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抗凝因子和获得性凝血因子缺陷症的基础研究

遗传性抗凝因子和获得性凝血因子缺陷症的基础研究

论文摘要

遗传性抗凝因子缺陷是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本文分别对3个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家系和2个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家系进行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分子病理机制研究。遗性抗凝血酶缺陷症的先证者1,2,3均为男性,分别为72岁,23岁,32岁,临床反复、多部位的血栓形成。先证者1的AT:Ag为121mg/L,AT:A为57.2%,AT基因exon 5存在A9850G杂合突变;先证者2的AT:Ag为119mg/L,AT:A为54.6%,AT基因exon3A存在5386-7delCT杂合突变;先证者3的AT:Ag为111mg/L,AT:A为40.0%,AT基因exon 4存在7421-35del 15bp杂合突变。3种突变均为国际首次发现,导致I型遗传性AT缺陷症。体外表达研究结果显示,AT A9850G和AT 7421-35del 15bp使突变蛋白滞留在细胞内质网,导致蛋白分泌障碍,AT 5386-7delCT明显减少突变蛋白分泌到循环中。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的先证者1,2均为男性,分别为27岁,24岁,临床反复、多部位的血栓形成。先证者1的PS:A为48.6%,FPS:Ag为41mg/L,TPS:Ag为136mg/L,PS基因(PROS1)exon2存在c.C121T杂合突变;先证者2的PS:A为29.2%,FPS:Ag为26mg/L,TPS:Ag为83mg/L,PROS1 exon14存在Gln522Stop杂合突变。c.C121T为国际首次发现,杂合突变导致Ⅱ型PS缺陷症,Gln522Stop为国内首次发现,杂合突变导致Ⅰ型PS缺陷症。药物是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的原因。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氯丙嗪和氯氮平)是LA和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的诱发因素。接受氯丙嗪或氯氮平治疗的患者,应综合评估机体的凝血状态。凝血酶生成试验的ETP值是判断临床是否出血或血栓形成的较敏感指标。

论文目录

  • 提要
  • 缩略词索引表
  • 正文
  • 第一部分: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基因突变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遗传性蛋白S 缺陷症基因突变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抗磷脂抗体与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的相关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四部分:氯丙嗪、氯氮平与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的相关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成果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  ;  ;  

    遗传性抗凝因子和获得性凝血因子缺陷症的基础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