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进城农民工行为选择研究 ——基于对江苏地区的实证分析

新时期进城农民工行为选择研究 ——基于对江苏地区的实证分析

论文摘要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镇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农民工”是我国特殊的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期间所出现的特殊群体。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实际上包含着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劳动力从迁出地转移出去,即由“农民”转变为“农民工”(职业的转变);第二个过程是这些迁移者在迁入地定居下来,即由“农民工”转变为“市民”(身份的转变)。但要实现由农民工向市民的转变,必须要冲破城乡分隔的“二元户籍制度”的樊篱。虽然广大农民工以“潮涌”之势已经穿越了“显性户籍墙”来到城市,但他们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他们并没有真正从农民中分离出来,完成身份的转变,真正成为城市市民,只能徘徊在城市边缘,流动于城乡之间。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农民工行为选择的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抽样调查把握江苏地区进城农民工的数量形态和行为选择的基本特征,分析进城农民工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阐述农民工行为选择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客观分析农民工的行为选择对社会经济产生的效应。通过对农民工行为选择的意愿分析,探讨进城农民工的行为选择趋势。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文通过抽样调查,完成了960位进城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最终获得894份有效样本。基于在江苏地区所调查的894份有效样本,我们得出了一些比较有意义的结论。1.在进城农民工务工地点的选择上,本文认为:江苏农民工的务工区域选择行为更加侧重于流动就业的工资收益,而不是侧重于流动就业的成本。进城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显著影响农民工务工区域的行为选择。在进城农民工行为选择意愿分析中,本文研究发现:第一代农民工与第二代农民工在城市居留意愿上并没有什么差别,至少在统计上是不显著的。但在结合进城农民工打工年限这一因素后,发现第二代农民工中进城务工年限越长的居留意愿越强烈。2.在进城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选择行为上,本文认为:(1)进城农民工是否将其子女带入城市,经济因素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只有务工的收入还可以才可能支撑其子女在城市上学的费用;(2)如果农民工夫妻都在外打工、老家没有其他人照顾孩子的话,此时将子女带入城市将是其不得不做出的选择;(3)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质越高,则其对下一代的文化教育越关注,越是倾向于将子女带入城市接收相对优良的教育;(4)教育收费情况负向影响农民工的行为决策,公办学校较高的入学门槛影响了农民工子女进入的选择;(5)农民工对所处社会环境的评价也显著影响农民工的行为选择,如果农民工对所处社会环境比较满意的话,则更愿意让子女接受这样环境的熏陶;(6)在城市里的农民工子女,由于“社会屏蔽”以及由此相应地带来的群体性排斥和偏见,使得其理论上也就失去了在城市里平等就学的权利。此外,在子女教育选择意愿上,在有适龄子女留守农村就学的农民工群体中,有将近一半打算在未来的三年内把孩子带到城市中来。3.在进城农民工的技能培训行为选择上,本文认为:农民工服从“理性经济人”的基本假设,追求培训效用的最大化,培训对进城农民工的收入具有正向作用。然而技能培训对农民工角色转化的效应并不明显。技能培训对农民工职业转化的效应要远远强于角色转化的效应。在技能培训选择意愿上,近年来进城农民工培训投入意愿明显增强,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内容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章绪论,主要提出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等。第二部分包括第2章和第3章的内容,主要阐述进城农民工行为选择的理论基础,农民工进城的历史演变过程和进城农民工目前在城市的生活状况。第三部分为第4章,主要介绍本文的分析框架、具体的分析方法、调查方案及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第四部分包括第5章、第6章、第7章的内容,分别研究进城农民工区域选择及其社会经济效应分析;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选择及其社会经济效应分析;进城农民工培训选择及其社会经济效应分析。第五部分为第8章,是全文的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的研究
  • 1.2.2 国内的研究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范围与数据来源
  • 1.5.1 研究范围界定
  • 1.5.2 数据来源
  •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6.1 可能的创新
  • 1.6.2 不足与展望
  • 第2章 研究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概念界定
  • 2.1 行为科学的基础理论
  • 2.1.1 刺激—反应理论
  • 2.1.2 需要—动机理论
  • 2.2 行为激励的相关理论
  • 2.2.1 双因素理论
  • 2.2.2 内驱力理论
  • 2.2.3 期望理论
  • 2.3 行为选择决策理论
  • 2.4 劳动力流动理论
  • 2.4.1 发展经济学传统理论
  • 2.4.2 其他劳动力迁移理论
  • 2.5 相关概念界定
  • 第3章 进城农民工行为选择历程考察
  • 3.1 农民工流动的背景及演变历程
  • 3.2 进城农民工行为选择现状
  • 3.3 江苏农民工行为选择现状
  • 3.4 进城农民工行为选择特点分析
  • 第4章 分析框架、分析方法与样本数据描述性分析
  • 4.1 进城农民工行为选择的机制和分析框架
  • 4.1.1 进城农民工行为选择的机制
  • 4.1.2 基于行为科学理论的一般分析框架
  • 4.1.3 基本成本收益理论的一般分析框架
  • 4.1.4 本文的具体分析框架
  • 4.2 具体分析方法
  • 4.2.1 社会调查法
  • 4.2.2 计量分析方法
  • 4.3 样本数据描述性分析
  • 4.3.1 样本选择情况
  • 4.3.2 问卷设计与调查内容
  • 4.3.3 问卷信度与效度的检验
  • 4.3.4 样本数据基本特征
  • 第5章 进城农民工务工区域选择及其社会经济效应分析
  • 5.1 进城农民工务工区域选择分析
  • 5.1.1 务工区域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 5.1.2 模型设定与计量分析
  • 5.2 务工区域选择社会经济效应分析
  • 5.2.1 经济贡献效应
  • 5.2.2 社会综合效应
  • 5.3 进城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选择及其社会经济效应分析
  • 6.1 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的演变
  • 6.2 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
  • 6.3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选择分析——进城或留守
  • 6.4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选择分析——公办学校或民工学校
  • 6.5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选择的社会经济效应
  • 6.5.1 进城农民工子女留守农村的“马太”效应
  • 6.5.2 进城农民工子女城市就学的文化冲突和社会排斥效应
  • 6.6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选择意愿分析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进城农民工培训选择及其社会经济效应分析
  • 7.1 进城农民工培训现状分析
  • 7.2 进城农民工培训选择分析
  • 7.3 进城农民工培训决策计量分析
  • 7.4 进城农民工技能培训的社会经济效应
  • 7.4.1 技能培训的收入效应
  • 7.4.2 技能培训的职业转化和角色转化效应
  • 7.5 进城农民工技能培训意愿分析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基本结论与对策建议
  • 8.1 基本结论
  • 8.1.1 进城农民工务工区域选择的基本结论
  • 8.1.2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选择的基本结论
  • 8.1.3 进城农民工技能培训选择的基本结论
  • 8.2 对策建议
  • 8.2.1 取消户籍制度
  • 8.2.2 改善农民工的工作生活环境
  • 8.2.3 实施农民工安居工程
  • 8.2.4 做好服务,有序引导
  • 8.2.5 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
  • 8.2.6 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博士攻读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与参与的科研课题
  • 相关论文文献

