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结构论文-楼俊奕,熊军,田元丰,王志强,邱娴

磁性结构论文-楼俊奕,熊军,田元丰,王志强,邱娴

导读:本文包含了磁性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烧结Nd-Fe-B磁体,渗镝热处理,微观结构,磁性能

磁性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楼俊奕,熊军,田元丰,王志强,邱娴[1](2019)在《渗镝处理工艺参数对烧结Nd-Fe-B磁体结构与磁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Dy-Fe-Al合金粉末作为渗材,对于工业生产的48H烧结Nd-Fe-B磁体进行渗镝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渗镝热处理温度、时间是影响渗镝处理磁体磁性能的重要工艺因素;在渗镝热处理之后,磁体表面区域主相晶粒表现出长大的趋势。经过在1173 K保持5 h的渗镝热处理,22.58 mm×13.78 mm×5.08 mm(长×宽×厚)48H磁体渗入的镝元素质量分数约为0.52%,其内禀矫顽力上升幅度达到564.7 kA/m,同时剩磁下降0.037 T。与基础磁体相比较,渗镝处理磁体的温度稳定性得以显着改进。(本文来源于《磁性材料及器件》期刊2019年06期)

赵伟,刘颖,李军,王仁全,廖乐乐[2](2019)在《添加La对铸片和含Ce烧结磁体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引入La改善Ce-Fe-B合金铸片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Ce-Fe-B合金添加35wt.%的La后,由于2:14:1相和Ce_2Fe_(17)相转变温度间隔的扩大,促进了2:14:1相生成,2:14:1相比例从0%显着提高至48%,同时抑制了CeFe_2相的产生,CeFe_2相比例从67.1%骤减至38.1%。由于原始合金铸片的主相比例的提高,双合金磁体可获得更高的剩磁和最大磁能积,而矫顽力由于添加La引起的各向异性场的降低和微观组织的恶化而轻微下降,在La-Ce对Pr-Nd的取代量为32 wt.%时,可获得较优的综合磁性能:B_r=12.38k Gs,H_(cj)=6.16k Oe,(BH)_(max)=34.76MGOe(本文来源于《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徐晖,檀高升,谭晓华[3](2019)在《(Nd_(0.8)Ce_(0.2))_(2-x)Fe_(12)Co_2B(x=0~0.6)永磁合金磁性能与微观结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Nd-Fe-B稀土永磁材料是当今应用的磁性能最强的永磁材料,但近年来由于稀土元素Nd价格不断上涨,使得合金的生产成本显着增加[1]。用价格便宜的稀土元素Ce部分代替Nd_2Fe_(14)B合金中元素Nd,可以有效降低合金的生产成本,这对于节约关键元素Nd及Nd-Fe-B稀土永磁材料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Nd_(0.8)Ce_(0.2))_2Fe_(12)Co_2B合金[2]的基础上,研究了稀土元素Nd、Ce含量变化与磁场热处理对合金磁性能、相组成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稀土Nd、Ce含量的降低,合金的内禀矫顽力H_(ci)呈降低趋势,剩磁B_r、方形度与最大磁能积(BH)_(max)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当x=0.4时,合金具有最佳的综合磁性能:H_(ci)=390.1 kA/m,B_r=1.01 T,(BH)_(max)=109.1 kJ/m~3。对x=0.4合金样品进行磁场热处理,发现在623 K磁场热处理后,合金中α-Fe相的相对含量增加,2:14:1相的晶粒分布更加均匀,合金具有较强的交换耦合作用,磁化反转过程的一致性较好(见图1),合金获得最佳的综合磁性能:(BH)_(max)=127.4kJ/m~3,这比未经磁场热处理时提高了17%(见图2))。这为永磁材料磁性能的改善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本文来源于《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钟明龙,胡贤君,黎绵付,刘仁辉,谢伟诚[4](2019)在《Gd取代对Ce-Fe-B合金薄带结构及磁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Ce基磁体的开发可减少对Pr、Nd等稀土元素的过度消耗,但是Ce-Fe-B合金居里温度低以及Ce Fe2相对磁体磁性能的不利影响,限制了Ce基磁体的实际应用。本文通过Gd取代Ce,采用熔体快淬方法制备了Ce_(13-x)Gd_xFe_(81)B_6(x=0.3, 0.7, 1, 4)合金薄带,并对其相组成和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Gd取代量的Ce_(13-x)Gd_xFe_(81)B_6合金带由2:14:1主相、少量Ce Fe2相和α-Fe组成;适量Gd取代Ce可提高Ce基磁体的综合性能;在Gd取代量小于4 at.%时,合金带矫顽力随Gd取代量增加而增加;居里温度和合金薄带热稳定性随Gd取代量增加而提高。(本文来源于《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邹飞,唐仁衡,肖方明,周庆[5](2019)在《晶界扩散工艺对高丰度稀土永磁材料磁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Nd-Fe-B系稀土永磁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磁性能而广泛应用于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受益于节能家电,风力发电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低碳经济的发展,钕铁硼永磁材料获得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空间。