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人口老龄化是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从其产生原因来看,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速度减慢,以及人均预期寿命增加是导致老年化现象的主要因素。从我国老龄化地区比较来看,农村老龄化比城市更为严重,其老龄人口比例更大,老龄化速度更快,同时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务工,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还会进一步加剧。从其影响来看,人口老龄化给农村养老保障体制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导致养老保障需求加大,养老保障模式受到冲击,养老基金管理体制需要改革,为此,急需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经历了调查试点阶段、扩大试点阶段、整顿阶段、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探索试点阶段,但仍然存在城乡差距过大、基金管理混乱以及具体政策无法落实等问题。从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经验来看,广东省、江苏省以及上海市三个地区具有典型性。广东以新的保险体系完全取代原来的制度,江苏省对原有制度进行完善,上海则在原来的养老保险体制之外建立了小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目前我国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该遵循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自愿保险与强制性保险相结合、资金筹集渠道多元化的基本原则;在具体措施上,应该加强养老保险法制建设、规范养老保险运作流程、完善保险资金筹集渠道、健全保险基金监管体系、提高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能力;同时还应该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如“家庭—社会”养老双轨机制、城乡养老保障体系一体化、农村养老保险优惠政策等措施。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2 研究综述1.2.1 国外研究现状1.2.2 国内研究现状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4 文章的创新之处第二章 农村老龄化状况及其对养老保险的影响2.1 人口老龄化概述2.1.1 人口老龄化的定义2.1.3 人口老龄化的衡量2.2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状2.2.1 老龄化程度严重2.2.2 老龄化速度较快2.2.3 老龄化地区差别明显2.3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成因2.3.1 人口出生率的下降2.3.2 平均预期寿命的增加2.3.3 城乡人口流动的影响2.4 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养老制度的影响2.4.1 老龄化对农村养老需求的影响2.4.2 老龄化对农村养老模式的影响2.4.3 老龄化对养老基金管理的影响第三章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3.1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变迁3.1.1 调查试点阶段(1986年—1991年)3.1.2 扩大试点阶段(1992年—1998年)3.1.3 整顿发展阶段(1998年底至今)3.2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3.2.1 城乡制度差距过大3.2.2 保险基金问题重重3.2.3 政策落实程度不高3.3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的原因分析3.3.1 政府责任履行不到位3.3.2 养老制度设计存在缺陷3.3.3 群众养老观念落后第四章 不同地区农村养老保险模式的比较分析4.1 广东中山模式4.1.1 制度实施过程与背景4.1.2 制度特点4.2 江苏模式4.2.1 制度实施过程与背景4.2.2 制度特点4.3 上海模式4.3.1 制度实施过程与背景4.3.2 制度特点4.4 三种模式的比较分析4.4.1 三种模式的相同之处4.4.2 三种模式的差异之处第五章 基于老龄化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思路5.1 对于三种地区模式的经验借鉴5.1.1 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5.1.2 自愿保险与强制性保险相结合5.1.3 资金筹集渠道多元化5.2 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具体对策5.2.1 加强养老保险法制建设5.2.2 规范养老保险运作流程5.2.3 完善保险资金筹集渠道5.2.4 提高基金保值增值能力5.2.5 健全养老保险监管体系5.2.6 加强舆论宣传5.3 健全农村养老保险的配套措施5.3.1 推动“家庭—社会”养老双轨机制5.3.2 推进城乡养老保障体系一体化5.3.3 实行农村养老保险优惠政策5.3.4 增强农民参保能力结论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人口老龄化论文; 农村论文; 社会养老保险论文; 模式比较论文;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兼论三种地区模式的比较分析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