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清末预备立宪活动对蒙古地区的影响

试论清末预备立宪活动对蒙古地区的影响

论文摘要

清末预备立宪活动是清政府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采取的一次至上而下的改革活动。在此期间,清政府在蒙古地区推行和采取了种种具有明显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的政策措施。其中,对蒙古民族的历史命运影响最大,给蒙古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面貌带来剧烈变化的,就是强行放垦蒙地、筹蒙设县、强化(清朝)军政统治,彻底转变对蒙政策、全面剥夺蒙古地区原有自主权益。这样的一体化为目标的政策,在一定地区、一定层次上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对实边固圉,抵御海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把西方文明和先进的文化或多或少地传到了地处北部边疆的蒙古地区,给被封禁了数百年的蒙古社会带来了一些新的生机。一些王公上层在向清廷上呈种种图强新政奏议,同时,也实际兴办了一些具有近代新式特点的学堂、邮电、工商实业等事业,有利于改革和发展蒙古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利于巩固边防。本文通过考察清廷在预备立宪活动期间转变对蒙政策的历史背景基础上,对清末蒙古地区预备立宪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探讨,重点研究分析清末预备立宪活动在蒙古地区的体现以及采取的“新政”措施,最终论证清末预备立宪活动对蒙古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司法制度方面带来的重大影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清末蒙古局势的变化与清廷对蒙政策的转变
  • 一、边疆危机与列强入侵
  • (一) 俄国对中国西、北边疆的渗透
  • (二) 日本对东北的凯觎
  • 二、蒙古各盟旗状况
  • (一) 人口锐减,生产力下降
  • (二) 清廷不断搜刮蒙古地区
  • (三) 爆发反清、反抗王公贵族压迫运动
  • 三、清朝对蒙政策的转变
  • (一) 蒙古地区与内地交往的密切
  • (二) 宗藩体制的崩溃
  • (三) 国内政治格局的嬗变
  • 四、小结
  • 第二部分 清末蒙古地区预备立宪活动
  • 一、清末预备立宪活动
  • (一) 清末预备立宪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 (二) 清末预备立宪活动主要成果
  • 二、清末预备立宪活动在蒙古地区的体现
  • (一) 具体筹划与实施
  • (二) 对理藩院等管理边疆民族管理机构的官制改革
  • (三) 清朝对蒙古地区推行的“新政”
  • 三、清末预备立宪活动在蒙古地区的失败原因
  • (一) 从实施宪政的改革者自身看,缺乏推行宪政的决心
  • (二) 从蒙古地区的王公贵族的角度看,对预备立宪缺乏足够的认识
  • (三) “新政”加重了蒙民的负担
  • 四、小结
  • 第三部分 清末预备立宪活动对蒙古地区的影响
  • 一、蒙古王公变革图强的努力
  • (一) 蒙古王公的图强奏议
  • (二) 蒙古王公的图强实践
  • 二、蒙古地区原有自主权力的消弱
  • (一) 增设州县,消弱了蒙古王公的行政权力
  • (二) 对蒙民基本权利的限制
  • 三、蒙古地区与内地的进一步一体化
  • (一) 政治一体化
  • (二) 经济一体化
  • (三) 文化一体化
  • (四) 司法一体化
  • 四、地方自治制度在蒙古地区开始实行
  • 五、民主和法治思想的初步渗透
  • (一) 公民权利观念的渗透
  • (二) 民主观念的渗透
  • 六、小结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预备立宪公会与清季商法的编订[J]. 学术研究 2020(01)
    • [2].清末预备立宪活动在蒙古地区的体现[J]. 林区教学 2011(03)
    • [3].从心理角度浅析清末预备立宪的失败[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05)
    • [4].清末预备立宪缘起探析[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6(20)
    • [5].试析清末至民国法律文化之演变——以刑事司法的比较为视角[J]. 法律史评论 2016(00)
    • [6].也谈预备立宪中的国会年限问题[J]. 近代史学刊 2014(01)
    • [7].清末预备立宪中的外方因素:有贺长雄一脉[J]. 历史研究 2013(05)
    • [8].《清末预备立宪研究》[J]. 近代史研究 2013(06)
    • [9].关于清末《预备立宪官话报》的几点考辩[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8(24)
    • [10].“仿行预备立宪上谕”出台始末[J]. 北京档案 2019(10)
    • [11].论清末预备立宪时期甘肃法政教育及其效应[J]. 青海民族研究 2017(04)
    • [12].预备立宪时期督抚对立宪的认识及态度[J]. 广东社会科学 2018(05)
    • [13].清末“预备立宪”运动评析[J]. 新西部(理论版) 2014(23)
    • [14].1906-1908年的郑孝胥与预备立宪公会[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 [15].论清末地方自治的困境[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0(03)
    • [16].坐失机遇:预备立宪百年祭[J]. 炎黄春秋 2009(02)
    • [17].“预备立宪”为什么救不了清政府[J]. 人民之友 2011(05)
    • [18].晚清预备立宪“骗局”辨[J]. 青春岁月 2012(21)
    • [19].我国晚清预备立宪的困境研究[J].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11(05)
    • [20].清季预备立宪事件再析[J]. 江汉论坛 2020(03)
    • [21].执掌预备立宪公会枢机之关键人物——孟昭常[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8(02)
    • [22].《盛京时报》中清末预备立宪的前期官制改革[J]. 兰台世界 2015(12)
    • [23].立宪,利在何处——清末预备立宪中关于立宪之利的争论述评[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 [24].清末预备立宪民主改革失败的策略互动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6)
    • [25].清末天津试办地方自治的过程及其影响[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02)
    • [26].清季预备立宪时期吏部的裁撤及其主要原因[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27].清末立宪团体的“竹篮打水”式奋斗[J]. 中国人大 2010(13)
    • [28].论清末立宪派与清政府关系的嬗变[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29].简论官报与清末立宪思想的传播[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 [30].清末“预备立宪”一场宪政“闹剧”[J]. 吉林人大 2011(01)

    标签:;  ;  ;  ;  

    试论清末预备立宪活动对蒙古地区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