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RH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离体培养内膜间质细胞的作用

GnRH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离体培养内膜间质细胞的作用

论文摘要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不清、复发率高、治疗棘手而成为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因此,研究EMs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找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EMs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与腹腔镜手术相结合,在EMs的治疗上得到肯定并得以广泛应用。最近研究发现:Ⅱ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Ⅱ)在某些生殖系统肿瘤如卵巢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中,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且对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细胞的抗增殖作用比GnRHⅠ更强。而子宫内膜异位症也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疾病,且具有恶性肿瘤的一些生物学特征。因此,本文试图通过以下三部分来研究GnRHⅡ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离体培养的异位/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作用:(一)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nRHⅡ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中是否有表达,并以正常子宫内膜作对照,了解其表达是否有差异以及其在正常子宫内膜中是否有周期性变化;(二)对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组织进行分离,培养其内膜间质细胞并进行鉴定,以不同浓度的GnRHⅡ(10-10M、10-8M、10-6M)进行干预,采用Hoechst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离体培养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细胞凋亡发生情况,了解GnRHⅡ是否直接对离体培养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有促凋亡的作用;(三)以不同浓度的GnRHⅡ(10-10M、10-8M、10-6M)作用于离体培养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并以已知作用的GnRHⅠ类似物(以戈舍瑞林为例)作对比,通过测定间质细胞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浓度变化、以及比较其对离体培养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来探讨GnRHⅡ对离体培养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是否有抗增殖作用。为我们探讨内源性GnRHⅡ蛋白表达是否与内异症发病有关、外源性GnRHⅡ是否可应用于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治疗该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提供新的实验和理论依据。关于上述系列研究,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目的:检测GnRHⅡ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并以正常子宫内膜作对照,了解其表达是否有差异;同时分析GnRHⅡ蛋白的表达是否与正常子宫内膜月经周期有关。材料与方法:选自2007年3月至2008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手术及病理切片确诊为内膜异位症、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30例,取异位/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作试验组;另选同期因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40例作为对照组(病理切片HE染色内膜正常)。术前半年均无激素应用史及其它疾病史。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nRHⅡ蛋白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比较其表达是否有差异。结果:1、GnRHⅡ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在位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均有表达,阳性表达定位于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细胞的细胞浆,呈浅黄色、黄色、棕黄色或黄褐色。2、GnRHⅡ蛋白在内异症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对照组正常内膜的表达依次增强,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GnRHⅡ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分泌期表达强于增生期(P<0.05),且以分泌早中期最强,显著强于增生期和分泌晚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内异症异位组或在位组的分泌期和增生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GnRHⅡ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均有阳性表达,且正常内膜的表达有周期性变化,提示:GnRHⅡ蛋白可能在人类子宫内膜的病理及生理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2、GnRHⅡ蛋白在内异症异位/在位子宫内膜中低表达(P<0.05),提示内源性GnRHⅡ蛋白表达减少可能是内异症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3、GnRHⅡ蛋白在内异症在位内膜中的表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提示内异症的发生可能与在位内膜的异常特性有关。目的:为探讨外源性的GnRHⅡ蛋白是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细胞有直接作用,有必要建立离体的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体外细胞模型;再用不同浓度GnRHⅡ直接作用于这些间质细胞,检测并分析GnRHⅡ对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30例内异症异位及在位内膜组织,采用胰蛋白酶、胶原酶消化结合筛网过滤及离心分离法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异位间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并以不同浓度的GnRHⅡ(0、10-10M、10-8M、10-6M)作用于这些离体培养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采用Hoechst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离体培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细胞凋亡发生情况。结果:1、采用胰蛋白酶、胶原酶、筛网过滤及离心法,在位内膜间质细胞的分离培养成活率为83.33%,异位间质细胞的分离培养成活率为66.67%。2、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的培养成活率:红色病灶处为66.67%,褐色病灶处为10.00%。3、离体培养情况下,对数生长期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GnRHⅡ(0、10-10 M、10-8 M、10-6M)干预后,采用Hoechst染色对不同处理组细胞进行细胞凋亡形态学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GnRHⅡ对离体培养的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可诱导凋亡发生,表现为核碎裂,核溶解,核固缩或凋亡小体。其凋亡率(%)分别为:(5.78±0.53,5.79±0.66),(18.62±2.59,31.30±2.93),(47.41±3.57,59.28±4.25), (66.16±5.46,79.43±6.42),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不同浓度的GnRHⅡ对离体培养的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在位(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4、离体培养情况下,对数生长期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GnRHⅡ(0、10-10 M、10-8 M、10-6M)干预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不同处理组细胞进行细胞凋亡率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GnRHⅡ对离体培养的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可诱导凋亡发生,其凋亡率(%)分别为:(5.87±0.59,5.99±0.78),(19.30±3.28,33.40±3.97), (46.30±5.32,62.41±6.74), (69.70±8.77,83.30±9.42)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HoeChst染色检测的凋亡率变化一致。提示:不同浓度的GnRHⅡ对离体培养的异位内膜间质细胞促凋亡作用明显强于在位内膜间质细胞(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1.