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励相容理论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模式研究

基于激励相容理论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神经中枢,金融业的运营状况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而银行业在金融业中又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核心和主体。保证商业银行能够安全、高效、稳健地运行,是每个国家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条件。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监管的内涵和外延均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融合将进入新的阶段,我国金融市场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体系当中。商业银行监管就是对商业银行的监督与管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认为,监管的目标是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信心,以降低存款人和金融体系的风险。激励相容的银行监管,实质是在银行监管中更多地引入市场化机制。在激励相容的监管理念下,银行监管不是替代而正是市场运行规则的维护者,以此引导监管对象的经营行为,使监管目标的实现,转变成监管对象作为理性经济人在市场运行规则下的自觉行动。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背景、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本文在明确商业银行激励相容监管模式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激励相容理论在银行业监管及发展中的重要性,从而研究如何在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中构建激励相容性监管模式。论文共分6章:第一章导论。对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进行了简要分析。第二章理论基础。界定了激励相容理论的内涵,从激励相容理论的提出、基本概念、产生与发展等几方面阐述了激励相容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对激励相容理论的运用条件进行了分析。第三章国外银行业监管模式的主要形式及特点。对美国、德国和英国三国的银行业监管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得出可借鉴的经验。第四章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模式现状。分别从我国银行业的监管机构、监管模式的主要内容、基本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了我国银行业监管模式现状。第五章激励相容理论下我国银行业监管现有模式分析。我国银行业监管存在着诸多内部与外部问题,本章通过在激励相容理论下对银行监管的成本-收益分析,提出改进我国银行业监管模式的必要性。第六章我国商业银行激励相容监管模式构建。从构建的思路、内容、保障制度以及监管人员各方面给出了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的要求
  • 1.1.2 银行业监管改革的客观要求
  • 1.1.3 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严峻挑战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2.1 将“激励相容”理念引入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改革与发展之中
  • 1.2.2.2 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模式的改善
  • 1.2.2.3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水平,防范金融危机,确保国家金融安全
  • 1.2.2.4 明确激励相容理念在商业银行监管中的重要地位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1.1 理论研究动态
  • 1.3.1.2 实践研究动态
  • 1.3.1.3 国外研究评述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3.2.1 理论研究动态
  • 1.3.2.2 实践研究动态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2.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 1.4.2.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 1.4.2.3 比较分析法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商业银行监管概述
  • 2.1.1 商业银行监管的概念、目标、主体及内容
  • 2.1.1.1 概念
  • 2.1.1.2 目标
  • 2.1.1.3 主体
  • 2.1.1.4 内容
  • 2.1.2 银行监管的理论发展
  • 2.1.2.1 公共利益论
  • 2.1.2.2 金融脆弱性假说
  • 2.1.2.3 委托——代理理论
  • 2.1.3 银行监管模式基本概念
  • 2.2 激励相容理论概述
  • 2.2.1 激励相容的基本概念
  • 2.2.2 激励相容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2.3 激励相容的商业银行监管
  • 2.3.1 激励相容监管的提出
  • 2.3.2 激励相容监管的核心要素
  • 2.3.2.1 在监管中融合银行的经营管理目标
  • 2.3.2.2 在监管中融合银行的内部管理
  • 2.3.2.3 在监管中融合市场约束
  • 2.3.3 激励相容监管理念的体现
  • 2.3.4 激励相容理论运用的内外部条件
  • 2.3.4.1 运用的外部条件
  • 2.3.4.2 运用的内部条件
  • 第三章 国外银行监管模式分析与借鉴
  • 3.1 美国的二元多头式监管模式及其分析
  • 3.2 德国的一元多头式监管模式及其分析
  • 3.3 英国的一元全能式监管模式及其分析
  • 3.4 经验与借鉴
  • 3.4.1 经验总结
  • 3.4.1.1 美国的监管经验
  • 3.4.1.2 德国的监管经验
  • 3.4.1.3 英国的监管经验
  • 3.4.2 借鉴
  • 3.4.2.1 改变不协调的被动局面,逐步形成完善、有效、规范化的监管新格局
  • 3.4.2.2 加强银行市场准入管理
  • 3.4.2.3 商业银行监管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
  • 3.4.2.4 强化商业银行的危机意识和商业银行市场退出机制
  • 3.4.2.5 要始终把资本充足率的监管作为监管的主要内容
  • 3.4.2.6 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很关键
  • 3.4.2.7 商业银行监管的方式和方法需要加强和改善
  •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模式现状
  • 4.1 现有模式的总体特征
  • 4.1.1 监管方式
  • 4.1.2 采用内外结合的监管模式
  • 4.1.3 监管机构
  • 4.1.3.1 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 4.1.3.2 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 4.1.3.3 财政部门、审计机关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 4.2 我国银行监管模式的发展过程
  • 4.2.1 信贷规模监管模式
  • 4.2.2 合规性监管模式
  • 4.2.3 合规与风险并重监管模式
  • 4.2.4 全面风险性监管模式
  • 4.3 现有模式的主要内容
  • 4.3.1 法规体系
  • 4.3.2 组织结构
  • 4.3.3 监管内容
  • 4.3.3.1 市场准入监管
  • 4.3.3.2 业务营运监管
  • 4.3.3.3 有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理和市场退出的监管
  • 4.3.4 行为方式
  • 4.3.4.1 监管方式
  • 4.3.4.2 监管手段
  • 4.3.4.3 监管时效
  • 第五章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模式存在问题
  • 5.1 现有模式存在基本问题
  • 5.1.1 从宏观层面来看,监管成绩与不足并存
