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蛋白组学的初步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蛋白组学的初步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这一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生理机制的阐明及疾病明确定义的提出一直受到复杂的临床症状和多发性脏器系统受累的阻碍。现行的诊断标准依赖于已出现的临床症状而未强调涉及疾病发展过程的自身免疫状态,而临床症状判断具有主观性:早期非典型症状易被忽略,一旦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患者往往已经伴随明显的免疫系统受损和重要脏器的器质性病变甚至失代偿,预后大大下降,亟需准确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近年来蛋白组学这一分子生物学的新技术为自身免疫机制的阐明带来了新的方法。随着蛋白组学研究技术的进步,通过对疾病蛋白质水平的综合研究,该学科在分析SLE病理机制、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发现疾病特异性标志物、确定治疗靶位和药物开发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与前景。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血清、尿液这两种标本上,较之该领域细胞外液的研究,免疫细胞胞内蛋白组学的研究还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SLE发病机制中涉及多种免疫事件,包含各种免疫细胞参与。我们以包含了T、B、NK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在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为切入点,就SLE对PBMC蛋白表达的影响做一探讨,为运用蛋白组学方法研究SLE的早期发病及提示疾病活动提供依据。方法:分别提取14名SLE患者及9名健康献血者的PBMC,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全蛋白质组,对部分差异明显、重复性高的蛋白质点进行离子阱高效液相色谱串连质谱分析(Ion Trap HPLC-Chip-MS/MS),测定其肽序列标签图(PST),在互联网蛋白质数据库检索鉴定差异蛋白。结果:1.获得了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2.图像分析: 1名SLE患者、4名健康献血者PBMC蛋白匹配点为1084个,其中SLE高表达及特异表达蛋白点为71个及17个,健康献血者高表达及特异表达蛋白点为45个及20个。3.对表达差异重复性高的30个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分析,经数据库检索后,鉴定出28个蛋白质的PST,与27个蛋白质对应,分别为: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酪氨酸翻译合成酶、糖原磷酸化酶、转酮醇酶、丙酮酸激酶M1/M2型同功酶、丙糖磷酸异构酶、延长因子1α1、磷酸甘油酸激酶1、α烯醇化酶、斑联蛋白、凝溶胶蛋白前体、脯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相互作用蛋白2、腺苷酸环化酶相关蛋白1、细丝蛋白C、细丝蛋白A、WD重复包含蛋白1、踝蛋白1、微管蛋白β链、整合素耦联蛋白激酶、PDZ-LIM结构域蛋白7、酪氨酸蛋白激酶CSK、破骨细胞刺激因子1、膜联蛋白A5、T复合体蛋白Iζ亚单位、热休克蛋白β1、热休克同源蛋白71和动力蛋白I样蛋白。其中在SLE患者PBMC中高表达或特异表达的有凝溶胶蛋白前体、磷酸甘油酸激酶1、WD重复包含蛋白1、α烯醇化酶、破骨细胞刺激因子1、微管蛋白β链、膜联蛋白A5和热休克同源蛋白71这8类蛋白质,其余均在SLE患者中降低表达或不表达。结论:1.应用蛋白组学技术对SLE患者PBMC特异性蛋白进行初步筛选和鉴定,发现了丙糖磷酸异构酶、膜联蛋白A5、热休克同源蛋白71等27个与SLE发病相关,可能成为SLE生物学标签的蛋白质。2. SLE患者不同的临床症候群可能存在特异性的生物学标签,某些生物学标签只在某一特定的临床症候群中出现,但其确定性尚需后续更完善的实验加以验证。3. SLE患者PBMC蛋白组学研究可能为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建立新的诊断指标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论文目录

  • 英文缩写一览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正文 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蛋白组学的初步研究
  • 前言
  • 病例选择及标本收集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蛋白组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及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磷酸甘油酸激酶1与肿瘤[J]. 药学学报 2019(06)
    • [2].白念珠菌磷酸甘油酸激酶1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3(10)
    • [3].食管鳞癌肿瘤相关抗原磷酸甘油酸激酶1的鉴定[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8(17)
    • [4].B群链球菌磷酸甘油酸激酶与纤维蛋白溶酶原和肌动蛋白结合区的鉴定[J]. 微生物与感染 2012(03)
    • [5].有效PGK1短发夹RNA序列的筛选[J]. 江苏医药 2013(16)
    • [6].磷酸甘油酸激酶1与乳腺浸润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潜在机制探索[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0(05)
    • [7].磷酸甘油酸激酶1和前列腺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在预后预测中的作用[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8(06)
    • [8].下调磷酸甘油酸激酶1增强胶质瘤U25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05)
    • [9].放疗耐受星形胶质细胞瘤的蛋白组学分析[J]. 江苏医药 2011(22)
    • [10].下调磷酸甘油酸激酶1对胶质瘤U373细胞的放疗增敏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02)
    • [11].2型猪链球菌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活性测定[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8(03)
    • [12].易文教授研究成果揭示糖基化修饰调控肿瘤代谢的新机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1)
    • [13].湖羊小肠黏膜内参基因筛选[J]. 动物营养学报 2015(11)
    • [14].Pgk和ilvN基因对谷氨酸棒杆菌产L-丝氨酸的影响[J]. 生物加工过程 2019(04)
    • [15].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表面免疫相关蛋白及磷酸甘油酸激酶对奶牛的免疫保护作用[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4(08)
    • [16].犬附红细胞体PGK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J].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8(03)
    • [17].草原龙胆雄蕊发育特定阶段差异蛋白质组学的初步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5(06)
    • [18].人PGK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功能检测[J]. 军事医学 2018(07)
    • [19].热带假丝酵母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启动子功能鉴定[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20(03)
    • [20].一种适用于真菌的高通量分子鉴定方法的建立[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02)
    • [21].水杨酸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生长及抗逆相关基因的影响[J]. 海洋与湖沼 2015(06)
    • [22].华支睾吸虫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的分子表达、蛋白纯化与定性[J]. 华南预防医学 2008(06)
    • [23].基于典型热证动物模型物质能量代谢的葶苈子及其性味拆分组分药性归属探讨[J]. 中草药 2020(13)
    • [24].滨海沙地大头典竹叶片响应盐胁迫差异蛋白的鉴定与分析[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6)
    • [25].杨树叶片蛋白质组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 [26].高效缺氧诱导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J]. 生物技术通讯 2008(02)
    • [27].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动力学方法的初步研究[J]. 中国医学工程 2011(10)
    • [28].应用二维电泳和质谱技术鉴定乳腺癌相关蛋白[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01)

    标签:;  ;  ;  ;  

    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蛋白组学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