采用胰蛋白酶、胶原酶消化结合筛网过滤及离心分离法,成功建立了子宫内膜异位症间质细胞的体外模型,为研究EMs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2.卵巢EMs间质细胞培养成功率之一与所取部位有关,红色病变处成功率较高。3.外源性的GnRHⅡ可直接促进离体培养的EMs间质细胞的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性,且促凋亡作用异位明显强于在位。为内异症促凋亡方面的新药开发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分离、培养,检测其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浓度,再用不同浓度的GnRHⅡ进行干预,并以已知作用的GnRHⅠ类似物(以戈舍瑞林为例)作对比,分析其VEGF的浓度变化和GnRHⅡ、GnRHⅠ对其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GnRHⅡ的可能作用机制及治疗机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1、在培养液中加入10-10M、10-8M、10-6M的GnRHⅡ,以GnRHⅠ类似物(戈舍瑞林,Goserelin)作对比,同时设对照组(不加GnR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培养液中VEGF浓度,并进行比较。2、在培养液中加入10-10M、10-8M、10-6M的GnRHⅡ,继续培养24h、48h、72h,并以GnRHⅠ类似物(戈舍瑞林,Goserelin)作对比,同时设对照组(不加GnRH),采用四唑盐比色(MTT)试验法测定间质细胞的存活情况,计算抑制率并进行比较。结果:1、EMs患者离体培养的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经48小时培养,能分泌VEGF,分泌量与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相近,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不同浓度的GnRHII对EMs患者离体培养的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VEGF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呈剂量依赖性(P<0.01),且较GnRH I类似物(戈舍瑞林)的作用更强(P<0.05)。3、不同浓度的GnRH II对EMs患者离体培养的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VEGF分泌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在位(P<0.01)。4、用10-100M、10-8M、10-6M的GnRHII对EMs患者离体培养的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进行干预,计算培养24h、48h、72h后的抑制率(%),统计发现:依次升高浓度的GnRHII在相同时间、对相同部位间质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浓度的GnRHII在相对长时间、对相同部位间质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高于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以10-10M、10-8M、10-6M的GnRHⅠ类似物(戈舍瑞林)对EMs患者离体培养的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干预,计算培养24h、48h、72h后的抑制率(%),统计发现:依次升高浓度的GnRH I类似物在相同时间、对相同部位间质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浓度的GnRH I类似物在相对长时间、对相同部位间质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高于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GnRHII对EMs患者离体培养在位与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明显高于GnRH I类似物(戈舍瑞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EMs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具有分泌VEGF的功能,分泌量与在位子宫内膜的相近,这对EMs的形成和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2、不同浓度GnRHII对EMs患者离体培养的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VEGF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且作用明显强于GnRHI类似物(戈舍瑞林)。3、GnRHII对EMs患者离体培养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尤其是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且抑制作用明显强于GnRHI类似物(戈舍瑞林)。4、在EMs抗血管形成和抗增殖方面的药物治疗中,GnRHII有可能较GnRHI更有效,为寻找EMs新药开发提供新的实验和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部分 GnRH 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的表达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第二部分 子宫内膜异位症间质细胞的培养鉴定及GnRHⅡ对其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第三部分 GnRHⅡ对EMs离体培养内膜间质细胞分泌VEGF及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影响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二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论文、著作、及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金娃娃萱草的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2].外植体的选择对果树叶片离体培养的影响研究[J]. 现代农村科技 2016(21)
    • [3].离体培养条件对卷叶贝母鳞茎再生的影响[J]. 中药材 2010(06)
    • [4].光亮瘤蕨(Phynatodes cuspidatus)离体培养微繁殖技术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05)
    • [5].冰城寿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J]. 南方农业 2017(18)
    • [6].大蒜花序轴离体培养产生鳞茎方法的研究[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2(02)
    • [7].国槐下胚轴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的研究[J]. 北方园艺 2010(06)
    • [8].管状分子分化离体培养系统的建立及影响因素[J]. 林业科学 2014(08)
    • [9].菊芋茎尖离体培养的污染率控制及芽诱导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11(08)
    • [10].《园艺植物离体培养学》课程的实施与改革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10)
    • [11].光质对植物离体培养的影响[J].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8(01)
    • [12].龟背竹的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26)
    • [13].朱顶红花器官离体培养诱导再生植株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15)
    • [14].厚叶岩白菜叶片离体培养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6(06)
    • [15].平贝母鳞茎离体培养研究[J]. 北方园艺 2010(03)
    • [16].北海道黄杨叶片离体培养及其细胞耐盐性[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12)
    • [17].黄冠梨茎尖离体培养再生体系建立初探[J]. 广东农业科学 2010(02)
    • [18].非洲菊的离体培养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2009(04)
    • [19].红王子锦带花药离体培养中影响花粉分裂因子的研究[J]. 林业科技 2010(05)
    • [20].辣椒的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 2008(11)
    • [21].培养基对四翅滨藜茎段离体培养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 2008(10)
    • [22].矾根茎段离体培养快速繁殖培养基筛选试验初报[J]. 上海农业科技 2018(05)
    • [23].甘蔗茎尖离体培养褐变影响因素及细胞区室结构分析[J]. 广西植物 2016(05)
    • [24].对虾胚胎离体培养的实验探究活动[J]. 生物学教学 2010(10)
    • [25].无患子优选树茎段离体培养体系的建立[J]. 南方农业学报 2016(11)
    • [26].毛菍茎段离体培养[J]. 经济林研究 2014(04)
    • [27].兔眼蓝莓“园蓝”离体培养增殖技术研究[J]. 中国南方果树 2013(01)
    • [28].培养基、胚龄和激素配比对棉花胚珠离体培养纤维生长发育的影响[J]. 棉花学报 2013(01)
    • [29].君子兰种子离体培养的研究[J]. 北方园艺 2008(02)
    • [30].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的割穗离体培养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 2008(01)

    标签:;  ;  ;  ;  ;  ;  ;  ;  ;  ;  ;  

    GnRH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离体培养内膜间质细胞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