随着稀土永磁产业的快速发展,Nd、Pr等低丰度稀土资源的使用量和价格(本文来源于《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何伦可,江庆政,Sajjad,Ur,Rehman,宋杰,钟震晨[6](2019)在《Nd-Ce-Fe-B基放电等离子烧结磁体的磁性与微观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为降低Nd-Fe-B基磁体的原材料成本,以及实现稀土资源的平衡利用,采用Ce取代Nd有望研制出高性价比的磁体。因此,高丰度稀土永磁材料的开发与研究具有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们采用熔体快淬技术制备了纳米晶Nd-Ce-Fe-B基合金条带,并通过0.5 at.%Ga元素优化了合金成分。随后,将优化的合金条带破碎成粉末,再与含Dy稀土合金混合(本文来源于《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韩永芳,蔡丽珍,郭国聪[7](2019)在《双功能镧系化合物:合成、结构、磁性和荧光性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N-succinopyridine(HL)配体,成功合成了2个同构型镧系化合物[Ln(HL)2(H2O)4]Cl3(Ln=Pr (1),Eu (2))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1和2均由羧酸配体双桥联金属离子形成1D链结构,再通过氢键进一步相互连接构成了3D超分子结构。变温磁化率测试表明1中Pr(Ⅲ)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而在2中,Eu(Ⅲ)离子之间则表现出弱铁磁相互作用。固态发光测试观察到2可以发出很强的红光,但由于Pr(Ⅲ)离子的能隙较大,未观察到1的特征峰。(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逯静静[8](2019)在《多齿配体构筑的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及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基磁性材料因其在超高密度信息存储和光、热开关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当前功能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稀土离子具有较大的基态自旋值和强的磁各向异性,是设计高性能单分子磁体的最佳选择;而具有3d4-3d7电子组态的过渡金属离子因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实现高低自旋态的转变,成为制备自旋交叉配合物的理想载体。基于此,我们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多核稀土配合物和单核自旋交叉配合物,深入探讨了它们的磁构关系及性能调控。具体内容如下:1.从晶体结构、静态及动态磁学性质、理论计算等方面对一系列四核镝化合物(1a-3a;1b-3b)的单分子磁体性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揭示了单离子磁各向异性和磁相互作用对多核稀土单分子磁体性质的重要影响。由于DyⅢ离子末端配位环境的不同,六个化合物表现出了不同的单分子磁体性质。特别是通过对Dy1/Dy2位点末端配位基团的修饰,使得弛豫过程发生了由单弛豫(1b)向双弛豫(2b)的转变,其中化合物1b典型的零场单分子磁体行为主要源于分子间较强的铁磁相互作用。此外,由于单离子磁性来源的不同,化合物3a和3b表现了截然不同的动态磁学行为:化合物3a表现出明显的单分子磁体性质,而化合物3b仅展现出零场下的慢磁弛豫行为。2.利用柔性的戊二酸双酰腙配体与不同的稀土盐反应得到了四例六核稀土环形螺旋化合物(4Dy,4Gd;5Dy,5Gd)。磁性测试表明,基于Gd的化合物表现出显着的低温磁热效应,而Dy的化合物则表现出零场慢磁弛豫行为并具有罕见的环形磁矩排布。从头计算进一步阐释了其环形磁矩的来源,分子内强的磁各向异性中心和反铁磁相互作用稳定了体系的抗磁基态。3.利用邻香草醛缩吡嗪-3,6-二甲酰肼配体与不同的镝盐自组装,得到了五例线性螺旋镝配合物(6-10)。该系列化合物的合成主要得益于配体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灵活多变的配位模式。其中,化合物6-8表现出零场下的慢磁弛豫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化合物9和10与化合物7结构相似,但却因DyⅢ离子轴向配位环境的变化引起了分子内磁相互作用由反铁磁到铁磁的转变,严重影响了化合物的弛豫行为。化合物9和10均表现出明显的零场单分子磁体性质,尤其是化合物10表现了明显的双弛豫行为并具有较高的弛豫能垒。4.利用叁齿席夫碱配体与不同的二价铁盐反应得到了四例单核铁化合物(11-14),其中FeⅢ离子均呈现了八面体N402的配位构型。化合物中结晶溶剂分子和抗衡阴离子的不同影响了分子间相互作用,导致四个化合物表现出不同的自旋交叉性质。相比于其它叁个化合物,化合物11中存在较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表现了两步完全的、突变型的自旋交叉行为并伴随8K的热滞环。(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11-01)

