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语境中的大众文化

现代性语境中的大众文化

论文摘要

大众文化的发展和扩张是20世纪以来世界最为瞩目的文化现象之一,它是由于深刻的社会变革而导致文化转向的结果,标志着现代社会中一种新型文化的产生和一种新的文化格局的形成。大众文化改变了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本性,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审美观念。大众文化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在现代性语境中生长、发展和扩张的,它是社会现代性和文化现代性的结果及其表征。从文化发展上讲,文化并不具备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恒定的内容和价值,它实际上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幻和发展而不断充实、改变着自己的疆域。从文化概念演进的历史来看,文化的内涵从精英走向大众,从高雅走向通俗,从狭隘走向宽泛,从神圣的领地走向日常生活,是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和规律。大众文化成为文化的一部分,也就是文化演进的结果。而从社会发展上讲,大众文化的产生是和具有现代特征的大众的出现密不可分的。大众的出现表明了社会性质以及人们和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同时也引起社会结构、价值结构和人性结构的变化。大众文化作为当代社会中最广泛、最丰富和最普及的文化形式,从来没有像其他文化形态那样,表现出与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生产、技术、都市、媒介、消费、日常生活等等直接而广泛的联系,因此大众文化不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且也是一种经济现象、政治现象、科学技术现象、都市世俗化现象、人们的日常生活现象、消费现象等等。它交融了现代社会中许多重要的因素,因而也成为了各种现代性特征的集中体现。任何文化形态的产生及其性质都是与传播方式分不开的,不同的传播方式和媒介正对应着不同的社会历史形态和文化形态。现代大众媒介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导致相应的文化出现,而大众文化就是以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电子媒介生产和传播的文化。这种文化在生产方式、存在方式和接受方式上都不同于传统的文化艺术,从而改写了文化艺术的特征。大众媒介凭借着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手段到处扩张,表现了强大的文化聚合力,成为社会所有权力机制中的核心。大众传播的广泛性和大众文化的普及性,也将越来越多的大众都结合进公共领域中来,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大众对于文化的参与性,表明了文化的民主性。而在大众媒介中体现的科学技术对文化艺术的影响和渗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也改变了人们感知、体验世界的方式和内在的心理经验,塑造了新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心理。现代都市和大众文化都是社会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即走向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如果说现代都市的产生是由于工业化和后工业化导致的现代性在物质和现实层面上展开的话,那么大众文化就是现代性在精神和心理层面上的演绎。都市对于大众文化的重要意义在于,大众文化只有在现代都市中才能滋生和发展。大众文化包含了都市文化的主要特性和秘密,因而就是现代都市文化的衍生形态,是现代都市生活的主要的展开形式。大众文化成为都市大众消遣的主要文化形式,切合了现代都市人心理特点,是都市生活方式、都市心态和都市精神在文化上的反映和表征。决定大众文化发展和扩张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都市文化产业的崛起。都市作为经济发达的地方必然也是文化产业发达的地方,都市为文化产业提供了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基础和保障,支撑着文化产业复杂的部门和系统。因此,文化产业必然与都市背景休戚相关,大众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都市文化的意义也在于此。后工业化时期的都市远离了大机器的时代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传统的工业逐步失去在都市产业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取而代之的是高科技产业如先进的通讯和信息技术等成为现代都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文化资本代替了工业资本成为都市强大的经济动力,都市同时成为文化产业的中心。而且消费大众文化是现代都市大众主要的休闲方式。现代休闲很大一部分是围绕着大众文化来进行的,大众文化作为人们休闲的需要,必然是和它的娱乐功能密切相关的。作为大众文化的策源地,都市也是时尚发生和演化的场域。都市不仅在源源不断地生产和制造时尚,而且都市本身就是各种时尚的载体,成为时尚的天然舞台。现代时尚更多地由社会中产阶级和青年所制造和领引,分别表现为中产阶级的趣味和青年流行文化的特征。作为现代社会中的“大众”,中产阶级具有与传统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价值观和文化趣味;而时尚作为都市青年的文化标志和文化语言,始终是与青年人的热情、活力、敏感、反叛、寻求自由、向往独立联系在一起,充满了时代感。大众文化具有了鲜明的青年文化的品格。大众文化也是与现代消费社会休戚相关的文化现象。消费社会的重要标志就是大众消费的兴起。在消费社会中,消费渗透进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一切都被改写成消费和被消费的关系。消费不仅体现了人与物品的关系,而且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世界的关系,成为现代社会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大众文化就是随着消费社会的形成和成熟而生长和繁荣的,它的生产和流通更是表现出消费文化的特征。大众文化产品都以商品的形式进入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不仅表现出一定的文化意义,而且表现出特定的经济学意义。商品性是文化艺术的重要特征,市场经济为大众文化产生和繁荣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也是大众文化发展的重要的社会基础。现代消费就是由物品向符号转化的过程,或者说是物品符号意义的实现过程。这实际上造成了物品向符号转化,符号向文化扩张,商业活动向文化活动蔓延。消费成为了一种凸现和渲染符号和文化意义的社会文化活动,成为了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大众媒介和大众文化对符号和意象的编码和操作,总是围绕着一个核心,就是激发和表现人们的消费欲望。所以对物品符号和意象的消费成为对欲望消费,因而消费叙事也就成为欲望叙事。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大众文化研究学术史
  • 导论
  • 第一章 文化转向:大众文化时代的来临
  • 一、文化转向之一:从审美的文化到消费的文化
  • 二、文化转向之二:从神圣的文化到世俗的文化
