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冠脉搭桥手术围术期中医药治疗的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手术风险,中医证候在围术期的演变,直接关系到辩证论治的准确性和针对性,目前尚缺乏系统经验及共识。我们在邓铁涛教授的指导下对围术期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和治疗,结合病史资料、手术情况和现代监测技术,探讨冠脉搭桥手术围术期中医证候演变分布规律。方法:通过搜集整理广东省中医院心脏中心2004年10月至2007年4月成功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10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病历、手术、麻醉、体外循环及ICU记录,收集病史、手术情况、中医辨证等资料,在邓铁涛教授的指导下,将所有病例分为:气阴两虚、气衰血脱、心阳虚衰、瘀血内阻、痰浊壅肺,脾虚湿困,肺胃阴虚,结合现代诊疗和监测技术,进行回顾性一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各证型在围术期的演变规律。结果分析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计数资料采用Crosstabs命令进行Chi-square检验,之后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年龄是气阴两虚、痰浊壅肺、肺胃阴虚的重要相关因素。不稳定心绞痛发生瘀血内阻证较稳定性心绞痛多,但与术前相比,两者瘀血内阻证的发生率均明显下降。心功能分级不同术后气阴两虚、心阳亏虚的发生比例有显著性差异,特别是心功能3级以上和3级以下差异性更大(P<0.001)。体外循环阻断时间是气衰血脱、心阳虚衰、痰浊壅肺、肺胃阴虚的重要相关因素,体外循环各组和不停跳组的差异性更大(P<0.01)。不同搭桥数目各证型无显著性差异。出血量增多,气衰血脱证也随着增多。CI降低,气阴两虚、心阳亏虚发生增加;PO2/FiO2与痰浊壅肺证有正相关性。结论:冠脉搭桥围术期最常见的中医证型是气阴两虚、气衰血脱、心阳虚衰、瘀血内阻、痰浊壅肺、脾虚湿困、肺胃阴虚,其中又以气阴两虚和瘀血内阻最常见。术后的证型多是在术前证型基础上的演变,气滞和寒凝证在围术期中非常少见,而气血津液的变化和病变则非常突出。除瘀血内阻减少外,术后第一天各证候与术前明显增加;年龄是气阴两虚、痰浊壅肺、肺胃阴虚的重要相关因素;停跳搭桥较不停跳搭桥心阳虚衰、痰浊壅肺、肺胃阴虚明显增加,体外循环时间是该三种证型的重要相关因素;气虚血脱证发生比例随出血量增加而增加;氧合指数降低,痰浊壅肺证增加;CI是气阴两虚、心阳虚衰的重要相关因素;而搭桥数目多少与证型无明显相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研究方案
  • 1. 一般资料
  • 2. 纳入标准
  • 3. 排除标准
  • 4. 观察方法
  • 5. 中医辩证方法
  • 二、统计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一) 围术期证候的特点
  • (二) 围术期证候演变的规律
  • (三) 围术期证候演变研究的意义
  • (四) 研究不足之处
  • (五) 前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