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源坡地雷竹林土壤氮、磷流失特征及拦截控制研究

太湖源坡地雷竹林土壤氮、磷流失特征及拦截控制研究

论文摘要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f. Preveynalis)种植业是太湖苕溪流域农村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为了提高雷竹生产的经济效益,竹农采用大量施肥的高效覆盖栽培技术以提高竹笋产量及经济价值,并在管理中对地面进行翻垦除草,以致竹林地土壤裸露、疏松,使得土壤中大量氮磷养分容易流失并进入苕溪,最终流入太湖,从而加剧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因此,从源头降低氮磷养分流入苕溪,对于缓解及改善太湖水质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选取太湖源地区坡地雷竹林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坡地雷竹林中建立了径流小区,设置了“原生竹林带”、“竹林+竹炭带”、“生态草带”、“生态草+竹炭带”4种拦截方式,观测分析了1年内坡地雷竹林土壤中氮磷的径流及渗漏损失,研究了氮磷输出形态及特征,同时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在室内模拟研究了竹炭对磷的吸附,主要成果如下:1)自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试验期间,共收集雷竹林地表径流23次,估算坡地雷竹林全年氮的地表径流损失量为1338 g/hm2,磷的流失量为518.3g/hm2,与其它林种相比,氮磷径流损失量并不大;与氮的径流损失相比,土壤中磷易于跟土壤颗粒结合,不易随水体迁移,因而径流损失量相对较低。在氮磷的径流损失中,颗粒态氮与可溶态氮是坡地雷竹林土壤氮素流失的两种主要形态,分别占全氮的48.27%与51.73%,而颗粒态磷则是磷流失的主要形态,占全磷的60.37%。相对径流损失来说,淋溶损失是坡地雷竹林最主要的氮磷输出方式,淋溶渗漏中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分别为11.35 kg/hm2.36.6 kg/hm2、17.6 kg/hm2,分别占到了施肥量的3.15%、10.17%、11.20%,这主要是由于在坡地雷竹林中土层薄且土壤砂砾含量高,氮磷易于从缝隙中流走,因此,在坡地雷竹林中氮磷的淋溶渗漏损失及其控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同时结果表明,在雷竹林的地表径流中可溶态氮的浓度为0.68-10.62 mg/L,可溶态磷的浓度为0.16-1.47 mg/L,均远高于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阈值。降雨和施肥是影响地表径流氮磷浓度的重要因素,要减少氮磷进入水体的风险,有必要从施肥方式和拦截管理措施上将氮磷截留在陆地生态系统中,从源头减少氮磷的排放,从而降低对水体的污染。2)从不同拦截方式对雷竹林养分流失控制的结果来看,生态草带(黑麦草,狗牙根)对氮磷的吸附拦截效率并不高,仅为29.82%与25.40%(以原生竹林为对照),其中对颗粒态氮磷的拦截效率要高于对可溶态氮磷的拦截效率,植被带可以起到滞缓径流,能减少径流搬运颗粒的作用。本研究中,两种草带处理的拦截效率并不很高,可能是由于拦截宽度偏低(1 m)。相对来说,黑麦草对氮磷的拦截效率分别为28.90%与34.06%,要显著高于狗牙根的拦截效率(氮13.49%、磷15.33%),然而,黑麦草的生长周期较短只有半年,因此在利用黑麦草做拦截带时要提前做好收割,种植后续生长的狗牙根。相比,生态草带的拦截效果要优于加竹炭处理,竹炭处理的效果要低于预期,甚至可能加剧氮磷的径流损失,竹炭在田间作为吸附剂的实际应用需要进一步探究。3)室内竹炭对磷吸附的模拟试验表明,随磷平衡浓度的增大,竹炭对磷的吸附量增大,不同平衡浓度下竹炭对磷的吸附百分率在40%-50%之间。对吸附数据处理发现,Temkin模型可以很好拟合竹炭对磷的等温吸附,而Elovich方程则可较好拟合磷的动力吸附过程。竹炭对磷的室内模拟吸附结果表明,竹炭对磷的吸附效果并不理想,在利用竹炭作为吸附剂吸附氮磷时,首先要对初步制成的竹炭进行预处理,其次要考虑对竹炭改性以提高吸附性能,相关工作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农田土壤氮、磷流失研究进展
  • 1.2.1 农田土壤氮的存在形态及其损失途径
  • 1.2.2 农田土壤磷的存在形态及其流失途径
  • 1.3 氮、磷养分流失的测定
  • 1.3.1 径流流失的测定方法
  • 1.3.2 淋溶流失的测定方法
  • 1.4 农田土壤氮、磷流失控制技术进展
  • 1.5 本文的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田间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田间试验研究区概况
  • 2.2 田间试验方法
