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原始生殖细胞(PGCs)中组蛋白H2A变体的分布

小鼠原始生殖细胞(PGCs)中组蛋白H2A变体的分布

论文摘要

原始生殖细胞(Prmordial germ cells,PGCs)是生殖细胞的祖细胞,存于8.5~13.5dpc(days post coitum)的鼠胚,具有迁移、增殖和性别分化等特性。近年研究证明PGCs发育过程中发生着大量的DNA及组蛋白的修饰,说明PGCs的特性可能与表观遗传修饰相关,从组蛋白变体角度分析是表观遗传学研究新的热点。本实验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检测了不同发育时期含有PGCs的组织石蜡切片、单细胞及培养两天的PGCs中组蛋白H2A三种变体—macroH2A、H2A.X和H2A.Z的分布。研究结果如下:1免疫荧光检测小鼠PGCs中组蛋白H2A变体的分布分别采集8.5~13.5dpc五个时间段的含有PGCs的胚胎组织和PGCs单细胞,对组织进行石蜡切片间接免疫荧光,对单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macroH2A在PGCs进入生殖嵴(10.5dpc)和性别分化以后(13.5dpc),分布状态发生变化;H2A.X在性别分化后(13.5dpc)分布发生变化;H2A.Z在进入生殖嵴和性别分化过程中(12.5dpc)及以后(13.5dpc)分布发生变动。说明组蛋白H2A的这三种变体确实参与了PGCs的发育。2免疫荧光检测培养后PGCs中组蛋白H2A变体的分布采集主要时间段的小鼠PGCs体外培养两天,分别将体外培养1d和2d的PGCs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组蛋白H2A三种变体的分布,以体内同期的PGCs做标准对照,结果发现:macroH2A的分布在培养的细胞中较对照细胞迟缓;H2A.Z分布基本与对照基本一致;H2A.X在培养的进入生殖嵴前(8.5dpc)的PGCs中很快消失,之后各阶段培养的PGCs中H2A.X分布基本正常。另外,实验还发现,11.5dpc时PGCs的性别发育方向可能已确定。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的中英文对照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小鼠原始生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 1 PGCs的发育
  • 1.1 PGCs的起源
  • 1.2 PGCs的迁移与增殖
  • 1.3 PGCs的性别决定
  • 2 PGCs的生物学特性
  • 2.1 PGCs特异表达基因
  • 2.2 PGCs基因组的表观修饰
  • 3 PGCs的体外培养
  • 3.1 饲养层
  • 3.2 生长因子
  • 第二章 组蛋白变体研究进展
  • 1 组蛋白变体及H2A变体的主要特征
  • 2 H2A变体的生物学特性
  • 2.1 H2A.Z与转录激活有关
  • 2.2 H2A.X是DNA损伤修复必需的变体
  • 2.3 MacroH2A是异染色质和染色体失活相关变体
  • 3 组蛋白H2A变体的替换
  • 4 实验目的与意义
  • 第二部分 试验部分
  • 第三章 鼠胚原始生殖细胞中组蛋白H2A变体的分布
  • 引言
  • 第一节 石蜡切片的间接免疫荧光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试验结果
  • 2.1 不同时期鼠胚组织样的获得
  • 2.2 不同胎龄鼠胚PGCs中组蛋白H2A变体的表达
  • 第二节 单细胞的间接免疫荧光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试验结果
  • 2.1 不同日龄鼠胚PGCs中macroH2A的表达变化
  • 2.2 不同日龄鼠胚PGCs中H2A.X的表达变化
  • 2.3 不同日龄鼠胚PGCs中H2A.Z的表达变化
  • 3 讨论与分析
  • 3.1 不同时期生殖嵴的形态特征
  • 3.2 macroH2A在PGCs发育过程中的分布
  • 3.3 H2A.X在PGCs发育过程中的分布
  • 3.4 H2A.Z在PGCs发育过程中的分布
  • 第四章 组蛋白H2A变体在培养的PGCs中的分布
  • 1 引言
  • 2 实验材料
  • 2.1 实验动物
  • 2.2 主要仪器设备
  • 2.3 主要试剂和药品
  • 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3 实验方法
  • 3.1 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制备方法
  • 3.2 小鼠生殖嵴分离培养PGCs
  • 3.3 小鼠PGCs的回收
  • 3.4 载玻片处理
  • 3.5 免疫荧光检测
  • 4 实验结果
  • 4.1 MEF的培养
  • 4.2 PGCs的培养
  • 4.3 PGCs中组蛋白H2A变体的免疫荧光检测
  • 5 讨论与分析
  • 5.1 macroH2A在培养PGCs中的分布
  • 5.2 H2A.X在培养PGCs中的分布
  • 5.3 H2A.Z在培养PGCs中的分布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H2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医学研究杂志 2014(06)
    • [2].蓝氏贾第鞭毛虫中国株组蛋白H2A基因的克隆与重组表达[J]. 热带医学杂志 2011(10)
    • [3].H2A变体在卵原细胞及其前体细胞核质区的分布[J]. 西北农业学报 2015(03)
    • [4].3种H2A变体在卵原及前体细胞中的分布研究[J]. 上海农业学报 2015(03)
    • [5].进入生殖嵴前PGCs中H2A变体的分布[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4(12)
    • [6].核心组蛋白H2A与乳腺癌预后相关因素的生存分析[J]. 医学研究杂志 2014(09)
    • [7].利用重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研究E2F调控组蛋白H2A的转录[J]. 激光生物学报 2008(04)
    • [8].褐飞虱组蛋白H3与H2A基因启动子克隆与序列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23)
    • [9].致病疫霉组蛋白H2A变异体序列与表达[J]. 生物工程学报 2016(11)
    • [10].苯并(a)芘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损伤与组蛋白H2A单泛素化水平的关系研究[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2(02)
    • [11].H2A变体在小鼠不同时期雄性生殖细胞核质区的分布[J]. 南方农业学报 2014(12)
    • [12].苯并(a)芘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损伤及与组蛋白H2A单泛素化水平的关系[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2(03)
    • [13].鱼类组蛋白H2A衍生抗菌肽研究进展[J]. 水产科学 2013(05)
    • [14].中华绒螯蟹组蛋白H2A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精子发生中的定位[J]. 水产学报 2019(11)
    • [15].西施舌3个群体H2A基因和nad6-nad1片段序列比较研究[J]. 海洋科学 2015(09)
    • [16].组蛋白H2A去泛素化酶MYSM1抑制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6(12)
    • [17].日本H2A火箭搭载“隼鸟”2号小行星探测器发射升空[J].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5(01)
    • [18].基于组蛋白甲基化信息的H2A.Z和H2A核小体识别[J]. 生物物理学报 2009(04)
    • [19].焦炉工人DNA损伤与组蛋白H2A单泛素化水平的关系[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3(05)
    • [20].质子火箭成功发射Astra2E卫星 日H2A火箭获首个商业发射合同[J].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3(20)
    • [21].灯盏乙素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SH-SY5Y细胞中组蛋白H2A、H2B、H3表达的影响[J]. 中药材 2018(07)
    • [22].组蛋白H2A去泛素化酶MYSM1缺陷小鼠造血干细胞增殖加快且凋亡增加[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5(07)
    • [23].日本公开运载“向日葵8号”卫星H2A火箭机身[J]. 卫星与网络 2014(08)
    • [24].组蛋白macroH2A在G_1/S和M期的分布差异[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06)

    标签:;  ;  ;  ;  

    小鼠原始生殖细胞(PGCs)中组蛋白H2A变体的分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