  • 5.1.2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监管模式利弊参半
  • 5.2 银行监管面临的内部问题
  • 5.2.1 缺乏严格的监管制约机制
  • 5.2.2 没有明确的监管目标和技术指标
  • 5.2.3 监管方式单一
  • 5.2.4 监管人员素质不高
  • 5.3 银行监管面临的外部问题
  • 5.3.1 监管理念滞后
  • 5.3.2 法律制度不健全
  • 5.3.3 监管不及时
  • 5.3.4 信息化发展较为落后
  • 5.4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成本——收益分析
  • 5.4.1 银行监管的成本
  • 5.4.1.1 直接成本
  • 5.4.1.2 间接成本
  • 5.4.2 银行监管的收益
  • 5.4.3 成本——收益分析
  • 5.4.3.1 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必要性
  • 5.4.3.2 影响监管成本和收益的主要因素
  • 5.5 监管的激励缺失和有效性不足问题
  • 5.5.1 激励相容性分析
  • 5.5.1.1 监管激励缺失的现状
  • 5.5.1.2 监管激励缺失原因分析
  • 5.5.2 监管有效性分析
  • 5.5.2.1 监管重点不突出
  • 5.5.2.2 忽视银行监管的成本——效益分析
  • 5.5.2.3 缺乏强有力的市场约束机制
  • 5.5.2.4 监管环境不健全
  • 第六章 我国商业银行激励相容监管模式构建
  • 6.1 基本思路
  • 6.2 基本原则
  • 6.2.1 坚持依法监管
  • 6.2.2 坚持激励相容
  • 6.2.3 坚持审慎监管
  • 6.2.4 坚持注重效率、适度竞争
  • 6.3 主要内容
  • 6.3.1 监管理念
  • 6.3.1.1 由合规性监管转向导向性监管
  • 6.3.1.2 由直接的监管转向间接的考评监测
  • 6.3.1.3 由单向被动式监管转向双向互动式监管
  • 6.3.1.4 市场准入监管转向持续性监管
  • 6.3.2 监管制度
  • 6.3.2.1 理顺银行监管体制
  • 6.3.2.2 尽快建立健全银行监管法规体系
  • 6.3.2.3 建立健全有效的制衡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
  • 6.3.2.4 建立并完善存款保险制度
  • 6.3.3 监管方式
  • 6.3.3.1 建立非现场监督的风险监控指标体系
  • 6.3.3.2 建立非现场监控数据库
  • 6.3.3.3 实行非现场监督评级与披露制度
  • 6.3.3.4 加强非现场监督的法制性
  • 6.3.4 监管机构
  • 6.3.4.1 监管机构间需要协调
  • 6.3.4.2 加快完善银监会与人民银行的协调合作机制
  • 6.3.4.3 加强银监会与证监会、保监会的联系与合作
  • 6.3.4.4 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
  • 6.3.5 监管人员
  • 6.3.5.1 提高对监管人员素质重要性的认识
  • 6.3.5.2 建立有效的银行业监管人员后续教育与培训机制
  • 6.3.5.3 加强对国外经验的学习
  • 6.3.5.4 采取人才引进战略
  • 6.3.5.5 建立健全监管人员激励竞争机制
  • 6.3.5.6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山西农经 2019(05)
    • [2].中国商业银行监管发展的经验及对老挝的启示[J]. 时代金融 2016(33)
    • [3].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5(01)
    • [4].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方式的途径探讨[J]. 时代金融 2015(06)
    • [5].对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模式的探究[J]. 市场观察 2016(S1)
    • [6].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应对策略及未来发展趋势[J]. 江西科技学院学报 2017(04)
    • [7].商业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财会学习 2018(34)
    • [8].商业银行监管问题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9)
    • [9].基于“三位一体”监管视角下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绩效研究[J]. 时代金融 2017(09)
    • [10].关于商业银行监管制度研究[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5(05)
    • [11].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主体法律制度的完善[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4(04)
    • [12].“三位一体”监管视角下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绩效研究[J]. 当代财经 2014(04)
    • [13].对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若干思考[J]. 商场现代化 2014(21)
    • [14].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法律问题的研究[J]. 新经济 2013(20)
    • [15].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现状分析[J]. 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2(02)
    • [16].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探讨[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01)
    • [17].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监管问题[J]. 东方企业文化 2011(06)
    • [18].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市场化问题初探[J]. 商场现代化 2010(01)
    • [19].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缺失及其对策[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09)
    • [20].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监管问题初探[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33)
    • [21].论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创新的必要性[J]. 华商 2008(08)
    • [22].法律框架对商业银行监管模式引导作用探究——以一则银行质押权实现案例为视角[J]. 法制与经济 2020(06)
    • [23].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时代金融 2019(17)
    • [24].从金融去杠杆看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体系[J]. 金融市场研究 2017(08)
    • [25].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有效性分析[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08)
    • [26].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才智 2013(24)
    • [27].美国商业银行监管变革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启示[J]. 中国商论 2018(13)
    • [28].西方商业银行监管理念演进探析[J]. 时代金融 2016(24)
    • [29].商业银行监管的信息机制及对内部审计的启示[J]. 湖北农村金融研究 2011(01)
    • [30].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监管问题的几点探讨[J]. 现代经济信息 2018(20)

    标签:;  ;  ;  

    基于激励相容理论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