    • [1].把关爱送到农民工心坎上[J]. 建筑 2019(24)
    • [2].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及其健康效应探究[J]. 农业经济 2019(12)
    • [3].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J]. 智库时代 2019(51)
    • [4].法治社会建设中的农民工法律素养问题探讨[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9(09)
    • [5].抓住关键 聚焦问题 大力推进农民工党建工作[J]. 四川党的建设 2019(23)
    • [6].对农民工权益维护问题的几点思考[J]. 法制与社会 2019(35)
    • [7].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律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9(34)
    • [8].最低工资标准能否促进农民工工资持续增长[J]. 财经科学 2019(11)
    • [9].论百万扩招与新时代农民工学历教育[J]. 教育与职业 2019(24)
    • [10].劳而不富:青年农民工缘何工作贫困?[J]. 社会发展研究 2019(04)
    • [11].体面劳动视角下推进农民工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对策[J].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4)
    • [12].浅议农民工与身份认同[J]. 劳动保障世界 2019(35)
    • [13].农民工流向选择和区域流动变化研究——基于河南省农民工流向的经验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 2019(12)
    • [14].城镇化背景下青年农民工创业机制的制度化构建[J]. 智库时代 2020(04)
    • [15].农民工党建“四大工程”助推老区振兴发展[J]. 四川党的建设 2020(02)
    • [16].多管齐下促增收 破解返乡农民工“收入差”难题[J]. 四川党的建设 2020(01)
    • [17].兵团八建哈巴河项目部做好农民工工资发放工作[J]. 兵团工运 2019(11)
    • [18].决胜“全面无欠薪”——我国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纪实[J]. 中国信用 2019(03)
    • [19].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研究综述[J]. 职教论坛 2019(12)
    • [20].福建省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J]. 就业与保障 2019(23)
    • [21].南江:全面提升农民工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J]. 四川劳动保障 2019(11)
    • [22].农民工的社会交往内卷化了吗?——基于对“内卷化”概念比较性的理解[J]. 天府新论 2020(01)
    • [23].我国农民工消费主体变迁与消费潜能释放的学术梳理与评述[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24].国外农民职业教育对我国农民工创新创业培训的启示[J]. 滁州学院学报 2019(06)
    • [25].务工经历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累积的视角[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6].收入不平等对进城农民工风险应对策略的影响——基于鄂粤城市的实地调查[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7].农民工职业流动与职业上升的机制研究——基于北京市农民工的调查数据[J]. 生产力研究 2019(12)
    • [28].加强施工企业项目部农民工工资管理思考[J]. 中国中小企业 2020(02)
    • [29].司法部“绿色通道”帮助农民工讨薪2700余万元[J]. 山西农经 2020(01)
    • [30].农民工政治认同的形成机理[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0(02)

    标签:;  ;  ;  ;  ;  

    新时期进城农民工行为选择研究 ——基于对江苏地区的实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