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源A及其杂交组合生长后期耐冷性研究

丰源A及其杂交组合生长后期耐冷性研究

论文摘要

通过测定三个不育系、三个恢复系及其所配杂种F1分别在盛花期、乳熟期及黄熟期叶片中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从生理上探讨了在生长后期耐冷性基础,采用分期播种试验和人工控温(25℃、22℃、19℃)方法,考查了不同温度环境下可育花粉数量与结实率的差异以及其相关性;按照林登豪等的耐冷性分级方法进行了分级。结论如下: 1.丰源A及其所配组系列杂种F1在生长后期叶绿素含量均较高,而丙二醛含量则较低,从生理上证实了丰源A及其系列组合生长后期表现出较强耐冷性的原因。丰源A黄熟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为3.476mg/g FW,分别是V20A和金23A的14.7倍和19.8倍,从盛花期至乳熟期,丰源A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仅为3.9%,从乳熟期至黄熟期,其下降幅度为14.1%,均明显低于V20A和金23A的下降幅度。而丰源A黄熟期叶片中丙二醛的含量为3.85 mg/g FW,分别比V20A和金23A低4.51 mg/g和5.457 mg/g,从盛花期至黄熟期丰源A叶片中丙二醛的含量增加幅度也明显低于V20A和金23A。 2.丰源A与三个恢复系R191、R299、R416分别配组,三个丰优组合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汕优77,而丙二醛含量低于汕优77。 3.盛花期进行低温处理没有明显改变可育花粉的数量,但明显降低了供试材料的结实率。丰优416和丰优191在低温条件下结实率较高,耐冷性较强,均为5级,而汕优77耐冷性为9级,杂种F1的耐冷性与母本有关。 4.耐冷性分级结果还表明,杂种F1的耐冷性与父本(恢复系)本身的耐冷性也有关。用同一不育系配组时,恢复系耐冷性越强,其杂种冷性也越强。 5.在不同温度处理后,花药中可育花粉数量与结实率之间存在相关性,在相对较高温度条件下(25℃、22℃)表现为正相关,相对低温条件下(19℃)表现为不相关。 6.盛花期在人工气候室低温处理10d,各供试材料在不同的处理温度条件下对千粒重的差异不显著。

论文目录

  • 前言
  • 第一章 水稻生长后期耐冷性研究综述
  • 1 水稻生长后期耐冷性评价方法
  • 2 水稻生长后期耐冷性的生理机理
  • 2.1 水稻耐冷性与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 2.2 水稻耐冷性与叶绿素含量及其酶活性
  • 3 水稻耐冷性的遗传机理
  • 4 水稻生长后期耐冷性与有关性状的相关关系
  • 5 水稻耐冷性研究展望
  • 第二章 丰源A及其系列组合生长后期耐冷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分期播种试验
  • 1.2.2 人工控温处理
  • 1.2.3 耐冷性分级
  • 1.2.4 叶绿素及丙二醛含量测定
  • 1.2.5 可育花粉数量的观测
  • 1.2.6 结实率考察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叶绿素含量
  • 2.1.1 三个不育系在不同时期叶绿素含量
  • 2.1.2 不同恢复系在不同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
  • 1叶绿素含量'>2.1.3 R299与不同不育系配组时杂种F1叶绿素含量
  • 1叶绿素含量'>2.1.4 丰源A与不同恢复系配组时杂种F1叶绿素含量
  • 2.2 丙二醛含量
  • 2.2.1 三个不育系在不同时期丙二醛含量比较
  • 2.2.2 三个恢复系在不同时期叶片中丙二醛含量比较
  • 1丙二醛含量变化'>2.2.3 R299与不同不育系配组其杂种F1丙二醛含量变化
  • 2.2.4 丰优系列组合与汕优77在不同时期丙二醛含量比较
  • 2.3 不同温度处理后可育花粉数量及结实率分析
  • 2.3.1 可育花粉数量比较
  • 2.3.2 不同杂交组合结实率变化
  • 2.3.3 三个不同恢复系在低温处理下的结实率表现
  • 2.3.4 自然条件下分期播种各供试材料的结实率变化
  • 2.3.5 不同温度处理时可育花粉数量与结实率相关性分析
  • 2.4 耐冷性分级
  • 2.5 低温对千粒重大小的影响
  • 2.5.1 人工控温处理时各组合的千粒重变化
  • 2.5.2 自然状态下分期播种各组合的千粒重变化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滨海涂区水稻黄熟期不同排水时间对土壤盐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2(04)
    • [2].新青13号不同生育期青贮品质及营养成分比较[J]. 新疆农业科学 2013(03)
    • [3].联合收割机高效作业有妙招[J]. 农机导购 2011(02)
    • [4].水稻天然稳定碳、氮同位素组成与产量及品质的关系[J]. 农业机械学报 2016(12)
    • [5].联合收割机的作业要点及日常养护[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2(06)
    • [6].延边地区稻田CO_2排放对种植年限和施肥类型的响应[J]. 东北农业科学 2016(06)
    • [7].联合收割机作业要点及注意事项[J]. 河北农机 2015(06)
    • [8].小麦联合收割机安全作业妙招[J]. 农家参谋 2008(05)
    • [9].麦鸭专育生态高效种养技术初探[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9(10)
    • [10].缓释肥条件节水灌溉对水稻生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节水灌溉 2020(04)
    • [11].水稻旱青立病:发病原因很特殊 预防措施要记牢[J]. 农药市场信息 2018(22)
    • [12].亚种间杂交稻母本与组合光合产物性状的相关性研究[J]. 作物研究 2015(04)
    • [13].SunScan冠层分析仪在水稻叶面积指数测量中的应用[J]. 灌溉排水学报 2015(08)
    • [14].水稻不同生育期镉吸收与积累特征研究[J]. 农学学报 2020(03)
    • [15].水稻纹枯病在不同栽培方式稻田发生情况调查[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2)
    • [16].北大荒秋粮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有望实现“十一连增”[J]. 黑龙江粮食 2014(10)
    • [17].收获期对春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 2010(21)
    • [18].联合收割机作业要点及注意事项[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08(04)
    • [19].水稻本田控制灌溉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01)
    • [20].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水稻穗颈瘟高光谱遥感识别初步研究[J]. 科技通报 2009(06)
    • [21].旱涝交替胁迫下水稻茎节发育及其抗倒伏能力[J]. 灌溉排水学报 2016(08)
    • [22].人工降雨对稻田中氮磷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11(02)
    • [23].高温对抽穗开花期至灌浆结实期水稻源库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2013(01)
    • [24].谷物机械化收获安全作业技巧[J]. 山东农机化 2016(03)

    标签:;  ;  ;  ;  ;  

    丰源A及其杂交组合生长后期耐冷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