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比尺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桩,水平静力加载,水平循环加载,挤密效应
小比尺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余中良[1](2018)在《挤密效应对砂土中水平受荷桩承载特性影响的小比尺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桩基础是承受水平载荷最有效的基础形式之一,具有较好承载特性,能够满足建筑物正常使用的要求。预制桩在贯入土体后会引起周围土体变形,桩身对周围土体产生很大的横向压力,将土体中等同于桩身体积的土挤向周围而使之密实,桩身和桩端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扰动和重塑,进而使桩基承载力因挤密效应而产生影响。预制管桩的桩基直径、入土深度、桩端形式及土体相对密度等的不同都会导致打桩过程中桩基对周围土体挤压程度不同,因而对单桩水平承载力产生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挤土桩在受到风荷载、波浪荷载等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承载力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如果设计时不考虑桩基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可能遭受的循环荷载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可能会产生不经济的设计方案或桩基础的提前破坏。桩基础在砂土中的挤密效应与桩基的长径比、桩径以及土体相对密度密切相关,而不同位移幅值的循环荷载也会对桩基础的承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分析了不同长径比、桩径以及土体相对密度下单桩基础在水平静力及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与承载力变化机理。基于深圳大学岩土工程实验室开发的数控双轴伺服运动平台,开展了砂土中不同桩径、不同埋深、不同砂土相对密度、不同位移幅值、不同桩头形式(开口桩和闭口桩)下水平静力及循环加载试验。研究发现在不同密实度砂土中,相同位移幅值时开口桩承载力始终弱于闭口桩,且随着位移幅值和埋深的增大,开口桩和闭口桩之间承载力差值在逐渐减小。桩径和土体相对密度都会对开口桩、闭口桩间承载力差值造成较大的影响。循环荷载作用下松砂中不同桩径的开口桩、闭口桩的桩基水平承载力都得到了较大提升,循环荷载位移幅值的增加也会提高单桩水平承载力,且位移幅值的增加对闭口桩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开口桩。通过对室内模型试验的数值模拟发现,桩径及土体相对密度对桩基所受挤密效应有着较大影响,单桩弹塑性p-y模型中参数h的取值一般不大于1.0,而c_p取值根据挤密效应影响程度的不同取3.3到12.5之间,挤密效应对桩基影响越大,参数h的取值和参数c_p取值越大。(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8-06-30)
姜娜,卢文胜,张洁静[2](2008)在《小比尺模型型钢混凝土柱抗弯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几种关于型钢混凝土(SRC)柱抗弯承载力规范计算方法,推导了小比尺模型型钢混凝土(s-SRC) 柱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在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中,s-SRC 柱主要用来模拟混合结构中的 SRC 柱。通过对一系列 s-SRC 柱的压弯加载试验,将试验结果与规范方法及推导公式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验证推导公式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期刊2008-11-01)
小比尺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几种关于型钢混凝土(SRC)柱抗弯承载力规范计算方法,推导了小比尺模型型钢混凝土(s-SRC) 柱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在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中,s-SRC 柱主要用来模拟混合结构中的 SRC 柱。通过对一系列 s-SRC 柱的压弯加载试验,将试验结果与规范方法及推导公式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验证推导公式的合理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比尺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余中良.挤密效应对砂土中水平受荷桩承载特性影响的小比尺模型试验研究[D].深圳大学.2018
[2].姜娜,卢文胜,张洁静.小比尺模型型钢混凝土柱抗弯性能分析[C].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