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腹地经济及港口群竞争合作关系的港口发展研究

基于腹地经济及港口群竞争合作关系的港口发展研究

论文摘要

由于国际贸易量的增加,中国集装箱运输量得到迅猛发展,港口腹地产业结构发生了调整,造成集装箱生成机制发生了变化;沿海各政府港口投资热情高涨,港口群内港口竞争激烈。有必要研究基于腹地经济与港口群竞争合作关系的港口发展,为港口及腹地经济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本文通过构建港口-腹地城市系统动力学模型来描述腹地经济对港口发展的影响,构建Logit港口选择模型描述港口群内港口对腹地的市场份额,两模型结合应用珠三角九城市-三港口的港口-城市系统中。从仿真结果来看,模型对1998-2009年港口吞吐量和腹地指标拟合精度很高;对2010-2015年珠三角城市和港口吞吐量进行了预测,从目前的经济现状看,预测值符合港口与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的难点在于对系统结构的刻画要尽量符合现实。本文以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港口与城市互动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四个港城系统动力学模型:单城市单港口,多城市单港口,单城市多港口和多城市多港口系统模型,包括腹地经济、临港产业和港口三个子系统。提出了新的因果关系,包括使用集装箱生成量、港口选择模型连接腹地经济和港口吞吐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指标测度方法包括临港产业选择方法,临港产业总集聚度、考虑供需关系的工业投资转化率衡量方法,使系统结构尽量与现实一致。货主进行港口选择时对不同运输路段或节点的时间敏感度是不同的。本文基于这一现实情况,将集装箱运输时间进行拆分研究,建立了Logit港口选择模型。通过分析海运集装箱进出口的流程和选择内容,简化了集装箱运输过程,介绍了模型的考虑因素和系数估计方法。港口群内港口之间应该保持怎样的竞争合作关系是目前定量研究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香港港未来发展设定国际中转箱量高、低两个预案和其他预案发现,香港和深圳两个枢纽港可以在竞争中寻求协调发展。两港口实现服务对象和服务水平错位发展,提高整个港口群的服务水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集装箱生成量预测是指导港口发展的重要指标
  • 1.1.2 港口向第四代港口功能升级背景下需要科学规划发展
  • 1.1.3 国内港口间同质化低价竞争局面激烈
  • 1.2 研究主题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港口吞吐量预测研究现状
  • 1.3.2 港口与腹地城市互动研究现状
  • 1.3.3 港口竞争合作模型研究现状
  • 1.3.4 港城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现状
  • 1.3.5 临港产业集聚研究现状
  • 1.4 研究存在的问题
  • 1.4.1 港城系统内部结构刻画不够合理
  • 1.4.2 临港产业指标确立方法不够严谨
  • 1.4.3 多城市多港口系统研究缺乏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1.7 本文的创新点和难点
  • 第2章 港城系统的建立
  • 2.1 系统动力学的适用性
  • 2.2 系统的边界和结构
  • 2.3 港城系统的指标选择
  • 2.4 单城市单港口系统
  • 2.4.1 基本因果关系分析
  • 2.4.2 基本反馈环分析
  • 2.4.3 集装箱生成系数法
  • 2.5 多城市单港口系统
  • 2.5.1 基本因果关系分析
  • 2.5.2 区域腹地各城市临港产业的选择方法
  • 2.5.3 区域腹地各城市临港产业集聚度模型
  • 2.6 单城市多港口系统
  • 2.7 多城市多港口系统
  • 2.7.1 多城市多港口系统流图
  • 2.8 Logit 港口选择模型
  • 2.8.1 港口竞争合作常见模型简介
  • 2.8.2 模型研究对象的简化
  • 2.8.3 Logit 模型分析
  • 2.8.4 Logit 模型系数估计方法
  • 第3章 港城系统动力学模型在珠三角地区的应用
  • 3.1 珠三角地区城市与港口发展简介
  • 3.1.1 珠三角腹地经济发达
  • 3.1.2 珠三角港口间竞争激烈
  • 3.2 珠三角地区城市与港口数据统计
  • 3.2.1 相关企事业单位调研
  • 3.2.2 统计年鉴
  • 3.3 单城市多港口系统系数估计
  • 3.3.1 模型主要系数的确定
  • 3.3.2 模型系数检验
  • 3.4 多城市多港口系统临港产业的选择与集聚度计算
  • 3.4.1 全省临港产业选择在广东省的应用
  • 3.4.2 临港产业选择模型在珠三角的应用
  • 3.4.3 临港产业总集聚度模型在珠三角的应用
  • 3.5 多城市多港口系统集装箱生成系数方法
  • 3.6 Logit 港口选择模型在珠三角的应用
  • 3.6.1 参数选择与确定
