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南京市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论文摘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城市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城市林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格局变化对城市景观总体结构及城市生态环境,对城市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通过分析城市林地景观结构的现状和演变趋势,可以得出城市林地景观布局是否合理,是否能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为建设结构合理、布局科学、功能高效的城市绿地系统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将南京市的林地景观格局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林地景观格局的影响及其规律,对于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指导城市绿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南京市1988年、1998年、2006年3个不同时相的TM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利用GIS软件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软件FRAGSTARTS对研究区进行景观格局演变分析。分析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对南京市林地景观格局的总体变化进行分析,选用几个主要的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三个不同时段,南京市林地景观的变化情况。第二部分,分析城乡梯度带上的林地景观格局变化,采用梯度分析法,研究不同城市化水平地区的林地景观特征以及城市化对林地景观的影响。第三部分,对南京市不同行政区的林地景观格局进行时空变化分析,主要运用转移矩阵法,重点比较新老城区林地现状及林地变化情况,分析城市化进展速度和发展方式对林地变化产生的影响。第四部分,运用缓冲区分析法,分析城市道路建设对城市林地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从1988年到2006年,南京市城市硬质地面积持续增加,林地面积总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低植被覆盖区面积比率上升,高植被覆盖区面积比率下降;林地景观破碎化程度趋于缓和,但小型林地斑块数量增多,所占比重较大,斑块形状复杂,斑块的稳定性差。结合调查,从1988年到98年林地受破坏较严重,但是由于处于城市化初期,林地主要转变为农田、荒地等等,而非直接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从98年到06年,林地面积增加,主要是由于对先前破坏的林地有所恢复,并且大力人工造林的结果。2.在城乡梯度带上,林地景观变化表现为:距离市中心不同距离的地理区域,林地景观受干扰程度不一,其中,靠近市中心的1环,变化幅度不大,但林地斑块类型比例、斑块密度最低,斑块形状最简单,破碎化程度逐年上升。随着距离市中心距离的增大,林地景观格局变化幅度加大,位于城乡结合处的过渡带林地景观的变化幅度最大,破坏也最大。3.从新老城区林地景观格局比较来看,老城区硬质地面积上升,林地面积减少,新城区硬质地面积和林地面积同时增加,老城区变化幅度小于新城区;老城区的林地斑块相对较小,并且较为分散,密度高而稳定性不高,破碎化程度相对较高,景观异质性大,而新城区大中型林地斑块多,破碎化程度相对于老城区低。4.林地景观格局受道路建设影响较大,除道路工程本身占据部分林地以外,由道路建设带动的城市其他用地建设也对林地斑块产生破坏作用,使林地斑块破碎化程度加大。另外,由于道路的建设年限、所处地理位置等等因素的不同,对林地景观格局的影响也各异。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较高地段,林地破坏严重。最后,结合研究结果,本文试提出以下建议:做好南京市的林地保护、恢复和建设工作,尤其是大型林地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以增加全市城市林地面积总量;老城区采用见缝插针的方法推进林地建设,新城区在规划之初预先留出林业用地;乔灌草搭配,建设合理高效的城市森林,改变低密度植被为主的绿化模式;构建合理、有效、生态的道路网络系统,并在道路建设初期就做好道路两侧林地的养护管理等工作,尽可能地降低道路建设带来的景观破坏,最终构建和谐的城市生态系统。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综述
  • 1 城市森林的概念
  • 2 国内外城市森林研究进展
  • 2.1 国外研究进展
  • 2.2 国内研究进展
  • 2.3 南京市城市森林研究进展
  • 2.4 城市森林研究展望
  • 3 "3S"技术的发展及评价
  • 4 城市森林景观格局研究
  • 4.1 绿地景观格局特征及动态变化研究
  • 4.2 绿地景观格局的生态效应研究
  • 4.3 绿地景观格局的优化研究
  • 第二章 研究区域背景分析与研究内容
  • 1 自然地理概况
  • 1.1 区域范围
  • 1.2 地形地貌
  • 1.3 气候
  • 1.4 土壤
  • 1.5 植物种类
  • 1.6 植被类型
  • 1.7 历史文化
  • 2 经济发展状况及人口状况
  • 3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情况
  • 4 研究内容
  • 4.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4.2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三章 林地景观格局的总体变化分析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信息提取方法
  • 2.2 数据分析方法
  • 2.2.1 NDVI植被指数
  • 2.2.2 景观格局指数
  • 3 结果与分析
  • 3.1 NDVI植被指数分析
  • 3.2 林地景观斑块构成分析
  • 3.3 林地景观破碎化分析
  • 3.4 林地景观形状指数分析
  • 4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城乡梯度带上的林地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信息提取方法
  • 2.2 数据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斑块组成的梯度分析
  • 3.1.1 小型斑块组成分析
  • 3.1.2 中型斑块组成分析
  • 3.1.3 大型斑块组成分析
  • 3.2 斑块结构的梯度分析
  • 3.2.1 城市化进程对景观破碎化的影响
  • 3.2.2 城市化进程对斑块形状的影响
  • 4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新老城区林地景观格局的时空差异分析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信息提取方法
  • 2.2 数据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空间结构变化分析
  • 3.1.1 总体空间结构变化分析
  • 3.1.2 新老城区空间结构变化对比分析
  • 3.2 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 4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道路建设对林地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信息提取方法
  • 2.2 数据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类型比例变化分析
  • 3.2 斑块密度变化分析
  • 3.3 最大斑块指数变化分析
  • 4 小结和讨论
  • 第七章 总结
  • 1 南京市林地景观格局的总体特征
  • 2 城乡梯度带上的林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 3 新老城区林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 4 道路建设对林地景观格局的影响
  • 4.1 建立城市低密度道路区域
  • 4.2 设计有效的生态廊道
  • 4.3 建设多功能防护林带
  • 5 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议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图一 1988年4、3、2波段遥感影像
  • 附图二 1998年4、3、2波段遥感影像
  • 附图三 2006年4、3、2波段遥感影像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南京市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