果。HIE主要病因是宫内窘迫、产期的窒息、反复呼吸暂停、胎粪吸入综合征、重症肺炎、高碳酸血症等所致,其中围生期窒息是最主要的病因,病理改变主要为脑缺血、脑水肿、脑出血以及后期脑软化坏死萎缩。严重者液化形成空洞脑出血及神经广泛脱失萎缩。以足月儿多见,我国每年活产婴1800~2000万,[2]窒息的发病率为13.6%,其中伤残者为15.6%,据统计我国每年因HIE而致残的病例就有25~30万人,为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3.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治疗

HIE病死率高,且易导致新生儿期后病残,早期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相关研究结果显示CT检查可以准确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对于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有着积极的作用。螺旋CT对HIE检查具有速度快、密度分辨率高、图像清晰、直观易懂的特点。CT不仅能确定病变的部位和范围,还能通过评估随访,推测其预后,能够客观反应脑组织病理变化、病程进展、诊断准确性高等优越性。因此对于基底核丘脑损伤检出率为初诊可以选择CT。应用CT检测脑出血时,要注意CT检测新生儿和成人脑部出血的密度不一致。对于病程危急的新生儿,或者不能有效镇静的新生儿,CT检查比较方便。根据本组资料研究显示,随着患儿胎龄的增加,其脑组织基底节、脑白质及脑灰质的CT值也逐渐增加,不同胎龄患儿间脑CT值比较存在明显差异,随着胎龄增大,基底节、脑白质、脑灰质CT值逐渐增大。这表明HIE患儿脑组织基底节、脑白质、脑灰质CT值越低提示其病情越重,预后越差[3]。综上所述,CT可以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作出早期诊断,而且能作出定性、定量诊断,在适当时间测定的HIE低密度病灶CT值,可以用来评估脑组织损伤程度,可为临床的治疗及预后提供真实而客观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余霖,陈均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头颅CT检查的临床价值.医学影像学杂志[J],2015,25:348-349.

[2]方朝辉.CT、MR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影像与介入[J],2014,4:97-98.

[3]施卫军,丁标.CT值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临床研究[J],2014,23:11-12.

标签:;  ;  ;  

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48例临床CT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