  • 3.6.2 模型系数拟合计算
  • 3.6.3 模型验证
  • 3.7 珠三角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构成分析和预测
  • 3.7.1 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分析及预测
  • 3.7.2 香港港集装箱吞吐量分析及预测
  • 3.8 模型仿真和结果分析
  • 第4章 珠三角港城系统演化策略分析
  • 4.1 香港港码头费用降低
  • 4.2 香港港拖车费用降低
  • 4.3 深圳港报关转关时间变短
  • 4.4 港珠澳大桥的修建,西部陆运费用降低
  • 4.5 综合技术系数变动
  • 4.6 集装箱生成系数变动
  • 4.7 小结
  • 第5章 创新点总结和展望
  • 5.1 本文创新点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海峡西岸港口群发展及其SWOT分析[J]. 水运科学研究 2009(03)
    • [2].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津冀港口群协同发展研究[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01)
    • [3].共商共建 合作共赢 奋力打造世界一流港口群[J]. 中国港口 2020(01)
    • [4].推动津冀港口群形成 实现港口协同发展[J]. 中国远洋海运 2017(08)
    • [5].中国三大港口群的动态关系[J]. 港口科技 2016(03)
    • [6].津冀港口群一体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定位、困境与路径选择[J]. 中国流通经济 2016(04)
    • [7].我国沿海五大港口群物流的发展制约因素及提升途径[J]. 对外经贸实务 2016(08)
    • [8].我国生态港口群的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4(10)
    • [9].带你认识“中国五大港口群”[J]. 珠江水运 2015(04)
    • [10].评析津冀港口群竞争与合作[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30)
    • [11].加快构建我省现代化综合港口群,促进沿海经济快速发展[J]. 乡音 2012(10)
    • [12].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优化协调发展研究[J]. 综合运输 2019(01)
    • [13].港口群视阈下中国沿海港口竞争力评价及类型判识[J]. 水道港口 2017(06)
    • [14].江苏长江内河港口群竞争格局与一体化发展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03)
    • [15].基于共享理念的京津冀港口群效率优化[J]. 水运管理 2018(03)
    • [16].京津冀协同发展视阈下津冀港口群自组织演化研究[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 [17].渤海湾打造世界级港口群[J]. 港口经济 2017(08)
    • [18].津冀港口群协同发展实施策略研究[J]. 港口经济 2015(04)
    • [19].中国七大港口群[J]. 地理教育 2012(11)
    • [20].“一带一路”背景下辽宁港口群发展模式的研究[J]. 山西青年 2016(06)
    • [21].基于重复博弈的闽台港口群发展策略[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 [22].港口群核心竞争力研究[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1(01)
    • [23].大珠江三角洲港口群结构优化研究[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 [24].珠三角港口群情况分析及城市经济比较研究[J]. 大众科技 2011(12)
    • [25].福建港口群对海西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S1)
    • [26].辽宁省生态港口群建设对策[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27].推进津冀港口群协调发展[J]. 发展研究 2009(08)
    • [28].京津冀港口群协调发展的港口与腹地关系分析[J]. 经济与管理 2008(05)
    • [29].港口群物流信息联动平台的构建与系统组成[J]. 水运科学研究 2011(02)
    • [30].共享经济下中国港口群物流资源分配模式[J]. 改革与战略 2019(02)

    标签:;  ;  ;  ;  ;  

    基于腹地经济及港口群竞争合作关系的港口发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