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的组织分析

产业集群的组织分析

论文摘要

从全球经济范围来看,产业发展的集群化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中国不同行业的产业集群也蓬蓬勃勃、遍地开花。产业集群在世界各国的迅速发展和它对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使得它成为很多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 产业集群的研究也愈加深入和丰富,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目前,对产业集群组织分析很可能会成为深化研究的新切入点。但是,现有的研究很少有以产业集群的组织属性为研究基点探索集群理论在经济学经典理论的相应地位,并在组织理论的框架下展开对产业集群的组织结构、竞争效率、组织绩效以及组织治理等问题的研究。 本文在细致的文献综述基础上,构建产业集群的组织分析框架,从组织本质、分工效率和组织边界、组织结构、组织治理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并结合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对主要研究结论进行论证,初步形成了比较规范的产业集群组织分析范式。 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六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1) 产业集群前沿研究文献的综述。本文跟踪产业集群的研究前沿,对重要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分别综述了产业集群形成和演进机制的研究、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以及创新优势的研究、产业集群社会网络的研究、产业集群组织属性的探索以及具有代表意义的产业集群案例实证研究等不同角度的大量文献,简要评述了既有研究文献中存在的不足,认为产业集群研究需要一种新的组织分析框架,并反思了产业集群实证研究方法上的不足。 (2) 产业集群组织分析框架的构建。本文在界定概念和设定行为性假设基础上,基于专业化分工理论、交易成本与企业组织理论、网络组织理论,构建起了产业集群组织分析的研究框架,形成比较系统的产业集群组织分析逻辑,将产业集群理论纳入主流经济学视野。组织分析研究框架的构建总领了全文的研究范围和思路,并对规范产业集群分析有一定意义。 (3) 产业集群组织本质的逻辑推演。本文以产业集群的组织特质为逻辑基点,从交易特质和生产特质出发,推演产业集群的组织属性。通过比较规范的逻辑推导,本文研究证实了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市场与科层组织之间的中间性组织,并进一步指出产业集群组织具有不同于企业科层和纯市场的经济特征:经济效率特征、网络结构特征、网络创新特征、契约