  • 三、文化转向之三:从批判的文化到娱乐的文化
  • 四、文化转向之四:从灵性的文化到技术的文化
  • 五、文化转向之五:从有根的文化到时尚的文化
  • 第二章 大众、大众社会与大众文化
  • 一、文化:一个变动不居的概念
  • 二、大众和大众社会:一个现代性的事件
  • 三、大众文化:mass culture还是popular culture?
  • 四、大众文化与其它文化形态的纠缠和互渗
  • 第三章 大众文化与大众传播
  • 一、传播媒介对文化内涵及其形态影响和制约
  • 二、传播媒介是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变迁的促进力量
  • 三、电子传播媒介是文化走向大众的物质与技术条件
  • 四、大众传播的后果:文化的媒介化和媒介文化
  • 第四章 传媒时代的艺术、文化权力和公共领域
  • 一、传媒时代的文化艺术生产、存在和接受方式的变革
  • 二、大众媒介的权力体现:文化的扩张和现实的构造
  • 三、大众文化:传媒时代的公共领域
  • 第五章 传媒时代的技术神话
  • 一、科学技术是大众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 二、技术对艺术形态和艺术经验的影响
  • 三、大众文化:技术对艺术的全面而深刻地渗透
  • 第六章 大众文化:现代都市文化的主潮
  • 一、大众文化是都市文化的现代表述
  • 二、城市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积聚空间
  • 三、大众文化:都市生活的主要展开形式
  • 第七章 大众文化与都市生态、都市心理
  • 一、都市本质:都市的生活方式
  • 二、都市生活特征之一:人与人关系的疏远化和冷漠化
  • 三、都市生活特征之二:理性化和非个人化
  • 四、大众文化是都市经验的演绎和象征
  • 第八章 文化产业、都市休闲与文化的娱乐化
  • 一、文化产业:都市工业、经济和文化的融
  • 二、文化产业是现代都市文化资本的重要表现
  • 三、大众文化对都市休闲的全面渗透
  • 四、都市休闲与文化的娱乐化
  • 第九章 都市文化中的大众时尚
  • 一、都市是时尚发生和演化的场域
  • 二、现代时尚与中产阶级文化趣味
  • 三、现代时尚与青年文化的品格
  • 第十章 大众文化与消费文化
  • 一、现代消费是社会关系和文化的体现
  • 二、大众消费的兴起是现代消费社会的主要特征
  • 三、大众文化是消费社会的文化体现
  • 第十一章 艺术的商品化与大众文化
  • 一、艺术生产的特性:艺术商品化的必然性
  • 二、艺术发展的历史:艺术商品化的合理性
  • 三、艺术作品的双重价值: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
  • 第十二章 大众文化对消费意义的生产和编码
  • 一、现代消费是建构物品符号和文化意义的活动
  • 二、大众文化是消费符号和意义的生产者
  • 三、消费欲望是大众媒介和大众文化对符号编码的核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巧借“大众文化”转变高中生语文学习疲软之态[J]. 文教资料 2017(15)
    • [2].The Way Things Go“物·理”特展[J]. 青春岁月 2017(15)
    • [3].大众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建议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03)
    • [4].浅析大众文化背景下的消费文化[J]. 山西青年 2016(02)
    • [5].论大众文化对审美现代性的背离[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3)
    • [6].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08)
    • [7].新时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特征与话语影响分析[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30)
    • [8].探析读者对大众文化审美心理下的公共文化需求[J].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5(05)
    • [9].文化生态学视域下的大众文化[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 [10].博弈:消费时代的文化症状[J]. 文学界(理论版) 2011(01)
    • [11].浅析大众文化欣赏兴趣的产生与转移[J]. 科技资讯 2008(34)
    • [12].利用大众文化之长改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1)
    • [13].社交媒体助推大众文化发展[J]. 西部广播电视 2015(15)
    • [14].浅析大众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5(08)
    • [15].大众文化观念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浅论[J]. 中国商贸 2012(29)
    • [16].大众文化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 林区教学 2016(05)
    • [17].大众文化背景下的阅读教学研究[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4(11)
    • [18].大众文化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J]. 金田 2013(03)
    • [19].大众文化下畅销书的“尴尬”[J].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1(08)
    • [20].大众文化批判与大众文化创新[J]. 北方论丛 2010(03)
    • [21].论大众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J]. 探索 2009(02)
    • [22].社会发展的大众文化表现(节译)[J]. 新闻研究导刊 2018(09)
    • [23].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建设探析[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1(08)
    • [24].浅析新时期发展大众文化的对策[J]. 学理论 2014(16)
    • [25].现代视域下如何提升大众文化的价值审美[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 [26].浅谈对大众文化的认识[J]. 科技信息 2009(30)
    • [27].大众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力量凝聚[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 [28].大众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8)
    • [29].大众文化对当前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影响[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2010(06)
    • [30].与自由的背离——浅析大众文化中的“集体无意识”[J]. 青春岁月 2011(16)

    标签:;  ;  ;  ;  ;  

    现代性语境中的大众文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