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内镜结合血清学检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

放大内镜结合血清学检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

论文摘要

背景/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是胃癌的癌前病变之一,对于它的定期随访、及时治疗及早期诊断有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其病理改变是胃粘膜的固有腺体的减少、消失或被幽门腺及肠化腺体代替,作为其开口的小凹发生相应的改变。目前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是内镜加粘膜活检,但普通内镜下难发现病变轻微的病例及诊断的不客观性,且活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及局限性。随着放大内镜进入临床,我们应用放大内镜观察胃粘膜小凹开口,探讨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呈多灶性分布,放大内镜的观察仍有其局限性、主观性及死角存在,且活检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一定能准确判断整个胃粘膜萎缩情况。国外有研究者提出用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G—17)筛查胃癌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我们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Ⅰ/PGⅡ(PGR)和胃泌素(G—17),探讨其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并确定其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最佳界值,将放大内镜和血清学检查结合起来,有利于更好的筛查和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方法:选择2007年4月—2007年12月在我科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的100例患者,用Olympus GIF—Q240Z新型放大内镜先行常规胃镜检查,再通过手动变焦进行放大观察胃小凹形态,活检粘膜组织做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小凹开口形态,对放大内镜和普通内镜之间的诊断比较。采用免疫放射法(IRMA)和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上述100例患者血清中PGⅠ、PGⅡ和G—17的含量,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与对照组,萎缩性胃炎各亚组之间进行比较,根据ROC曲线确定其诊断萎缩性胃炎的界值。结果:1、普通内镜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率低,与病理活检存在一定的误差。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38.5%、68.7%和53%,对胃窦、胃体的萎缩检出率分别为40%和17.1%。2、放大内镜下胃粘膜小凹表现为圆点状和短小棒状,发生萎缩时,主要表现为条纹状、斑块状及绒毛状形态,以斑块状、绒毛状较为特异。3、放大内镜通过观察胃小凹形态改变,提高了病理活检对萎缩性胃炎的确诊率。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2.6%、79.1%和81%,对胃窦、胃体的萎缩检出率分别为50.9%和30.1%。与普通内镜相比,放大内镜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敏感度、准确度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对胃窦、胃体的萎缩检出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4、我们研究发现PGⅠ、PGR和G-17水平低下分别是胃体及胃窦萎缩的血清学标志,并确定了它们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最佳界值。与对照组比较,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的血清PGⅠ、PGR和G-17水平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OOJ);萎缩性胃炎各亚组PGⅠ、PGR和G—17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胃体萎缩组、全胃多灶性萎缩组的PGⅠ、PGR低于胃窦萎缩组,胃体萎缩组的G-17高于胃窦萎缩组、全胃多灶性萎缩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根据ROC曲线,PGⅠ、PGR和G-17的最佳界值分别为82.1μg/L(敏感度85%,特异度73%)、7.5(敏感度89%,特异度71%)和8.3(敏感度85%,特异度73%)。根据它们的最佳界值,我们发现52个经病理确诊为萎缩性胃炎中的50个病例,正常对照组中的39个,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9.2%、81.2%和89%。5、检测血清中PGⅠ、PGR和G-17水平,可以弥补病理活检的局限性。根据它们的诊断界值,我们发现放大内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9例患者中,3例为萎缩性胃体炎,6例为萎缩性胃窦炎;放大内镜仅诊断为萎缩性胃窦炎或萎缩性胃体炎的10例患者均为全胃多灶性萎缩,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了上述结果。结论:1、普通内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对萎缩的诊断存在较大的不一致,且诊断率低。2、放大内镜通过对胃小凹的观察可提供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线索,其特征性的改变是条纹状、斑块状或绒毛状,可提高病理活检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确诊率。3、PGⅠ、PGR和G—17检测是一种无创性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根据它们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提示胃体或胃窦萎缩情况,可弥补病理活检诊断的局限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放大内镜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 第三节 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第二章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血清学检测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临床资料及方法
  • 第三节 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 知情同意书
  • 综述
  • 在读期间成果
  • 致谢
  • 研究生毕业论文统计学审稿证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萎缩性胃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现况[J]. 新疆中医药 2019(01)
    • [2].研究分析利用胃镜进行萎缩性胃炎诊断的准确率[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72)
    • [3].空腹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对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J]. 医药论坛杂志 2018(02)
    • [4].脾胃虚寒型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 2017(07)
    • [5].给萎缩性胃炎病人的一句承诺[J]. 江苏卫生保健 2017(02)
    • [6].姜良铎教授“从态论治”萎缩性胃炎的思想研究[J]. 世界中医药 2015(10)
    • [7].萎缩性胃炎怎样“控”癌变?[J]. 家庭生活指南 2020(03)
    • [8].我自己治好了萎缩性胃炎[J]. 开心老年 2020(03)
    • [9].哪些人群易出现萎缩性胃炎?如何护理[J]. 家庭生活指南 2020(05)
    • [10].老年人吃不下饭,可能是患有萎缩性胃炎[J]. 人人健康 2020(14)
    • [11].关注萎缩性胃炎的癌变[J]. 抗癌之窗 2018(05)
    • [12].萎缩性胃炎会癌变吗[J]. 家庭科技 2019(05)
    • [13].萎缩性胃炎患者要及时查胃功能三项[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9(05)
    • [14].萎缩性胃炎可防可治[J]. 中老年保健 2019(02)
    • [15].萎缩性胃炎如何治疗[J]. 老友 2019(06)
    • [16].萎缩性胃炎会癌变吗[J]. 健康博览 2019(10)
    • [17].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在这里康复[J]. 报刊荟萃 2017(01)
    • [18].萎缩性胃炎食豆制品有讲究[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7(01)
    • [19].萎缩性胃炎怎么治[J]. 解放军健康 2016(06)
    • [20].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 现代养生 2017(08)
    • [21].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 人人健康 2017(08)
    • [22].萎缩性胃炎复查的五个关键[J]. 祝您健康 2017(07)
    • [23].情绪和肠胃互为“晴雨表”[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7(07)
    • [24].不能轻视萎缩性胃炎[J]. 老同志之友 2017(16)
    • [25].血清胃蛋白酶原联合胃泌素测定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J]. 健康之路 2017(09)
    • [26].专治萎缩性胃炎新国药[J]. 家庭医药 2014(12)
    • [27].萎缩性胃炎能治好吗[J]. 家庭科技 2015(03)
    • [28].萎缩性胃炎缘何难治[J]. 家庭医学 2015(08)
    • [29].萎缩性胃炎是“死缓”吗[J]. 大家健康 2014(11)
    • [30].萎缩性胃炎会癌变吗?[J]. 解放军健康 2009(05)

    标签:;  ;  ;  ;  ;  

    放大内镜结合血清学检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