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海几个水文现象的数值研究

黄东海几个水文现象的数值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运用POM模式,对黄海和东中国海的以下几个水文现象进行数值研究。观测资料表明,东海黑潮在约129°E,30°N转向,在数值模拟中注意到,当模式水平分辨率低时,模拟出的黑潮转向点往往偏北,当分辨率提高时,黑潮转向点随之向南移动。在本文第二章数值实验显示,斜压项对黑潮转向点的位置无明显影响。进一步数值实验表明,可以用一种新的思路解释黑潮转向点的位置变动的问题:黑潮在转向点附近流径可近似为一圆弧,黑潮转向点偏北,黑潮转向半径R偏小,若黑潮转向点向南移动,则可视为转向半径R变大。不同水平分辨率下算出的黑潮流速不同,当分辨率低时,算出的黑潮往往流幅宽,流速小,分辨率高时则算出的黑潮流幅窄,流速大。黑潮流速越大,对应的转向半径就越大,于是黑潮转向点向南移动。本文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实际海洋中黑潮转向点的位置会发生季节变动,夏季偏南,冬季偏北。第三章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长江冲淡水的夏季扩展机制,重点放在夏季长江口外海区温度锋面的影响。观测显示:夏季长江冲淡水流出长江口以后,先向东北方向扩展,在到达约123°E后,转向东南。本章发现长江冲淡水的夏季扩展形态是受温度锋与环流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在长江口的东南海域,一冷水带沿浙江沿岸分布,其温度锋从海底抬升至海面,形成屏障,冲淡水在该方向的扩展被该温度锋阻止。在长江口的东部海域,底冷水团的温度锋未抬升到海面,而是离海面有5m的距离,这5m的距离成为冲淡水的“通道”,冲淡水通过该“通道”向东扩展至122.5°E,台湾暖流分支出一股北向海流,而长江口外122.5°E恰巧是该海流的流径。冲淡水被此海流携带,向偏北方向扩展。在长江口的东北海域,在约122.5°E,34°N有一冷水带,其温度锋抬升至海面形成屏障,迫使上述的北向海流流向由东北转为东南,冲淡水也改向东南扩展。第四章研究冬季黄海双暖舌现象。卫星遥感资料显示:冬季黄海中部的表层温度场分布呈现双暖舌结构:西暖舌和东暖舌。本章通过数值实验来研究双暖舌结构的形成机制及其与黄海暖流的关系。数值实验结果表明:西暖舌是由黄海暖流形成的,而黄海暖流由于冬季季风海流的补偿作用而得到加强。东暖舌是在黄海海槽的一逆时针方向的环流的作用下形成,该环流是由夏季和秋季黄海冷水团的温度锋所诱发形成的。在该环流东部,暖水被向北携带,在黄海海槽东侧形成暖舌,该暖舌会维持到冬季一月。第五章研究夏季东中国海一温度垂向均匀水柱的形成机制。在约124°E,32°N,东中国海北部海区,夏季八月观测到一温度为垂向均匀的水柱,该水柱被周围垂向层化的海水包围。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去探讨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来自海面的浪致混合与来自海底的潮致混合在约124°E,32°N联结在了一起。浪致混合与潮致混合共同作用使得整个水柱温度垂向均匀。它们对该水柱的形成都是不可缺少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2.黑潮转向现象的数值研究
  • 2.1 引言
  • 2.2 斜压项对黑潮转向点位置的影响
  • 2.3 黑潮流速对黑潮转向点位置的影响
  • 2.4 结论
  • 参考文献
  • 3.长江冲淡水扩展机制的数值研究
  • 3.1 引言
  • 3.2 模式设置
  • 3.3 控制实验结果验证
  • 3.4 控制实验结果分析
  • 3.5 潮的作用
  • 3.6 夏季季风的作用
  • 3.7 结论
  • 参考文献
  • 4.冬季黄海双暖舌结构的数值研究
  • 4.1 引言
  • 4.2 模式设置
  • 4.3 模式结果分析
  • 4.3.1 东暖舌的形成机制
  • 4.3.2 西暖舌的形成机制
  • 4.4 结论
  • 参考文献
  • 5.夏季东中国海一垂向均匀水柱的形成机制
  • 5.1 引言
  • 5.2 模式设置
  • 5.3 结果分析
  • 5.4 结论
  • 参考文献
  • 6.展望
  • 发表文章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地理“特殊性”现象的引导化解策略——以高考地理试题中的“特殊”水文现象为例[J]. 地理教学 2020(23)
    • [2].气候变化下的黄河流域极端水文现象特征分析[J]. 水文 2015(05)
    • [3].水文现象特征分析及水文计算方法探讨[J]. 水资源研究 2012(03)
    • [4].模糊数学在漳泽水库汛期划分中的应用[J]. 山西水利 2008(03)
    • [5].地表覆盖条件对北漳店流域洪水形成的影响[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0(08)
    • [6].辽宁省水文站网受水利工程影响评价[J]. 东北水利水电 2009(08)
    • [7].基于混沌理论的降雨量降尺度方法[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 [8].拓石水文站泥沙停测分析[J]. 陕西水利 2017(05)
    • [9].概论水文中长期预报原理和方法[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2(02)
    • [10].巴州河流冰情特性分析[J]. 地下水 2016(04)
    • [11].沂河河流泥沙变化浅析[J]. 江苏水利 2009(02)
    • [12].水文学与“大数据”[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6(03)
    • [13].悠游三门岛[J]. 钓鱼 2008(02)
    • [14].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小波神经网络在中长期水文预报中的应用——以三门峡为例[J].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4(04)
    • [15].2011年古浪河黑松驿河段洪水痕迹及洪水情况调查[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2(13)
    • [16].贵州六冲河流域泥沙特性分析[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4(01)
    • [17].澳门咸潮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对策[J]. 生态科学 2008(02)
    • [18].浅析地质勘查中的水文地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31)
    • [19].工程水文学技术的研究方法[J]. 河南科技 2018(04)
    • [20].淹井矿井井筒排水试验方案[J]. 矿业工程研究 2014(04)
    • [21].对跨流域调水工程运行管理体制的思考[J]. 中国水利 2013(20)
    • [22].浅析水文地质在地质勘查中的重要作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22)
    • [23].南京固城湖干涸水文情势研究及成因分析[J]. 人民长江 2012(24)
    • [24].中南阿拉斯加水文地理区划分析[J]. 黑龙江水利 2017(09)
    • [25].黄河下游凌汛因素及防御措施[J]. 科技视界 2012(30)
    • [26].浑河流域上游(抚顺段)河流泥沙特性分析[J]. 东北水利水电 2008(03)
    • [2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在月流量预报中的运用[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0(06)
    • [28].占车生:紧跟区域水资源与气候变化研究前沿[J]. 科学中国人 2013(04)
    • [29].随机模拟模型在丘陵山区雨水集蓄优化方面的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 2014(08)
    • [30].动态跟踪的实时校正TANK模型在河系预报中的应用[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标签:;  ;  ;  ;  ;  ;  ;  ;  

    黄东海几个水文现象的数值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