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的完善

论文摘要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民事证据失权制度做出明确规定。这一制度的确立确实极大地提高了诉讼效率,节约了司法资源。然而,在看到证据失权制度上述优点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该制度存在着立法上的缺陷,尤其是过于严厉的失权后果使其缺乏正当性基础,导致在实践与理论当中出现种种问题和障碍。本文认为,欲完善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就必须从效率、安定这两个理念与实体公正的平衡中把握失权的正义性及其范围,在具体操作中通过考察我国国情设置合理可行的失权认定标准,在程序上保障失权认定的透明和规范,并对配套制度进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证据失权制度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使该制度能够有效地运行。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的现状。该部分从立法、司法实践以及理论研究三个层面阐述了证据失权制度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指出我国证据失权制度陷入困境。第二部分为原因分析。该部分分析了民事证据失权制度存在问题的五个原因:理论研究不足、失权后果严厉、效力不明确、审查程序缺失以及周边制度不完善。第三部分为理论完善。该部分重新梳理了证据失权的理论基础,在效率、安定这两个理念与实体公正的冲突中,通过引用诚实信用作为平衡点,把握失权的正义性及其范围,并为完善具体制度奠定基础。第四部分为具体制度的完善。通过考察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及司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的微观思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现状及其困境
  • 1.1 立法现状及其困境
  • 1.1.1 立法背景
  • 1.1.2 现行法律规定
  • 1.2 实施现状及其困境
  • 1.2.1 法院与证据失权
  • 1.2.2 当事人与证据失权
  • 1.3 理论研究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 第二章 民事证据失权制度困境的原因分析
  • 2.1 理论研究不足,失权正义性缺乏系统论证
  • 2.2 失权后果严格,与我国国情不符
  • 2.3 审查程序缺失,失权认定不规范
  • 2.4 失权并无绝对效力,作用有限
  • 2.5 配套制度缺失或不完善,加剧失权非正义性
  • 2.5.1 审前准备不完善
  • 2.5.2 答辩失权缺失
  • 2.5.3 阐明权制度不充实
  • 第三章 完善民事证据失权制度之一——证据失权理论的重新梳理
  • 3.1 证据失权的价值及其必要性
  • 3.1.1 证据失权有效实现效率
  • 3.1.2 证据失权切实维护安定
  • 3.2 价值冲突与平衡——诚实信用合理划分失权的正义范围
  • 3.2.1 效率与实体公正
  • 3.2.2 安定与实体公正
  • 3.2.3 诚实信用是效率、安定与实体公正之间冲突的平衡点
  • 第四章 完善民事证据失权制度之二——具体制度的完善
  • 4.1 完善证据失权制度应当考虑的因素及我国现状
  • 4.1.1 我国传统诉讼文化
  • 4.1.2 我国民事证据目的
  • 4.1.3 我国法官素质
  • 4.2 证据失权的认定标准
  • 4.2.1 行为主体是否为当事人
  • 4.2.2 是否逾期举证
  • 4.2.3 是否导致诉讼迟延的后果
  • 4.2.4 逾期举证是否为导致诉讼延迟的原因
  • 4.2.5 逾期举证是否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
  • 4.3 建立证据失权审查、认定程序
  • 4.3.1 当事人参与
  • 4.3.2 证明及其标准
  • 4.3.3 采用裁定方式固定认定结果并公开心证
  • 4.3.4 失权裁定错误的救济
  • 4.4 明确规定失权效力
  • 4.5 完善相关制度
  • 4.5.1 完善审前准备
  • 4.5.2 建立答辩失权制度
  • 4.5.3 充实阐明权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民事诉讼准备程序失权制度之德国经验与借鉴[J]. 湖北社会科学 2016(07)
    • [2].论我国构建答辩失权制度之困境[J]. 法制博览 2015(30)
    • [3].论失信被执行人失权[J].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2017(01)
    • [4].民事诉讼权利滥用背景下的失权概念分析[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6(12)
    • [5].对我国股东失权制度的研究[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6(07)
    • [6].群体性失权问题探析[J]. 滁州学院学报 2011(01)
    • [7].答辩失权制度在我国的构建[J]. 贵州社会科学 2011(03)
    • [8].论答辩失权制度[J]. 商品与质量 2010(S6)
    • [9].我国股东失权制度研究[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8(04)
    • [10].论普通程序中的答辩失权[J]. 中外法学 2014(02)
    • [11].答辩失权问题的再探讨[J]. 知识经济 2014(20)
    • [12].小议民事答辩失权制度[J]. 中国外资 2012(04)
    • [13].审级模式视角下的二审攻击防御方法失权[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7(06)
    • [14].从答辩失权角度完善缺席判决制度[J]. 法制与社会 2020(34)
    • [15].我国台湾地区当事人失权制度之检视与借鉴[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 [16].股东失权的制度价值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 政治与法律 2011(12)
    • [17].域外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1(06)
    • [18].论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和失权期间的关系[J]. 法制与社会 2008(12)
    • [19].论民事诉讼失权制度的正当性——兼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第10条[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 [20].恶意失权:取得时效的视角转换与制度矫正[J]. 新疆社会科学 2010(03)
    • [21].认罪认罚背景下屈从型自愿的防范——以确立供述失权规则为例[J]. 法商研究 2020(06)
    • [22].论答辩失权制度[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3(01)
    • [23].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若干问题探析[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6)
    • [24].我国民事诉讼中应建立答辩失权制度[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 [25].民事失权制度的理论基础探析[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6].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刍议[J]. 法制与社会 2014(22)
    • [27].恶意失权理论评析[J]. 延边党校学报 2012(01)
    • [28].从《基本粒子》看乌氏笔下的“女性失权”[J]. 芒种 2018(04)
    • [29].最强大的时间[J]. 文苑 2014(06)
    • [30].论当前《民事诉讼法》下是否应建立答辩失权制度[J]. 法制与社会 2016(24)

    标签:;  ;  ;  ;  ;  

    论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的完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