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监督权研究 ——以法律监督权的发展历程为主线

法律监督权研究 ——以法律监督权的发展历程为主线

论文摘要

法律监督权是社会主义国家检察机关所特有的一项权力,①我国现行宪法明确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享有法律监督权。但综观检察机关的现有实际权力,却与这一宪政定位相距甚远,由此我国检察理论的研究处于混乱局面,检察实践的开展也受到严重阻碍。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目前诸多学者试图援引西方检察理论来阐释及设计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由于法律监督权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权力,根植于国家的政治体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我国社会制度的迥然差异,使得学界对法律监督权的研究陷入困境。任何制度都是历史的产物,正确认识法律监督权应当追寻其自身发展的历史轨迹。笔者采用历史的和比较的研究路线,对法律监督权在苏联和我国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研究,进而探求法律监督权在我国的发展前景。第一章“法律监督权产生的历史背景”阐述了苏维埃法律监督权创建时的特定历史背景,从中可以看出创建法律监督权在当时有着时代紧迫性。在分散监督模式失效的情况下,尽管关于法律监督权的创建存在激烈争议,但苏维埃政权最终还是理性地选择了设立检察机关并赋予其行使法律监督权。第二章“法律监督权的生成及发展”中,全面论述了苏维埃法律监督权的发展历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苏维埃法律监督权分为一般监督权和司法监督权,其核心和精华是一般监督权。法律监督权建立的初衷,就是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正确实施。第三章“法律监督权在我国的引入”分析了我国引入法律监督权的原因,以及法律监督权在引入我国后立法的规定和具体的实践,并对苏联法律监督权和我国引入期的法律监督权进行了比较。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在立法上对苏联法律监督权进行了“全面”引进,但由于我国建国初期的国情与已经进行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苏联差距较大,我国这一时期的法律监督权的主要任务是打击刑事犯罪、保卫新生共和国的安全,因此我国引入期的法律监督权在具体实践上出现了与宪法定位上的第一次偏离。第四章“法律监督权在我国的发展”中阐述了法律监督权在我国得以发展的背景,并对法律监督权在立法和司法上的发展进行了详细论述。这一时期我国的法律监督权中的一般监督权和司法监督权不仅有立法上的明确规定,也有具体的司法实践,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我国法律监督权发展阶段的“黄金时期”。但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一般监督权的运行出现了很多问题,受到了诸多非议,并没有完全得到开展,司法监督权对民事和行政领域尚无介入。因此,从总体上说这一时期的法律监督权仍然以打击刑事犯罪为主要任务,这也造成了我国法律监督权在具体实践上出现了与宪法定位上的第二次偏离。第五章“法律监督权在我国的波折”着重论述了法律监督权在我国波折的原因及其表现。重新审视那段轻视和破坏法制的历史,可以看出法律监督权遭受波折,完全是在错误思想指导下和特定历史背景下造成的,法律监督权并非是可有可无的。没有法律监督权保护的法制将不成为法制,重视法律监督权也就是重视法制。在法律监督权遭到取消之前,一般监督权受到错误的批判而被迫空置,司法监督权也在左倾思想的影响下大为缩减,法律监督权在具体实践上出现了与宪法定位上的第三次偏离。第六章“法律监督权在我国的恢复”在阐述法律监督权恢复背景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我国现有法律监督权的体系,并进一步指出了法律监督权在我国所面临的挑战。从中可以看出,实定法规定的法律监督权是在“文革”刚刚结束后进行恢复重建的,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恢复的法律监督权只能采取权宜之计,着重恢复当时急需建立的权力。因此,恢复的法律监督权被局限于刑事诉讼领域范围之内,检察机关也成为单纯的“刑事检察院”。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监督权已经进入民事和行政诉讼领域,但范围仍然十分有限。从总体上看,现有的法律监督权仍然以打击刑事犯罪为主要任务,这也造成了检察机关实际权力的运行与宪法定位之间的第四次偏离。第七章“法律监督权在我国的回归”中指出了我国法律监督权的回归条件,并对法律监督在我国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是由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环节构成的有机整体。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应当对社会主义法制的各个环节均进行法律监督,改变当前检察机关只能对社会主义法制的个别环节进行监督的局面,进而使长期以来法律监督权偏离其建立初衷的轨迹得以回归。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法律监督权产生的历史背景
