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相关基因及抗病基因类似序列的克隆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相关基因及抗病基因类似序列的克隆

论文题目: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相关基因及抗病基因类似序列的克隆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作物遗传育种

作者: 王洁

导师: 孔繁玲,赵开军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差异显示,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水稻抗病相关基因的克隆有助于阐明水稻抗病的分子机制。Xa23是章琦等人从我国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中鉴定出来的1个新的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并已育成以感病籼稻品种JG30为遗传背景的近等基因系CBB23。本研究以JG30和CBB23为材料,通过mRNA差异显示技术和基于同源序列的候选基因法,对抗、感近等基因系材料接种病原菌后1、3、5、7、10天得到的cDNA进行RT—PCR分析,分离在抗、感近等基因系间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期望找到与抗病基因连锁或相关的基因片段,为克隆Xa23基因提供条件。 通过mRNA差异显示技术获得5个在抗、感近等基因系间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其中片段CU10在感病材料JG30接种病菌后1~10天期间的表达量基本不变,而在抗病近等基因系CBB23接种病菌后的同一时段内所表达量普遍大于感病材料,而且其表达量随着接种病菌后时间的延长增强。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CU10与水稻接种稻瘟病菌6、24小时后获得的4个EST序列(CB663801、CB658079、CB651075、CB648338)有99%(368/369)的同源性。据此推测,CU10序列来源于水稻基因组,其表达受到病原菌的诱导,其产物可能是水稻抗病信号传导途径中某种共同因子。将其电子定位到水稻第2号染色体。其它4个cDNA差异片段,在GeneBank中未搜索到具有明显同源性的序列,推测可能是新的cDNA片段。 根据STK类抗病基因保守区设计引物,从抗、感近等基因系中均扩增出一条472bp大小的条带,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与通过差异显示方法所获得的CU10是同一序列,根据与其高度同源的EST序列,将其延长为1030bp,记为RTK;多序列比对显示,RTK上游序列与水稻接种稻瘟病菌6、24小时后获得的EST完全相同,而与未接种对照差别较大;下游序列在对照与接种病原菌后得到的EST之间没有差别。通过设计引物,在抗病的CBB23中扩增出RTK全长序列,而在感病亲本JG30中没有扩增出条带;证实了电子延长的正确性,同时也说明RTK基因与抗病性存在着某种联系。RTK有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其编码的蛋白质具有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可能是一个具有磷酸化功能的跨膜蛋白。 根据NBS-LRR类抗病基因保守区设计引物,从抗、感近等基因系中扩增出一条500bp大小的条带,测序后获得了2类不同的NBS-LRR类抗性基因同源序列,其中NB1长514bp,电子定位于第11号染色体6978.5K~6979.1K处;NB2长505bp,电子定位于第11号染色体29707.9K~29708.5K处。二者的DNA序列同源性只有30%,但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均具有NBS-LRR类抗性基因的典型保守结构,同源性搜索显示与已克隆的NBS-LRR类抗性基因同源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说明NR1和NB2是NBS—LRR类抗性基因同源片段。它们与抗病性的关系有待获得全长cDNA序列后再进行分析鉴定。 根据胞外LRR类抗病基因保守区设计引物,从抗、感近等基因系中获得了2个RGA序列:LR1和LR2。序列分析发现,LR1和LR2不具有LRR类抗病基因的典型保守结构域。推测两片段与目的抗性基因无关。 对图位克隆法获得的4个抗病候选基因进行RT-PCR分析,表明4个候选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均有表达。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1.2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研究进展

1.3 水稻基因组研究进展

1.4 生物信息学及其应用

第二章 mRNA差异显示法分离水稻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

2.1 前言

2.2 材料

2.3 方法

2.4 结果与分析

2.5 讨论

第三章 根据抗病基因保守区克隆水稻抗病同源序列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Xa23候选基因的RT-PCR分析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结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5-07-18

参考文献

  • [1].水稻长叶毛基因Hairy Leaf 6的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D]. 孙文强.华中农业大学2017
  • [2].水稻CCT家族基因的功能研究和Hd1的重新克隆[D]. 章佳.华中农业大学2017
  • [3].miR396调控水稻产量的分子机理研究[D]. 高峰.武汉大学2015
  • [4].fsv1水稻胚珠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及不育机理研究[D]. 杨丽玉.武汉大学2016
  • [5].水稻OsSEC18和OsVPS37基因的功能研究[D]. 孙允芳.武汉大学2013
  • [6].GWAS定位水稻苗期耐冷基因和抗白叶枯基因[D]. 王丹.湖南农业大学2017
  • [7].两个水稻叶形基因的精细定位及遗传分析[D]. 张小惠.四川农业大学2016
  • [8].不同水稻品种对氮素响应的差异及其农艺生理性状[D]. 剧成欣.扬州大学2017
  • [9].水稻穗颈伸长基因EUI2(t)的精细定位与克隆[D]. 朱宏波.福建农林大学2003
  • [10].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水稻抗病育种中的应用[D]. 陈志伟.福建农林大学2004

相关论文

  • [1].水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分析及抗稻瘟病候选基因克隆[D]. 任鄄胜.四川农业大学2008
  • [2].水稻抗白叶枯Xa4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克隆以及相关基因家族的分析[D]. 孙新立.华中农业大学2003
  • [3].小麦抗白粉病近等基因系cDNA文库构建及抗病相关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D]. 陈秀珍.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
  • [4].黄瓜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及其对霜霉病抗病基因标记的研究[D]. 丁国华.东北农业大学2004
  • [5].水稻白叶枯病菌无毒新基因的功能鉴定以及Quorum Sensing相关基因的克隆和表达[D]. 梁斌.复旦大学2004
  • [6].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2(t)的克隆[D]. 谭明谱.华中农业大学2004
  • [7].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图位克隆[D]. 王春连.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 [8].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白粉病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D]. 王西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 [9].云南野生稻抗病基因克隆、结构功能分析及其分子进化研究[D]. 杨明挚.云南大学2004
  • [10].水稻白叶枯病隐性抗病基因xa13的分离与鉴定[D]. 储昭晖.华中农业大学2006

标签:;  ;  ;  ;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相关基因及抗病基因类似序列的克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