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外交综论

环境外交综论

论文摘要

鉴于环境问题全球化、政治化、常态化、我国国内环境状况恶化、环境政治压力加大、我国外交理论与实践未能足够重视国际国内环境问题并有效为国内环境与发展服务、我国环境外交理论滞后于我国环境外交实践、国内外对环境外交理论和实践的系统研究不多,因此本文对环境外交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探索性研究。以全球视野、通过跨学科的理论梳理、借鉴与整合,就我国环境外交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以求引发更多更深入而富有建设性的相关研究成果的涌现。本文以环境外交为首要概念,以环境外交、国家环境主权、国际环境关系为三个核心概念,以全球化为宏观时代背景、以环境安全为战略层面的背景、以气候外交为实践层面的主题。本文采用了历史分析法、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及实证分析法。全文包括引言、正文(共八章)和结束语。全文以全球环境问题—环境外交的综合解析—世界环境外交历程—各种行为主体的环境外交历程与角色—国家间环境关系—世界环境秩序—气候外交—中国环境外交历程及对策为研究的逻辑主线。引言部分主要对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对本文核心概念和若干重要概念进行了梳理,特别是提出了环境外交的综合定义,并强调环境外交包括战略与战术两个层面。第一章分析了环境外交的主体、客体、形式、分类、缘起、现实基础、根本目的、法律依据、指导原则以及环境外交与传统外交的关系。第二章评析了世界环境外交的历程。基于三次“里程碑”式的国际环境会议,将世界环境外交的历程划分为自发阶段、兴起阶段、深化阶段和焦点阶段,并作出了“南北差异与分歧的深化、主权习惯与环境问题的全球性特征的矛盾、以及国际贸易规则与国际环境法的冲突等决定了世界环境外交将长期化且前景未卜”的判断。第三章对美国、英国、日本及欧盟的环境外交政策与实践予以比较。分析了各自的外交战略、环境外交政策的演进过程、当前的政策重点与走势,比较其共性与个性,并对各自在世界环境外交实践中的角色进行了判断。认为美国是强大的摇摆者与挑战者、英国是气候外交和低碳经济的领跑者、日本是以经援开路的实用主义者、欧盟是世界环境秩序的“平衡器”与主导者。第四章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与其它国际行为主体在世界环境外交中的角色。评析了发展中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以联合国为例)、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以及欧洲绿党环境外交的历史成就、局限与困境、改革与发展以及现实角色。非主权国家行为体在环境外交中的参与度和重要性越来越不可忽视,同时也不能报以过高的期望。第五章研究了环境外交与国家间环境关系。本章评述了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关于国际合作与国际冲突的基本论点以及国际机制理论,对国家间环境关系的类型进行了分类,构建了两国间环境关系的影响变量定性模型,阐述了环境外交对国家间环境关系的影响。第六章研究了环境外交与世界秩序的构建。主要以全球化为宏观背景,分析了环境问题与全球化的关系、环境外交与“绿色贸易壁垒”的关系,以图阐明环境外交与世界秩序构建的关系。认为环境外交理应介入贸易与环境问题,将后者纳入环境外交的研究和实践范畴,既有现实合理性,反过来又可丰富环境外交的内涵,提升其重要性。第七章分析了环境外交视野中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本章是全文的实证分析专章,通过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全球环境外交焦点问题的由来、争议、缺陷、困境的评析,揭示环境问题全球化与环境问题政治化的特征,并通过对多方博弈过程的述评,反映发达国家如何争夺国际环境关系的主导权,争夺低碳经济的市场,预示环境问题政治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国际形象构成的日益增大的长久压力。本文认为在世界气候外交中,欧盟是无可否认的领导者、美国是强大有力的挑战者、日本是进退两难的领先者、中国是积极有为的参与者。中国应当积极巧妙应对,趋利避害。此外,后京都进程谈判有破裂的可能。第八章聚焦于中国环境外交历程与对策。是全文的落脚点。评述了中国环境外交历程、总结了相关成就、分析了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了中国环境外交应当坚持的八项原则、阐述了对中国环境外交的系统思考和优先度建议。结束语部分对全文主要研究结论和观点予以小结,并提出需要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点难点问题。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全文框架及各章主要内容
  • 第五节 核心概念及若干重要概念的定义
  • 第六节 本文创新之处与研究难点
  • 第一章:环境外交的综合解析
  • 第一节 环境外交的主体、客体、形式与分类
  • 第二节 环境外交的缘起
  • 第三节 环境外交的现实基础
  • 第四节 环境外交的根本目的与基本特性
  • 第五节 环境外交的法律依据与指导原则
  • 第六节 环境外交与传统外交的关系
  • 第二章:世界环境外交历程回顾与评析
  • 第一节 世界环境外交各阶段历史及其特征
  • 第二节 世界环境外交面临的挑战及其总体演进特征
  • 第三章:主要发达国家环境外交政策与角色分析