  • 1.1 法律监督权急待建立
  • 1.1.1 原有的检察机关已被摧毁
  • 1.1.2 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十分猖獗
  • 1.1.3 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盛行
  • 1.1.4 苏维埃政权制定了大量的法律
  • 1.2 分散监督模式的失效
  • 1.2.1 各级苏维埃的法律监督
  • 1.2.2 国家监察人民委员部的法律监督
  • 1.2.3 审判机关的法律监督
  • 1.2.4 司法人民委员部的法律监督
  • 1.3 关于设立检察机关的理论争议
  • 1.3.1 是否设立专门的检察机关
  • 1.3.2 何种隶属关系的检察机关
  • 2 法律监督权的生成及发展
  • 2.1 初建时期的法律监督权(1922 年——1923 年)
  • 2.1.1 苏维埃法律监督权的定位
  • 2.1.2 苏维埃法律监督权的主体
  • 2.1.3 苏维埃法律监督权的内容
  • 2.2 探索中的苏维埃法律监督权(1923 年——1936 年)
  • 2.2.1 苏维埃法律监督权的主体
  • 2.2.2 苏维埃法律监督权的内容
  • 2.3 走上“神坛”的苏维埃法律监督权(1936 年——1991 年)
  • 2.3.1 苏维埃法律监督权的定位
  • 2.3.2 苏维埃法律监督权的内容
  • 2.4 苏维埃法律监督权的理论小结
  • 2.4.1 苏维埃法律监督权的理论基础
  • 2.4.2 苏维埃法律监督权的建立初衷
  • 2.4.3 苏维埃法律监督权的基本特点
  • 3 法律监督权在我国的引入
  • 3.1 法律监督权进入我国的原因分析
  • 3.1.1 现实方面的原因
  • 3.1.2 制度方面的原因
  • 3.2 法律监督权引入期的实定法规定
  • 3.2.1 宪法上的规定
  • 3.2.2 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
  • 3.3 法律监督权引入期的实践运行
  • 3.3.1 提起公诉
  • 3.3.2 审判监督
  • 3.3.3 侦查监督
  • 3.3.4 职务犯罪监督
  • 3.4 苏联法律监督权对我国的影响
  • 3.4.1 我国对苏联法律监督权的借鉴
  • 3.4.2 我国法律监督权的独具特色
  • 4 法律监督权在我国的发展
  • 4.1 法律监督权在我国发展的背景
  • 4.1.1 国内政治形势得以好转
  • 4.1.2 国家的主要任务相对调整
  • 4.1.3 法律监督制度得到认同
  • 4.2 法律监督权在立法上的发展
  • 4.2.1 宪法关于法律监督权的规定
  • 4.2.2 检察院组织法关于法律监督权的规定
  • 4.3 法律监督权在司法上的发展
  • 4.3.1 一般监督权的具体运行
  • 4.3.2 司法监督权的具体运行
  • 5 法律监督权在我国的波折
  • 5.1 法律监督权波折的原因
  • 5.1.1 左倾思想的冲击
  • 5.1.2 群众运动取代依法办案
  • 5.1.3 法律监督理论受到曲解
  • 5.1.4 中苏关系的交恶
  • 5.2 法律监督权波折的表现
  • 5.2.1 法律监督成绩遭受否定
  • 5.2.2 法律监督权受到缩减
  • 5.2.3 法律监督组织遭到破坏
  • 5.3 法律监督权波折时期的具体运行
  • 5.3.1 司法监督权的运行
  • 5.3.2 社改检察活动的开展
  • 6 法律监督权在我国的恢复
  • 6.1 法律监督权恢复的背景
  • 6.1.1 法律监督权在“废墟”的基础上恢复
  • 6.1.2 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依然猖獗
  • 6.1.3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尚未健全
  • 6.1.4 我国仍处于计划经济时代
  • 6.2 恢复的法律监督权体系
  • 6.2.1 各级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
  • 6.2.2 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专有职权
  • 6.3 现阶段我国法律监督权所受到的挑战
  • 6.3.1 苏东国家法律监督制度的消亡
  • 6.3.2 西方检察理论的冲击
  • 6.3.3 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
  • 6.3.4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得到完善
  • 7 法律监督权在我国的回归
  • 7.1 法律监督权的回归条件