论文目录

  • 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产业集群日益主导着世界经济格局
  • 1.1.2 产业集群在中国显现出蓬勃生机
  • 1.1.3 产业集群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 1.2 问题的提出
  • 1.2.1 产业集群组织本质的理论解释不足
  • 1.2.2 产业网络组织在产业集群研究中被忽视
  • 1.2.3 基于组织理论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薄弱
  • 1.2.4 组织分析框架下的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缺失
  • 1.2.5 产业集群组织的绩效评价尚是空白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的方法
  • 1.4.2 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
  • 1.4.3 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
  • 1.4.4 分立结构分析的研究方法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研究文献综述
  • 2.1 产业集群的研究溯源
  • 2.2 产业集群的内涵阐释
  • 2.2.1 产业集群的不同称谓
  • 2.2.2 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的关系
  • 2.2.3 本文对产业集群的内涵界定
  • 2.3 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进展
  • 2.3.1 关于产业集群形成和演进机制的研究
  • 2.3.2 关于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研究
  • 2.3.2 关于产业集群创新优势的研究
  • 2.3.4 关于产业集群网络的研究
  • 2.3.5 关于产业集群组织的探索
  • 2.4 围绕产业集群的案例与实证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产业集群组织分析的研究框架
  • 3.1 基本概念界定
  • 3.1.1 组织
  • 3.1.2 分工
  • 3.1.3 交易
  • 3.1.4 效率
  • 3.2 行为性假设前提
  • 3.2.1 利益最大化动机
  • 3.2.2 行为人的有限理性
  • 3.2.3 机会主义倾向
  • 3.3 产业集群组织分析的研究框架构建
  • 3.3.1 组织理论的发展脉络梳理
  • 3.3.2 产业集群的组织分析框架
  • 3.4 框架的理论基础
  • 3.4.1 专业化分工理论
  • 3.4.2 交易成本、契约与企业组织理论
  • 3.4.3 网络组织理论
  • 3.5 框架的主要研究内容
  • 3.5.1 产业集群的组织本质与组织特征
  • 3.5.2 产业集群的分工效率与组织边界
  • 3.5.3 产业集群的组织结构
  • 3.5.4 产业集群的组织治理机制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产业集群的组织本质研究
  • 4.1 产业集群组织分析的逻辑起点
  • 4.1.1 经济组织的两个基点
  • 4.1.2 基于分工的产业集群生产特质
  • 4.1.3 基于交易的产业集群交易特质
  • 4.2 产业集群的组织本质:中间性组织
  • 4.2.1 中间性组织的稳定性分析
  • 4.2.2 产业集群的中间性组织属性
  • 4.2.3 产业集群是一种中间性组织
  • 4.3 产业集群组织的一般特征分析
  • 4.3.1 产业集群组织的经济效率特征
  • 4.3.2 产业集群组织的网络结构特征
  • 4.3.3 产业集群组织的网络创新特征
  • 4.3.4 产业集群组织的契约协调特征
  • 4.3.5 产业集群组织的资产专用性逆转特征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产业集群的分工效率与组织边界研究
  • 5.1 分工经济的原因
  • 5.2 产业集群的组织效率:基于分工的成本-收益模型
  • 5.2.1 分工的收益与分配
  • 5.2.2 分工收益与交易费用的两难
  • 5.2.3 分工收益与管理成本的两难
  • 5.2.4 产业集群组织分工的效率
  • 5.3 产业集群的组织边界探析
  • 5.3.1 市场-企业“两分法”下的组织边界
  • 5.3.2 市场-集群-企业“三分法”下的组织边界
  • 5.3.3 产业集群组织边界扩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5.4 柳市低压电器集群:来自浙江的产业集群案例分析
  • 5.4.1 柳市低压电器集群简介
  • 5.4.2 柳市低压电器集群的演进与分工生产模式的变革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产业集群的组织结构研究
  • 6.1 产业集群的结构属性:复合产业网络
  • 6.1.1 产业网络与产业集群的关系定位
  • 6.1.2 基于分工和交易的产业集群生产网络
  • 6.1.3 产业集群内嵌的社会网络
  • 6.2 产业集群组织的网络结构研究
  • 6.2.1 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框架
  • 6.2.2 产业集群网络结构分析
  • 6.3 产业集群组织的网络关联度模型
  • 6.3.1 两个经典的产业网络模型
  • 6.3.2 产业集群网络关联度模型构建
  • 6.3.3 产业集群网络关联度模型的动态扩展
  • 6.4 产业集群组织的网络结构模式探索
  • 6.4.1 生产网络层的要素链接模式分析
  • 6.4.2 社会网络层的要素链接模式分析
  • 6.5 案例分析:一个来自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的案例
  • 6.5.1 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现状
  • 6.5.2 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的网络结构
  • 6.5.3 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的生产网络层要素链接模式
  • 6.5.4 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的社会网络层要素链接模式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产业集群的治理机制研究
  • 7.1 对产业集群治理的理解
  • 7.1.1 治理的概念
  • 7.1.2 产业集群治理的内涵
  • 7.2 集群剩余:产业集群治理的基础
  • 7.2.1 集群剩余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 7.2.2 集群剩余的形成原因
  • 7.2.3 集群剩余的分配
  • 7.3 集群组织中的机会主义:产业集群治理的根源
  • 7.4 产业集群组织的治理机制选择
  • 7.4.1 经济组织的内在机制分析
  • 7.4.2 产业集群的激励机制
  • 7.4.3 产业集群的约束机制
  • 7.4.4 产业集群的集群文化培育机制
  • 7.4.5 产业集群组织治理机制的优化取向
  • 7.5 产业集群组织的治理结构
  • 7.5.1 产业集群治理的主体构成
  • 7.5.2 产业集群治理平台构造
  • 7.5.3 产业集群组织的治理制度安排
  • 7.6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
  • 8.2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与贡献
  • 8.3 论文研究存在的不足与未来的努力方向
  • 8.3.1 论文研究中的主要不足
  • 8.3.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 1.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情况
  • 2. 攻读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培训需求组织分析相关文献回顾[J]. 商业时代 2008(34)
    • [2].对中国钢铁行业组织分析(英文)[J]. 中国外资 2012(14)
    • [3].广场舞文化现象与群众舞蹈活动组织分析[J]. 中国民族博览 2020(08)
    • [4].组织分析视角下基层政策执行多重逻辑探析——以精准扶贫中的“表海”现象为例[J]. 公共管理学报 2019(03)
    • [5].城市单向交通组织中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交通组织分析[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2(15)
    • [6].组织趋同与多样性:组织分析新制度主义的发展脉络[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7(03)
    • [7].82B盘条产品中有害组织分析[J]. 酒钢科技 2020(03)
    • [8].应急处突任务和边防安保任务中的通信组织分析[J]. 通讯世界 2017(09)
    • [9].结合工程实例,浅谈交通组织分析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意义[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19)
    • [10].物流中心交通组织分析基本模型[J]. 物流技术 2010(09)
    • [11].现代有轨电车布置方式创新性研究及相应交通组织分析[J]. 铁道勘测与设计 2016(02)
    • [12].动态生化组织分析在人癌组织发展中的应用[J]. 智慧健康 2019(26)
    • [13].大学学术权力的制度化——基于新制度主义组织分析的视角[J]. 教育发展研究 2011(11)
    • [14].高强度钢筋组织分析和强化工艺措施[J]. 特殊钢 2017(05)
    • [15].国内高校院校研究机构建设路径分析——基于组织分析新制度主义的视角[J]. 高教探索 2014(01)
    • [16].健全完善“一窗受理”人员培训刍议[J]. 商讯 2019(23)
    • [17].基于组织行为学视角的大学生创业组织分析[J]. 科技经济导刊 2015(18)
    • [18].体育课放松活动的组织分析[J]. 中国学校体育 2011(11)
    • [19].应试教育:一个学校行为的组织分析[J]. 基础教育 2015(04)
    • [20].组织分析视角下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研究[J]. 学理论 2014(35)
    • [21].25Cr3MoA钢转子组件气体渗氮后“黑线”组织分析及改进[J].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0(11)
    • [22].可控气氛热喷涂沉积层的成分及组织分析[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09(01)
    • [23].高强韧轨道交通用钢药芯焊丝的力学性能及组织分析[J]. 焊接学报 2017(04)
    • [24].控规路网调整下的交通组织研究与应用——以涵江旧城东区及新浦片区交通组织分析为例[J]. 福建建筑 2017(11)
    • [25].可扩展的迭代自组织分析并行处理算法[J]. 测绘科学 2016(08)
    • [26].农村初中英语剧社活动的有效组织分析[J]. 英语画刊(高级版) 2018(27)
    • [27].产业集群的组织分析逻辑:组织本质、效率与边界[J]. 财经问题研究 2009(01)
    • [28].技术活动的组织框架及其中间组织分析[J]. 科学学研究 2008(S2)
    • [29].铸态Fe-0.45C-2.7B-1.5Al合金的凝固组织分析[J]. 热加工工艺 2020(14)
    • [30].压力容器用508-Ⅲ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分析[J]. 焊管 2011(07)

    标签:;  ;  ;  ;  ;  ;  ;  

    产业集群的组织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