  • 第一节 美国的环境外交政策
  • 第二节 英国的环境外交政策
  • 第三节 日本的环境外交政策
  • 第四节 欧盟的环境外交政策
  • 第五节 美英日欧盟环境外交政策比较
  • 第六节 美英日欧盟在世界环境外交中的角色分析
  • 第四章:发展中国家与其它国际行为主体在环境外交中的角色分析
  •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与环境外交
  • 第二节 政府间组织与环境外交——以联合国为例
  • 第三节 非政府组织与环境外交
  • 第四节 跨国公司与环境外交
  • 第五节 绿党与环境外交
  • 第五章:环境外交与国家间环境关系
  • 第一节 国际合作与国际冲突理论述评
  • 第二节 国家间环境关系的主要状态、类型及其特征
  • 第三节 影响国家间环境关系的因素分析
  • 第四节 环境问题跟环境合作与冲突的关系
  • 第五节 环境外交对国家间环境关系的影响
  • 第六章:环境外交与世界秩序的构建
  • 第一节 世界秩序概论
  • 第二节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 第三节 环境外交与世界秩序
  • 第七章:实证分析:环境外交视野中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 第一节 气候变化概述
  • 第二节 从环境外交看气候变化问题的“政治化”
  • 第三节 后京都进程与国家利益
  • 第八章:中国环境外交历程与对策建议
  • 第一节 中国环境外交历程与挑战
  • 第二节 中国环境外交的对策建议
  • 结束语:环境外交研究综合结论与随想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美国学界对中国环境保护及环境外交研究述评[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0(03)
    • [2].克林顿政府的环境外交[J]. 历史教学问题 2014(04)
    • [3].德国环境外交的经验与启示[J]. 公共外交季刊 2016(01)
    • [4].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环境外交新战略构建[J]. 理论经纬 2009(00)
    • [5].世界环境七大国:环境外交之比较[J]. 绿叶 2008(04)
    • [6].中国环境外交的成就与问题[J]. 绿叶 2008(04)
    • [7].在全球化-国内关系中思考中国环境外交[J]. 绿叶 2008(04)
    • [8].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环境外交新变化及其影响[J]. 东方论坛 2018(03)
    • [9].“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与中国环境外交话语[J]. 复旦国际关系评论 2013(01)
    • [10].以环境外交推进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J]. 绿叶 2011(12)
    • [11].日本环境外交战略初探[J]. 现代国际关系 2011(01)
    • [12].浅析中国环境外交[J]. 商品与质量 2011(S8)
    • [13].日本大国化战略下的环境外交[J]. 沧桑 2011(06)
    • [14].中国环境外交历程[J]. 中华环境 2019(10)
    • [15].“里约+20”与中国的环境外交[J]. 绿叶 2012(08)
    • [16].浅论尼克松的环境外交[J]. 今日科苑 2009(19)
    • [17].在环境外交中争取最大的国家利益[J]. 绿叶 2008(04)
    • [18].为环境外交事业奋斗不止——访环境外交官夏堃堡[J]. 世界环境 2012(03)
    • [19].环境外交[J]. 中华环境 2016(11)
    • [20].环境外交在绿色贸易转型中的作用[J]. 绿叶 2011(11)
    • [21].雾霾责任、环境外交与中日韩合作[J]. 当代韩国 2017(02)
    • [22].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看全球环境治理和中国环境外交[J]. 电力与能源 2012(04)
    • [23].论中国环境外交的历史演变[J]. 今日中国论坛 2013(15)
    • [24].环境外交要超越“唯国家利益论”[J]. 公共外交季刊 2016(01)
    • [25].简析美国环境外交[J]. 山西青年 2016(08)
    • [26].环境治理国家化、环保主义者与美国环境外交的滥觞[J].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9(06)
    • [27].美国环境外交的国家利益透视——以《京都议定书》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S1)
    • [28].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与中美关系[J]. 历史教学问题 2010(01)
    • [29].试析尼克松政府的环境外交[J].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9(03)
    • [30].“气候与清洁空气联盟”的背景及影响分析[J]. 环境保护 2012(11)

    标签:;  ;  ;  ;  ;  ;  

    环境外交综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