  • 7.1.1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 7.1.2 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体
  • 7.1.3 实定法的规定
  • 7.1.4 依法治国的方略
  • 7.1.5 现实的法制情况
  • 7.2 法律监督权的具体回归
  • 7.2.1 立法环节的法律监督权
  • 7.2.2 执法环节的法律监督权
  • 7.2.3 司法环节的法律监督权
  • 7.2.4 守法环节的法律监督权
  • 8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全市检察机关理论研讨会召开[J]. 宝鸡社会科学 2009(04)
    • [2].发挥检察机关在处理农村信访中的职能作用[J].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3)
    • [3].检察机关如何服务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J]. 决策导刊 2008(02)
    • [4].宝鸡市人民检察院 宝鸡市检察官协会组织召开全市检察机关理论研讨会[J]. 宝鸡社会科学 2013(01)
    • [5].本市检察机关稳步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J]. 上海档案 2016(12)
    • [6].论新时代检察机关捕诉关系的优化[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6)
    • [7].顶层设计与绩效改革——检察机关电子卷宗的应用效果透视[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8].检察机关提前介入侦查机制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19(36)
    • [9].“三型”案件管理发展理念的基层探索[J]. 人民检察 2019(14)
    • [10].检察机关如何更好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J]. 方圆 2019(23)
    • [11].S省检察机关关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量刑建议工作的实证调研[J]. 法制博览 2019(35)
    • [12].检察机关服务非公企业的对策和建议[J]. 中国检察官 2019(23)
    • [13].论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的调查取证权[J]. 浙江社会科学 2020(03)
    • [14].检察机关对监察机关的制约研究[J]. 法制与经济 2020(01)
    • [15].中西部地区省以下检察机关财物统一管理改革研究[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6].检察机关领导体制的发展变化与类型辨析[J]. 人民检察 2019(Z1)
    • [17].江苏省检察机关防疫工作[J]. 中国检察官 2020(05)
    • [18].检察机关试行公益诉讼网格化管理之探索[J]. 中国检察官 2020(01)
    • [19].试析检察机关参与疫情应急管理[J]. 人民法治 2020(06)
    • [20].检察机关案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反思与运用[J]. 中国检察官 2020(07)
    • [21].全国检察机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张军强调 学懂弄通做实四中全会精神 以更高政治站位推进检察监督能力现代化[J]. 人民检察 2019(21)
    • [22].构建检察机关智能化分案机制[J]. 人民检察 2019(21)
    • [23].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发展路径研究[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4].最高检就检察机关抗击疫情作出系列部署[J]. 人民检察 2020(08)
    • [25].检察机关云桌面应用的研究[J].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2020(09)
    • [26].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制度优化[J]. 人民检察 2018(11)
    • [27].奋进新时代 实现新作为[J]. 人民检察 2018(Z1)
    • [28].忠诚铸检魂 担当写春秋[J]. 人民检察 2018(Z1)
    • [29].检察机关规范司法行为的意义及实现路径思考[J]. 法制与社会 2019(18)
    • [30].检察机关在认罪认罚从宽中为何居主导地位[J]. 方圆 2019(11)

    标签:;  ;  ;  

    法律监督权研究 ——以法律监督权的发展历程为主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