韩磊,李英杰,欧志强,哈斯朝鲁,特古斯[9](2019)在《Mn_(95)Ni_5Fe_(100)P_(77)Ge_(23)化合物的结构与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高能球磨法和粉末烧结技术制备Mn_(95)Ni_5Fe_(100)P_(77)Ge_(23)化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仪测量该化合物的X射线衍射花样,测量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Fe_2P型六角结构,空间群为P-62m。变温X射线衍射花样分析表明该化合物的相转变温度在280 K左右。通过测量该化合物在0.05 T磁场下的变温磁化强度,得出其居里温度为284 K。测量Mn_(95)Ni_5Fe_(100)P_(77)Ge_(23)化合物在居里温度附近的等温磁化曲线,发现在居里温度以上出现了明显的由磁场增大引起的变磁转变现象。(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10期)

王中,查显弧,吴泽,黄庆,都时禹[10](2019)在《Mn掺杂锶铁氧体SrFe_(12)O_(19)电子结构及磁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掺杂离子对具有磁铅石构型的锶铁氧体材料磁性能的影响,本研究探讨了锶铁氧体及其锰掺杂体系的稳定构型及其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锶铁氧体为亚铁磁性,与前期的研究结果相吻合。通过比较GGA和GGA+U计算方法,发现U值的选取对体系的电子结构和原子磁矩有显着影响。当U值为3.7eV时,体系由金属性转变为自旋向上带隙为1.71 eV的半导体。原胞总磁矩为40μB。对于Mn替换掺杂的Sr Fe12–xMnxO19体系,通过不同占据位能量比较,当单个Mn原子替换(x=0.5)时, Mn离子优先占据Fe(12k)位置;而当两个Mn原子替换Fe原子(x=1.0)时,两个Mn分别占据Fe(12k)和Fe(2a)位置。Mn掺杂对锶铁氧体的结构影响较小,但对于体系的总磁矩和电子结构有较明显的影响。在Mn含量x=0.5和x=1.0时,自旋向上带隙值分别降低到0.85和0.59 eV,原胞的总磁矩为39和38μB。本研究可为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磁性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引入La改善Ce-Fe-B合金铸片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Ce-Fe-B合金添加35wt.%的La后,由于2:14:1相和Ce_2Fe_(17)相转变温度间隔的扩大,促进了2:14:1相生成,2:14:1相比例从0%显着提高至48%,同时抑制了CeFe_2相的产生,CeFe_2相比例从67.1%骤减至38.1%。由于原始合金铸片的主相比例的提高,双合金磁体可获得更高的剩磁和最大磁能积,而矫顽力由于添加La引起的各向异性场的降低和微观组织的恶化而轻微下降,在La-Ce对Pr-Nd的取代量为32 wt.%时,可获得较优的综合磁性能:B_r=12.38k Gs,H_(cj)=6.16k Oe,(BH)_(max)=34.76MGOe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性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楼俊奕,熊军,田元丰,王志强,邱娴.渗镝处理工艺参数对烧结Nd-Fe-B磁体结构与磁性能的影响[J].磁性材料及器件.2019

[2].赵伟,刘颖,李军,王仁全,廖乐乐.添加La对铸片和含Ce烧结磁体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C].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2019

[3].徐晖,檀高升,谭晓华.(Nd_(0.8)Ce_(0.2))_(2-x)Fe_(12)Co_2B(x=0~0.6)永磁合金磁性能与微观结构的研究[C].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2019

[4].钟明龙,胡贤君,黎绵付,刘仁辉,谢伟诚.Gd取代对Ce-Fe-B合金薄带结构及磁性能影响[C].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2019

[5].邹飞,唐仁衡,肖方明,周庆.晶界扩散工艺对高丰度稀土永磁材料磁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机理研究[C].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2019

[6].何伦可,江庆政,Sajjad,Ur,Rehman,宋杰,钟震晨.Nd-Ce-Fe-B基放电等离子烧结磁体的磁性与微观结构研究[C].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2019

[7].韩永芳,蔡丽珍,郭国聪.双功能镧系化合物:合成、结构、磁性和荧光性质(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9

[8].逯静静.多齿配体构筑的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及磁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9].韩磊,李英杰,欧志强,哈斯朝鲁,特古斯.Mn_(95)Ni_5Fe_(100)P_(77)Ge_(23)化合物的结构与磁性[J].功能材料.2019

[10].王中,查显弧,吴泽,黄庆,都时禹.Mn掺杂锶铁氧体SrFe_(12)O_(19)电子结构及磁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19

标签:;  ;  ;  ;  

磁性结构论文-楼俊奕,熊军,田元丰,王志强,邱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