  • 2.3 田间试验样品的处理及分析方法
  • 2.3.1 样品采集
  • 2.3.2 样品分析
  • 2.4 田间试验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田间试验结果与分析
  • 3.1 雷竹林土壤氮、磷向水体迁移通量及特征
  • 3.1.1 雷竹林土壤氮、磷径流输出
  • 3.1.2 不同季节氮、磷流失动态变化
  • 3.1.3 雷竹林土壤氮、磷淋溶输出
  • 3.1.4 小结
  • 3.2 雷竹林土壤氮磷的拦截控制
  • 3.2.1 拦截带控制下雷竹林土壤氮径流输出
  • 3.2.2 拦截带控制下雷竹林土壤磷径流输出
  • 3.2.3 不同拦截带的控制效果
  • 第四章 竹炭对磷吸附的室内模拟研究
  • 4.1 等温吸附
  • 4.1.1 实验方法
  • 4.1.2 等温吸附特征
  • 4.1.3 等温吸附百分率
  • 4.1.4 等温吸附模拟
  • 4.2 动力学吸附
  • 4.2.1 实验方法
  • 4.2.2 动力吸附特征
  • 4.2.3 吸附动力学拟合模拟
  • 4.3 吸附小结
  • 第五章 主要结论及论文的不足
  • 5.1 主要结论
  • 5.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形势下特色课程《竹林生态学》的教学改革实践[J]. 科技资讯 2019(31)
    • [2].《清溪谷竹林茶庵》[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24)
    • [3].台湾四大梦幻竹林秘境[J]. 台声 2019(22)
    • [4].竹林深处扶贫忙——博爱县自然资源局帮扶大礼元村脱贫侧记[J]. 资源导刊 2020(01)
    • [5].竹林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J]. 物联网技术 2020(01)
    • [6].竹林下复合种植让废弃竹林焕新颜[J]. 中国农村科技 2020(03)
    • [7].林业专项科研团队专业指导护航疫情下竹林生产[J]. 中国农村科技 2020(03)
    • [8].竹林村里生机盎然[J]. 湖南农业 2020(07)
    • [9].观赏竹林对人体生理心理响应的研究体系及其应用[J]. 竹子学报 2020(01)
    • [10].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近30 a国际竹林碳汇研究进展[J]. 竹子学报 2020(01)
    • [11].楠竹林下养鸡技术[J]. 湖北林业科技 2020(05)
    • [12].竹林[J]. 中国书画 2018(12)
    • [13].《湖边竹林》[J]. 北京社会科学 2019(04)
    • [14].竹林[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05)
    • [15].竹林里的夏天[J]. 林业与生态 2019(09)
    • [16].竹林情[J]. 北方音乐 2008(03)
    • [17].不同覆盖栽培年限雷竹林光合生理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6(02)
    • [18].毁掉的竹林[J]. 美术观察 2016(03)
    • [19].中国竹林认证面临的挑战与建议[J]. 世界竹藤通讯 2016(03)
    • [20].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竹林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J]. 林业经济问题 2016(03)
    • [21].中国竹林认证市场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 世界林业研究 2016(04)
    • [22].家乡的竹林[J]. 上海房地 2016(10)
    • [23].光明使者胡竹林[J]. 中国卫生人才 2014(12)
    • [24].竹林赋贤[J]. 中国设备工程 2014(11)
    • [25].浙江安吉灵峰寺林场竹林认证实践[J]. 世界竹藤通讯 2015(01)
    • [26].沐浴竹林[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 [27].故乡的竹林[J]. 思维与智慧 2014(21)
    • [28].生理整合对覆盖雷竹林克隆分株光合性状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17)
    • [29].不同覆盖雷竹林出笋规律及其与温度的相关性[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5(03)
    • [30].竹[J]. 小读者之友 2019(12)

    标签:;  ;  ;  

    太湖源坡地雷竹林土壤氮、磷流失特征及拦截控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